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 上 任 任一点
n)i10
L——缓圆点至观测点曲线
一点
长短,以 10m 为单位。
5 圆 曲 线 缓 和 曲 线 δ =(3nl - L3 / L1——另一端缓和曲线缓圆
上 任 一 上任一点 n)i10
点至观测点曲线长短,以 10m

为单位。
6 缓 和 曲 另 一 端 缓 δ =(3mn+n2-L3
基桩交接手续。 4.2 交桩范围 ⑴直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圆曲线转点桩。 ⑵永久性水准基点,增设的临时水准基点。 4.3 交桩资料:中桩里程表、施工里程表、曲线表、坡度表、水准 点表。 4.4 中线复测: 4.4.1 直线段:
⑴经纬仪置镜点设在 ZD1-2-1(置镜点可设在直线转点 ZD 上, 也可设在曲线起点 ZH(直缓) 或终点 HZ(缓直)处)。如图三:
行进方向
HZ
ZD1-2-1
如图三
ZD1-2-2
⑵整平经纬仪,用零度零分零秒后视 ZD1-2-2 点,一百八十度
零分零秒前视 HZ 点。正倒镜分中在 HZ 闭合,允许闭合误差(δ )
在直线转点(含曲线起止点)的左右方向偏差不得大于距置镜长度
的 1/20000,长度大于 400m 时,不应大于 20mm。否则应再复测或
(1) 坑深(土质)=支柱基础埋深+(桩橛高程-路肩高程)+1/2
超高
(2) 坑深(土质)=(支柱基础埋深-0.25m)+(桩橛高程-路肩
高程)-1/2 超高
计算坑深时,曲线外轨超高 h 按远期最高时速计算。
路肩高程 H=Hd+L×i(m)
H——支柱点路肩高程
Hd——变坡点高程 L——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4.4.2 曲线段(偏角法)(偏角计算公式见下表) ⑴置镜于 HY(缓圆)点,用偏角后视 QZ(曲中)点,用偏角
前视 ZH 点,正倒镜分中 ZH 点闭合,闭合差δ 值为:曲线长度小
序 置镜点 观测点
计算公式
说明

1 直缓
缓 和 曲 线 δ =n2i10
δ ——观测点之切线偏角,
上任一点
以分计。
2 缓 和 曲 缓 和 曲 线 δ =[(3m ± n—— 观测距离,以 10m 计。
作变更。
⑶视线对准 HZ 点,然后依次测支柱处线路中心;再对中 HZ
点,若 HZ 点仍在视线上,则测量结果成立。
⑷倒镜对准 ZD1-2-2 点,然后依次测支柱处线路中心;再对中
ZD1-2-2 点,若 ZD1-2-2 点仍在视线上,则测量结果成立。
⑸用丁字尺量出各杆位处现有线路中心偏移标准线路中心的
数值,并标记在轨腰上 ,同时做好记录。 ⑹确定支柱的侧面限界 CX: CX 施=CX 设±X(mm) X——各杆位处现状线路中心偏移设计线路中心的数值 当 CX 施 的取值在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内时不得施工(当 轨道向支柱侧拨移时 X 取正,反之 X 取负)
道口、立交桥、信号机附近等)
⑸锚段关节、分相绝缘器位置是否合理。
⑹闭合过程中在钢轨上用粉笔做临时标记。
⑺整理初测记录,提出定测中需要重点解决或注意的问题。
复测:
1 纵向测量:(在初测基础上,再用钢卷尺进行纵向跨距测量)
1.1 选择起测点(同初测起测点选择)。测量精度不得低于 1/2000,
即闭合误差≤(1/2000)×测量长度(m)。

