热水管道保温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水管道保温规范
篇一:常用管道保温厚度表
常用管道保温厚度表
一、冷冻水管道(≥5℃)
二、热水、冷热合用管(5~60℃)
三、热水、冷热合用管(0~95℃)
四、蓄冰管道(≥-10℃)
五、空调凝结水管道六、空调风管道七、蒸汽管道
九、制冷管道
十、导热系数
离心玻璃棉λ=0.031+0.00017tm W/m.K
柔性泡沫橡塑λ=0.03375+0.000125 tm W/m.K 聚氨酯λ=0.0275+0.0009tm W/m.K
聚氨酯硬质泡沫(直埋)λ=0.02+0.00014 tm W/m.K 岩棉或矿棉λ=0.0314+0.0002 tm W/m.K
tm-保冷层的平均温度℃,取管内冷热媒与管道周围空气平均温度。
篇二:《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O.1 为统一我国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促进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制定本规程。
1.O.2本规程适用于供热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150℃、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体的预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
1.O.3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应遵守《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膨胀土地区建筑地基技术规范》(GBJ112)的规定。
1.O.4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屈服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 管道在伸缩完全受阻的工作状态下,钢管管壁开始屈服时的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
2.1.2固定点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
2.1.3活动端free end
管道上安装套筒、波纹管、弯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
2.1.4锚固点natural fixpoint
管道温度变化时,直埋直线管道产生热位移管段和不产生热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点。
2.1.5 驻点 stagnation point
两侧为活动端的直埋直线管段,当管道温度变化且全线管道产生朝向两端或背向两端的热位移,管段中位移为零的点。
2.1.6锚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
2.1.7过渡段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
一端固定(指固定点或驻点或锚固点),另一端为活动端,当管道温度变化时,能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
2.1.8单长摩擦力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ine 沿管道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保温外壳与土壤的摩擦力。
2.1.9过渡段最小长度minimum friction length 直埋管道第一次升温到工作循环最高温度时受最大单长摩擦力作用形成的由锚固点至活动端的管段长度。
2.1.10过渡段最大长度maximum friction length
直埋管道经若干次温度变化,单长摩擦力减至最小时,在工作循环最高温度下形成的由锚固点至活动端的管段长度。
2.2符号
A——钢管管壁的横截面积(m2); DC——预制保温管外壳的外径(m); Di——钢管内径(m); DO——钢管外径(m);
E——钢材的弹性模量(MPa);
Fmax——管道的最大单长摩擦力(N/m); Fmin——管道的最小单长摩擦力(N/m); g——重力加速度(m/s2);, H——管顶覆土深度(m);
Lmax——管道的过渡段最大长度(m); Lmin——管道的过渡段最小长度(m); Pd——管道的计算压力(MPa); t0—管道计算安装温度(℃);
t1——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 t2——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
Ty——管道的屈服温差(℃);
α——钢材的线膨胀系数(m/m·℃);δ——钢管公称壁厚(m);μ——摩擦系数;
ν——钢材的泊松系数;ρ——土壤密度(kg/m3);
[σ]——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MPa);σb——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抗拉强度最小值(MPa);σt——管道内压引起的环向应力(MPa);
σs——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屈服极限最小值(MPa)。
3 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1管道布置
3.1.1直埋供热管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有关规定。
管道与有关设施的相互水平或垂直净距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直埋供热管道与有关设施相互净距
注:热力网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
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力电缆不高出10℃,对电压35~110kV的电缆不高出5℃,可减少表中所列距离。
3.1.2直埋供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同时
尚应进行稳定验算。
3.1.3直埋供热管道穿越河底的覆土深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和管道稳定条件确定。
3.2敷设方式
3.2.1直埋供热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高处宜设放气阀,低处宜设放水阀。
3.2.2管道应利用转角自然补偿,10°~60°的弯头不宜用做自然补偿。
3.2.3管道平面折角小于表3.2.3的规定和坡度变化小于2%时,可视为直管段。
3.2.4从干管直接引出分支管时,在分支管上应设固定墩或轴向
补偿器或弯管补偿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支点至支线上固定墩的距离不宜大于9m。
2分支点至轴向补偿器或弯管的距离不宜大于20m。
3分支点有干线轴向位移时,轴向位移量不宜大于50mm,分支点至固定墩或弯管补偿器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程公式
(4.4.2—1)计算“L”型管段臂长的规定,分支点至轴向补偿器的
篇三:HXJ-13-06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二版)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
版本历史记录
为了在家用采暖热水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利用公司资源,保证设计及工程效率和品质,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好享家实业、南京好享家机电工程生活环境集成产品设计,包括壁挂炉采暖、壁挂炉生活热水。
本规范适用于南京地区,好享家生活环境集成产品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地板采暖系统设计
加热管道通常采用管径为φ12-16。
加热管在地面下不可设有接头,每个支路为一整根管道铺设。
加热管的铺设方式宜采用散热均匀原则,选择回折型(旋转型)和平行型(直列型)。
1.1.2加热管内的热水流速一般取0.3~0.5m/s且不宜小于0.25m/s,管道阻力一般在20~30kPa之间。
1.1.3分、集水器的分支路数不宜多于8路,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各支路管长应大致相同并小于90米。
1.1.4分、集水器一般布置在厨房、卫生间、设备间等其他墙体内,以便于检修。
1.1.5供水温度应小于55℃,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
1.1.6地热管间距可参考表1确定:表1-地热管间距与供热量对照表
1
.1.7保温隔热板应符合表2要求:表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
1.1.8家居层高超过3.5米以上的房间采暖必须设计地暖采暖的方式。
1.1.9钢丝网方格宽度应等于地暖管的设计间距,以利于地暖管的铺设固定。
1.1.10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1.1.11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应小于0.6MPa。
1.1.12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必须设计与热源设备匹配的控制装置,以利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应保证每个区域的单独控制和运行。
1.1.13热源连接分、集水器的管道应设计保温,加热管道经过无需供暖的区域时应加保温套管进行隔热,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符合表4的规定:表4-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的规定
1.1.14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
膏。
1.1.15对于系统安装位置可能低于0℃的场合,系统应设计防冻措施,防止冰冻对系统的破坏。
1.1.16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宜优先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为面层。
如大理石、花岗岩、抛光地砖等。
1.1.17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7.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 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布置平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图等内容;
1.1.17.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技术数据、规格(公称外径X壁厚);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绝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容重(密度)、规格、厚度等;
1.1.17.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道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各环路编号、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等。
1.1.18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
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1.1.19计算地暖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