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 《百合花》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课百合花
课文练习
基础练
1.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án)褶皱(zhé)慷慨(kǎi)斟酌(zhēn)
B.粗糙(zào)凛冽(lǐn)惆怅(chóu)怂恿(sǒng)
C.慰劳(wèi)贪婪(lán)屋檐(yán)挂匾(biǎn)
D.点缀(zhuì)包扎(zhā)赤裸(luǒ)羞涩(sè)
2. 对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慌张,惊慌)
B. 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

(放,搁)
C.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D.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评论家认为,余华的小说与宏大叙事下的抒情诗《百合花》不同,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该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地反复把玩。

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把应该有的万干愁绪化为的扑哧一笑。

A. 心旌摇荡饶有兴致忍俊不禁没心没肺
B. 心惊胆战情有独钟轻描淡写无缘无故
C. 心惊胆战饶有兴致轻描淡写没心没肺
D. 心旌摇荡情有独钟忍俊不禁无缘无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己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B. 作家刘庆邦继短篇小说《鞋》荣获鲁迅文学奖后,中小说《神木》在《中国作家》全文发表,再一次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

C.只有几千字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一问世,就以其独有的百合花般的气息与芬芳,给当时一片燥热的文坛带来一缕清新之风。

D.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

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而是要将世界简单化。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B.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C.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

D.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
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引文省略 B.语意未尽 C.含糊其辞 D.列举省略
2.文中斜体加黑动词使用精炼传神,请举例分析。

3.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想拉开她以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羞涩地笑。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阅读《百合花》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
“哪一家?你带我去。

”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
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

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

B.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小战士的天真、乐观、热爱生活。

C.“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

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 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二十课百合花
【课文训练】
▶基础练

1.【解析】A项,褶皱zhě;B项,粗糙cāo;D项,包扎zā。

【答案】
C
2.【解析】句中“撂”的意思应为“抛、扔”。

【答案】
B
3.【解析】①心旌摇荡:面对自己想要或想得到的东西,心驰神往,不能自制。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与语境中“平静如水”相对应,应用“心旌摇荡”。

②饶有兴致:很有兴致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语境中“反复把玩”,突出兴致、兴趣,应用“饶有兴致”。

③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轻描淡写: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

语境中与“扑味一笑”相对应,应用“忍俊不禁”。

④没心没肺:一指不动脑筋,没有心计;二指没有良心。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根据语境“该悲悯的地方”,应选“没心没肺”。

【答案】
A
4.【解析】A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B项,中途易辙,以“作家刘庆邦”为主语未陈述完,就以“中篇小说《神木》”为主语进行陈述;D项,语序不当,“不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而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语序颠倒。

【答案】
C
5.【解析】最后的句号删除。

句号与省略号不能并用。

【答案】
C
6.【解析】B项,“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理解不当。

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答案】
B
▶提升练
(一)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由后面“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可知,前面“我”所见的情形并未描述完整,这就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所以属于语意未尽。

故选B。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画横线句子中使用精炼传神的动词。

首先找出画横线句子中的动词,如“夺”“瞪”,前者是刻画动作,后者是刻画眼神,这是对新媳妇的刻画。

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这些动作的效果。

如“夺”,作者说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夺”凸显力度和速度,“劈手”更是给人迅雷不及之势,结合上下文新媳妇要把自己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这件事来看,“夺”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新媳妇的决心之坚定。

如“瞪”是描绘新媳妇的眼神,结合前面“卫生员
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和后面“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可知,新媳妇决心把被子送给通讯员,而卫生员却要把被子揭掉,所以新媳妇“瞪”这一眼神可以看出她对卫生员做法的不满,更是对小通信员牺牲的痛心。

【答案】①“夺”写新媳妇抢被子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表现出她愿把自己的新被子献出来盖在小通讯员身上的坚定决心;②“瞪”是对新媳妇眼神的刻画,表面写她对卫生员的不满,实则是她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心。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可知,考生可以结合题干中的改句把握句子的意思。

“我想拉开她以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羞涩地笑”是说“我”想要拉开新媳妇,想要看到小通信员坐起来。

然后分析原句,主要从原句的手法、句式、用词以及情感方面分析。

如“我想……我想……我想……”使用相似的句式,语意连贯,语气一致,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更为感人;如“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熏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虽然都使用“我想”,但“我想”的内容展现了情感的层次,前面想要拉开新媳妇,不想让新媳妇做无用功,后面想要看见小通信员做起来,想要看见他笑,而这些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加重了“我”对小通信员牺牲的悲痛和不舍。

【答案】①原文的表达形成排比,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②四个结构相似的短句相连,强调了“我想”的内容,写出了情感的层次。

小通讯员已经牺牲,不可能再坐起来,不可能再羞涩地笑,原句的表达加重了“我”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悲痛、不舍之情。

(二)
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错误,阅读文本,从“我”和通讯员借被子的过程中可知,并没有表现通讯员看不起新媳妇,“老百姓死封建”是通讯员对借不到被子的不满;从文中“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分析,在得知不借被子真相后,文本中没有写通讯员的自责。

【答案】 C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1)新媳妇“笑”是因为“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通讯员慌慌张张的冒失行为引发了她的笑;“赶忙找针拿线”是动作描写,写新媳妇关心通讯员,赶紧为他补衣服。

“赶忙”动作简单,却包含了军民鱼水情之深以及新媳妇的善解人意。

(2)由“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可知,此时,通讯员已死,手都冰冷了,但是新媳妇一点也不害怕,“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写新媳妇仿佛没听到我和医生的对话,只是一味沉浸在痛苦里,“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细致描写新媳妇的动作,因为前面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如今通讯员却已牺牲,新媳妇内心遗憾
愧疚,同时,“细细地”“密密地”也表现了新媳妇补破洞时对通讯员的崇敬之情。

(3)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善良、纯朴。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崇敬,无私的品质。

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答案】第①处:“笑着”体现新媳妇对通讯员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可笑;“赶忙找针拿线”表现她对通讯员的关心。

第②处:“没看见”“没听到”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限悲痛;“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为之前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感到遗憾、愧疚和对通讯员的崇敬。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

首先,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

本文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

表面上看,由“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可知,“百合花”指的是被子上“百合花”图案,这是新媳妇结婚时的被子,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好像只与新媳妇有关;其实,百合花的特点与小说中其它人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

深层义:由“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分析可知,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从小说主旨看: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百合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答案】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