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人文护理模式建设中医诊疗区域中的探索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人文护理模式建设中医诊疗区
域中的探索及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思想的转变意味着人们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由于现有医疗资源的限制或诊疗模式不够成熟等因素影响[1],一些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及护患矛盾也随之增多。

对此,我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在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于2019年搬迁至全新设计的治疗区域,秉持“以病人为中心,传承中医技术,创新护理模式”的理念,实行“医+护”一门式护理服务模式。

在人文思想指导下,将人文关怀和中医护理相结合,在医师辨证施治的指导下将独具中医特色的人文关怀融入到门诊治未病及慢病管理中,以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就我院于综合治疗区开展诊疗一体化人文护理模式患者及常规门诊于治疗室诊疗患者满意度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人文护理模式在中医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3年成立全市医疗系统内首个中医综合治疗区域,于2019年7月搬迁至当前治疗区域后开展一系列诊疗一体化的中医人文服务,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随机抽取全程在治疗室开展人文诊疗服务的门诊患者及于其他科室诊疗完毕前来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各100名进行研究,其中将于其他科室诊疗完毕前来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定为对照组,全程在治疗室开展人文诊疗服务的门诊患者定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研究,排除精神病患者及12岁以下儿童,量表为本院门诊自拟。

对照组:年龄:18~69岁,均值(44.52±15.13),男性56人,女性44人,观察组:年龄:22~70岁,均值(46.79±15.26),男性53人,女性47人,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门诊常规护理流程,患者于其他门诊就诊后,前往治疗区护士台
进行分诊登记并排队候诊。

治疗区护理人员均热情接待患者,并进行相应的就医
指导。

观察组:于本院治疗区内开设的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就诊后,直接前往50米
内的护士分诊台通过智慧系统信息化平台录入登记,排队候诊,并予以线下预约
及微信推送健康信息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
1.2.1优化设施——营造浓郁的中医人文环境现中医综合治疗区占地300余
平方米,共有特色诊疗室16间,准备室2间,配备治疗床30余张,相较之前新
增了12张床位。

新治疗区的外墙装修、走廊布局及治疗室内布置均极具中医氛围。

外墙的宣传海报均为24节气养生要点;走廊内设置古木长凳,并在上面铺
设软垫以提高候诊患者的舒适度;治疗室内同样处处可见古朴大气的古木桌椅及
其他古典装饰,凸显了鲜明的中医特色。

1.2.2优化服务——开创诊疗一体化模式原有的治疗模式均为患者需前往分
布于门诊楼各处的专科门诊就诊后,再来到我科进行就诊,对于患者来说不免略
显繁琐。

搬迁后,我科特别开设了中医护理门诊及其他慢病或治未病特色专科,
如脂肪肝门诊、带状疱疹门诊、乳腺门诊、治未病门诊等,使患者进入中心后便
能完成从挂号-体质辨识-个性化诊疗方案-治疗-预约下一次门诊或治疗的全部流程,大幅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防治康”中医服务,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服务人次数也大
幅增长,2018年服务总人次达36万余人次,之后几年门诊治疗量逐年递增,至2020年我院中医综合治疗区的服务总人次数已高达60万余人次
1.2.3优质护理——结合中医特色①节气养生茶:“天人相应“是祖国医学
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节气的变更,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应随之变化。

在三伏期间,因冬病夏治人群的大幅增长,患者多产生心烦气躁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科
特为候诊患者提供清热消暑凉茶及玫瑰养生花茶,建议患者根据其不同体质饮用
不同茶饮,以安神定志,耐心候诊。

同样三九冬至期间,我科也会为患者准备紫
米养生粥及健脾和胃粥,为在寒冬还坚持前来治疗的患者送上一份温暖。

②耳麦
式服务:我科全程采用耳麦式服务,避免了众诊室治疗护士与分诊台护士因沟通
不及时或信息延误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③开设夜间门诊:研究表明,随着社会
压力的增大,上班人群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我院治疗室周一至周日全天上班,
但仍有上班人群表示周末同样需要加班的情况存在。

故此,我科特设夜间门诊,
门诊时间延长至晚上八点,仅限线上预约,为上班忙碌一天的人群提供一刻休憩
治疗的暖心时间。

④规范化培训:我科每项中医护理操作均由相关专科医师经过
反复论证后设定,包括单项操作的手法、频次、部位、中间介质的成分、操作器
具的点位、温度等都予以统一,并于每月进行中医理论及操作考核,考核90分
以上予以合格,保证良好的职业素养及护理质量。

1.2.4信息惠民——杏林系统正式上线杏林系统是一套自2016年起,我院
根据自身专科特点自主研发的中医特色专科护理信息平台,系统包括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在线预约、诊疗跟踪、疗效反馈、工作量统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功能,荣获了多项上海市信息化创新类奖项。

目前中医综合治疗区的就诊流程已经
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录入模式。

通过诊疗数据分析平台的登记,其诊疗信息将永久
加密保存进入数据库中,当患者再次复诊时,可随时检索查阅到该病患的详细信
息及过去的诊疗记录。

同时,平台下已关联重点专科的问诊量表都会自动关联至
相应专科的病患信息上,通过每次收集量表的对照比较,也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患
者的疗效情况,为大数据病例的收集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仅2020年,我院治疗区收集失眠专科PSQI量表2600余份,HAMA量表586份。

线上新增的微信公众号预约功能大大便捷了上班人群的诊疗过程,解决了以
前常规线下预约需本人前来的不便,为照顾不会使用微信预约的老年患者,我科
同样开设部分预约名额给线下预约患者。

同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的患者能定期
接收杏林系统的中医知识推送,包括24节气养生、我科中医传统外治法的适应症、治疗前后注意事项等相对全面的中医人文宣教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
图片的形式,从患者最关心的角度出发,激发患者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及热爱,感
受传统国粹的独特魅力。

2 结果
2.1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例数为6例,投诉例数为5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6%,投诉率为8%;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例数为2例,投诉例数为2例,护理纠纷发
生率为2%,投诉率为3%。

观察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组别(n=100)满意一般满

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92
(92%))
7
(7%)
1
(1%)
99%
对照组76
(76%)
17
(%)
7
(7%)
93%*
*两组满意度对比,P<0.01
3 结论
中医非药物疗法传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我科迄今共推行44种中医非药物外治法,其中以灸法、拔罐、刮痧等方法应用最为普及。

对比传统内服法,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是药三分毒”,一方面可避免因长期使用药物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非药物疗法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提升机体防御功能,当机体再次面对同类病原体时,可起到长期预防的效果。

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应用治疗治未病和慢病治疗服务与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3]。

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我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实行的“一门式”管理模式极大地满足广大患者治疗需求,解决排队等候,预约付费等难题。

杏林系统的研发,更是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非药物治疗大数据平台与医疗服务的无缝结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更为中医大数据的收集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成为了医-护-患间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综上所述,将中医特色人文关怀应用于中医综合治疗区护理服务中,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文献:
[1]于晓彦,汤少梁,王高玲.“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2):72
[2]孟祥恩,谢芳.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6):622
[3]刘立明,王新娜,马良玉,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吉林中医药,2021,41(2):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