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的认识》评课稿
把复杂的课上的简单些,简单的课就要上的有厚度有深度,哪些环节可以瘦,哪些不可以瘦呢?引起我们深思。

我个人认为给数学课瘦身,首先我们要认真解读本课教学目标,所处的
地位,作用、前后联系,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对于6、7
的认识,数数,比较大小写等,学生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学前时也有过学习。

所以
在这些环节是不是可以做适当的瘦身。

但6、7的基数的意义和序数的意义,虽然之前0-5的
认识中有所接触,但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区分基数与序数则是本节课
的难点。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要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
学生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今天的两节课中并没有重点体现出来。

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但生生互动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在减少。

这是不是瘦身。

如:吴老师在教学数6个圆时,问学生:你是怎么数的,几个学生回答后。

师引导读法,并总结:刚才老师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强调这样才不会数丢。

我们说在数学教学中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老师这样的数法固然是好的,但细想一下,除了这种数法之外还有其它数
法吗?如从左往右再从下往上等是不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更何况如果以后出现不同的图形
是不是用这种办法就行?这样似乎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马老师教学断尺找出0、1、2、3、4、5、6、7这一环节时,我不明白,断尺在这里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出示断尺?马老
师在奖给学生6颗星后,简单渗透基数序数的知识后马上出示金鱼图解决同样的问题。

奖给学
生的6颗星是一个很好的数学素材。

是不是可以把它用透。

就不用出现下一个环节。

这样是不
是好些。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也许有些不妥,请多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