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海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考
前冲刺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的动力理论是()。

A.原发论
B.内发论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小丽用记号笔把错题标示出来,便于更高效地复习。

这运用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3.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 )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
B.一流而有尊严
C.普及而有效率
D.公平而有质量
4.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这种组织形式是( )。

A.导生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12—18岁对应的是( )。

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D.自主感对羞耻心与怀疑阶段
6.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的培养。

A.实践能力
B.高尚品德
C.劳动品质
D.创新能力
7.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警告期限为(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9.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自觉投入到下一节数学课学习。

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起伏
D.注意广度
10.学习了毛笔书法,有助于写好粉笔字。

这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1.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提出过许多教学原则。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原则。

A.严谨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1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A.自制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觉性
14.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

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

A.准确性
B.持久性
C.敏捷性
D.准备性
1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A.学习期待
B.学习需要
C.学习态度
D.学习动机
16.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

A.夏代
B.西周
C.汉代
D.春秋时期
17.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了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不可采取的是()。

A.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B.调整教学方法
C.删减教学内容
D.布置高难度的课后练习
18.经常使用一个物体的某项功能,而认为该物体只有这种功能的现象称为( )。

A.顿悟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导向功能
19.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结构
C.课程评价
D.课程资源
20.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A.整体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21.周末,小明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后,被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

这种强化方式是(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
D.惩罚
22.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

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等。

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23.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

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4.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是()。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5.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以“白板说”著称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马卡连柯
二、多选题(3题)
26.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关爱学生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有()。

A.对待学生的消极行为.教师要当机立断,马上进行说理教育和情感教育
B.当学生的成绩不能满足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时,教师要重复提醒学生,使其明确努力方向
C.当教师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时,教师应“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选择
D.如果在某问题上是教师自己的过错,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27.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

A.服从
B.认同
C.顺从
D.内化
28.教师的暴力言语.不仅造成了教学秩序失控,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

15,破坏了师生关系。

下列关于教师言语暴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教师言语暴力是师生权力不对称和角色规定差异的极端反映
B.教师言语暴力主要通过教师使用职业“忌语”体现
C.教师教学话语的不对称状态本身潜伏着师生冲突
D.教师言语暴力仅表现为威胁恐吓式
三、判断题(3题)
29.文化对教育既有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 )
A.正确
B.错误
30.学术造假是一种违背师德的表现。

()
A.正确
B.错误
31.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

( )
A.正确
B.错误
四、填空题(5题)
32.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要将其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这是__________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3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____。

3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35._________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36.教师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德育方法是______。

五、简答题(1题)
37.“中小学教学中直观手段运用越多,教学效果越好。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结合教学原则的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华生这句话强调了外部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属于外铄论的观点,它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并注重教育的价值。

2.D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小丽用记号笔标记错题能够使自己迅速地把相关内容选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3.D
4.B题干所述正是设计教学法的定义。

5.C
6.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
过去知识的记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7.A顺序性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顺序性对教学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违反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8.B《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9.B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起伏是指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10.A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积
极作用。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题干中学习毛笔书法对写好粉笔字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顺向正迁移。

11.C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的是学习新知识识后应该经常复习.因此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12.B“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13.C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人能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外在稳定性。

14.D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否迅速地提取保持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的能力。

教师答疑时迅速应用脑中知识,体现了记忆品质的准备性。

15.B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6.A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代。

“庠”“序”“校”都是当时学校的名称。

17.D教育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作业难度,而不应该布置高难度的课后练习。

18.C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功能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19.D
20.C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何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1.B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即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而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奖励,其作用是强化其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因此属于正强化。

22.C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特点,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23.B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老师通过编口诀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氢元素的理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4.A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新学习的内容“百灵鸟”是概况程度较低的新概念,原有的“鸟”的观念是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故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25.C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26.CDA项中教师不清楚状况,随便进行说理教育,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B项不顾学生的心理需求,将教师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C、D两项都做到了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

27.ABD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其中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形式.
28.ABC
29.A
30.A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该严谨治学,学术造假违背了这一要求。

31.A
32.建构主义
33.发现学习
34.研究能力
35.学校教育结构
36.榜样示范法
37.这种认识不正确。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
容来进行。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③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因此,运用直观手段应考虑多种因素,而且并不是运用得越多,教学效果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