1
根 若干

3

1
防护和联系用 交桩测量
16
塔尺
5m

1
17
花杆
3m

2
交桩测量 区间测量
18
钢丝刷

1
19
防护旗 红黄 面 各 2
钢轨除锈 防护用
20 21 22
5 测量
防护笛 铅笔 手电筒

2

2

1
防护用 记录
初测: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本区段地形、土质、线路特
征、干扰处理类型等概况,初步复核接触网平面布置设计图的准确性。
初测内容:
⑴用钢卷尺初步拉链,检查实标里程与设计里程是否一致,主
要建筑物里程是否闭合(拉链起测点选择,一般从设计规定的起测
点或 1 号、2 号道岔开始)。
⑵道岔柱是否设于标准定位处,道岔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相
符。
⑶支柱位置及附近有无大的施工障碍(包括锚拉线)。
⑷重点建筑物附近支柱布置是否合理(如站台、地道口、平交
O1
B
(图一)
A
C
O
2.3 按限界在 O O1 连线上确定软横跨支柱桩位。
2.4 软横跨支柱中心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偏角不得大于 2 度。
2.5 站场支柱定位原则:(定测应在初测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得到
落实后再进行。) 2.5.1 先测道岔区,后测股道区; 2.5.2 先测控制柱,后测一般柱; 2.5.3 软硬横跨柱(基础)成对定位,当一侧柱(基础)位有干扰, 且处理方案未落实时,另一侧柱(基础)不得定位。 3 道岔柱坑位测量: 3.1 单开道岔、双开道岔采用标准定位时,定位柱应在道岔导曲线 外侧两线间中心距 600mm 处,此时道岔柱处两轨道的拉出值均为 375mm。(这里指接触线的拉出值) 3.2 复式交分道岔柱标准定位,线间距 a 值为 167mm(1/9 道岔), 或 a 值 125mm(1/12 道岔)线路的一侧(接触线的交叉点位于线路 的对称中轴的上方)。如图二:
a a
1500
图二
3.3 单开道岔、对开道岔非标准定位一般取导曲线外侧二钢轨距 离 400mm-700mm 处,复试交分道岔取距离道岔中心 1.5-2.5m 处。 3.4 两线间中心距离应在直股线上测量。 4 交桩测量(指尚不完全具备接触网施工条件的线路上,根据线路 有关资料各种基桩表,通过测量计算来定支柱的位置和埋深)。 4.1 开工前接触网施工单位向线路施工单位索取线路资料,由建 设单位组织接触网施工单位并会同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
题等。
2.3 向电务、给水有关单位了解并索取电缆等地下埋设物资料。
2.4 扰设计单位及有关单位了解并索取跨越、平行架空线路的调查
资料。
2.5 施工有关单位协商落实各种新设电缆经路资料,避免干扰。
3 测量劳动组织:
测量劳动组织表
顺号 分工 人数
主要工作内容
1
组长 1 由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和记录
距不得超过 100m。
5.1.2 支柱点竖好塔尺,仪器调整、对中,读取塔尺的读数,并做
好记录。如图四所示:
5.1.3 计算:
仪器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中桩高程=仪器高程 -中视高

转点高程=仪器高程 -前视读数 原有高差 H 原= ∑B-∑A
实测高差 h 测= ∑a-∑b 闭合差=h 测-h 原
1.2 按跨距进行纵向测量:直线段沿正线测;曲线段沿正线外轨测;
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测,再用丁字尺渡到内轨上标记。
1.3 由直线区段向曲线段转移时,转点应在直缓点处。 1.4 初测闭合测量若有偏差,在复测中应将偏差分摊到有关跨距中, 如偏差较大,需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 1.5 杆位因地型、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 跨距的+1m 或-2m,调整后不得大于设计最大跨距。 1.6 测量中,随时以大型建筑物里程标进行校核,如:桥、涵、隧 道、立交道口,应分段进行闭合,若有明显误差应加以复测确认。 1.7 测量调整支柱位置并确定后,应在钢轨上用红油漆做标记(包 括:杆型、杆号、坑中心线、侧面限界、横卧板数量类型(或基础 类型))。 1.8 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地下电缆管道、架空线路等发生 干扰时,应尽量避开。 2 软横跨横向测量(三角形法) 2.1 在正线 A 点(纵向测量已测定支柱标记点)向两侧取 AB=AC。 2.2 分别以 B、C 点为中心,以适当长度为半径在与正线相邻的两 侧线钢轨上,两条弧线在钢轨上的交点 O 和 O1。OB=OC 则 OA O1 的连线即为该软横跨的中心线。如图:
a1
b1
a2
a3 bn b2
an+1 bn+1
BMA
行进方 向
BMB
图四
5.1.3 当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时,认为测量合格。此时,闭合差应
在各点高程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反其符号,按距离的长短或比
例进行调整。
允许闭合差 Fn=±30 L mm,式中 L 为复核水准路线长度。 5.1.4 整理记录计算轨顶标高偏差值:
再对 QZ 点,若 QZ 点仍在偏角视线上,则测量结果成立。 ⑷用丁字尺测出线路现状中心与标准线路中心的偏差值,并作
好记录。 ⑸确定支柱的侧面限界 CX: CX 施=CX 设±X(mm) X——各杆位处现状线路中心偏移设计线路中心的数值 当 CX 施 的取值在限界内时不得施工(当轨道向支柱侧拨
移时 X 取正,反之 X 取负)。 4.5 线路复测完后,应及早安排接触网施工,否则因多种原因(人 或自然)线路状态有可能改变,因此在线路复测的同时,应选择若 干支柱点(控制点)设立辅助检查桩。辅助检查桩一般设在支柱位 置侧距线路 1.5-2m 处。如有浆砌石水沟可在水沟沿上用红油漆画+ 形标记。在测量中线的同时,量出标准线路中心至辅助桩的距离, 并作好记录, 5 水平测量(高程测量 ) 5.1 根据交桩资料坡度表及水准点表查找所测区段的水准点桩及标 高,自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开始,沿路基测出支柱处各桩橛的高程 并连续测至另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 5.1.1 将测站设于三个跨距中点,近仪器支柱为中视点,远仪器支柱 点为前后视点,前后视距应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过 4m, 最大视
2
副组 1 由承包工区工班长担任,负责观察鉴定坑位土质

观察施工环境条件,提出施工干扰、障碍的处理
方案意见
3
组员 7 其中拉链 3 人,书写标记 2 人,防护 2 人
合计
9~12 交桩测量时,增加 3 人
4 测量工具、仪器、材料:
测量工具、仪器、材料表
顺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用途
1
钢卷尺
50m 盒
2
是合格的。
6.6 如在有信号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注意钢尺不要将绝缘处短路。
支柱(基础)位置,为挖坑作业提供依据。
1.2 施工测量应提出下列资料,为编制施工预算及变更设计提供依 据,并为后续工序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1.2.1 基坑土质资料,按杆号列表说明; 1.2.2 杆位变更资料、杆型(基础型)、变动资料; 1.2.3 需要加固的支柱(基础)杆号及加固方案意见; 1.2.4 需要作排水沟改造的杆号及处理方案意见; 1.2.5 需要作特殊设计处理的构筑物位置表; 1.2.6 工程数量变更统计表; 12.7 其他变动说明。 2 资料准备: 2.1 熟悉待测区段的接触网平面图,并按图核实工程数量。 2.2 向线路施工和工务运营单位索取有关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 标准横断面图、近期线路变动资料、线路改造完工日期及存在问
接触网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发出指导书单位(部门)/ 专业 发出作业指导书时间 作业指导书制作人
版本号
xxx
x年x月x日 xxx
批准人:
编 号: 收领人:
CX05----B03 xxx
xx 施化 xx xxx
作业指导书内容:
1 测量目的:
1.1 核定接触网设计平面图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初步判定土
质条件,检验设计是否正确、合理、有无遗漏;缺陷和错误;确定
线上任 和曲线上 / n
一点
任一点
-L31 / n)i10
于 500m 时为 30mm;曲线长度≥500m时,为 50mm.
曲线段偏角法在各种情况下计算公式
⑵用偏角对准 ZH 点,然后依次偏角测量出支柱处线路中心,
再对 ZH 点,若 ZH 点仍在偏角视线上,则测量结果成立。 ⑶用偏角对准 QZ 点,然后依次偏角测量出支柱处线路中心,
钢卷尺
5m

3
计算器

4 记录表格表

5
红油漆

6
排笔
小号 支
7
粉笔

1
丈量支柱跨距
1
测量支柱侧限等
1 累计跨距、复核里程等
2
记录有关事项
1
书写标记
1
书写标记
1
书写临时标记
8
工具袋
9
经纬仪

1

1
站场定测和交桩测量

10
水平尺
11
丁字尺

1

1
操平用 闭合区间测量
12
钉锤
13
木桩
14
对讲机
15
水准仪
线 上 任 上任一点 一点
n)n]i10
i10——铁路曲线基本角,以 分计。
3 圆 曲 线 圆 曲 线 上 δ =3nli10 上 任 一 任一点
m——由置镜点至直缓点曲 线长度,以 10m 为单位。

l——缓和曲线长度,以 10m
4 缓 和 曲 圆 曲 线 上 δ =(3mn+n2-L3 / 为单位。
i——坡度
6 安全及其它:
6.1 测量交桩时,前后各设一个安全防护人员,防护人员距测量交
桩人员应保持一定距离。
6.2 各种桩橛标志要明显,标桩书写要工整。
6.3 各种记录(交桩测量、土质、干扰、变更等)要详细整洁完备。
6.4 使用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应遵循仪器使用和保养程序及规
程。
6.5 测量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必须是经过年度检修、校正,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