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消除干扰,以此来实现提高信噪比 的目的。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积极运用新型的地震数 据处理软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种处理参数的 科学性和稳定性。如果地质勘探工作在野外进行,则可以 保证较好的记录质量,而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为面波和声 波。还要在明确观测点全部记录信息的基础上开展频谱分
浅层地震反射波是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在地表向下完 成地震波的激发工作,地震波在遇到不同分界面的时候会 发生反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地震勘探仪器对这些反 射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推断地层结构等具体信息时,依据 的原理如下:
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途径和波形等都会发生变 化,主要表现为随介质的不同结构等发生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主要收集地震波的反射速度,以此来获取地层结构的 相关数据,此外在明确反射波频率和速度等基础上可以实
运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选 择参数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地质环境对勘 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 勘探的效率和质量。
1)需要明确对震源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激发力和激 发装置的要求。首先要求激发力在方向上要保持竖直向 下,其次要保证激发装置和大地的耦合。
反射波方法与层析成像[J].能源与环保,2018,040(004): 73-77. [2] 王树威.地震反射波地质层位标定方法研究[J].中国煤 炭,2018,44(12):30-35. [3] 陈建福.地震反射波法在复杂地层跨海盾构隧道中的应 用[J].中外公路,2020,40(3):102-103.
2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2.1 地震反射波法的原理 地震反射波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
探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多种波作为有效波的方 法来开展探测工作。此外,还可以从探测的目的出发选择 特定的波并将其作为有效波进行观测和研究。在这个过程
中需要运用相同的偏移距激发和接受来完成测点波形的记 录工作,在这种方法下接收到的有效波往往具备良好的性 噪比和分辨率,通过分析相关参数就可以明确地下岩层 的具体情况,其中主要包含地质体沿不同方向变化的具体 情况。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2.2 地震反射波法主要技术难点 现阶段,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被广泛运用于地质工程勘探
中,但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反射波法运用的主 要技术难点有以下几方面:
1)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使得激发和接收信息的条 件复杂。
2)煤层反射波难以识别,主要原因在于煤窑开采的时 间较长,且回采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反射波往往 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采空区形成与存在,其对地层结构 的破坏较为明显,从而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率。 2.3 地震反射波法参数选择
现阶段被运用于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有很 多。依据波产生弹性介质的形变类型不同可以将地震勘探 分为纵波勘探和横波勘探两种;根据不同勘探中波传播方 式的区别,还可以将其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 法,本文将重点介绍反射波法的相关内容。根据开展地质 工程勘探的不同环境还可以将其分为地面地震勘探、海洋 地震勘探和地震测井三种。其中,纵波勘探和反射波法在 地质工程勘探中运用的范围较广。
质量。
关键词:反射波法;地质工程;勘探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519(2021)04-42-2
1 地震勘探概述
1.1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即在开展地质工程勘探过程中,对人工地震所
产生的地震波进行观测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震波 在地下传播的规律,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更好地解决地质问 题,提高地质工程勘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地震勘探的震 源主要由人工激发而产生,通过人工地震使得震源附近的 岩石质点发生震动,这一震动往往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传 播开来,从而形成了地震波。通过对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 波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明确地下岩层分界面的具体情况, 从而实现地质勘探的目的。 1.2 地震勘探的分类
[3]
析工作,明确地震记录频率的分布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需 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例如:二维扇形滤波),实现 压值干扰的目的。通过分析可知,在开展地质工程勘探的 过程中要保证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分辨率,提高其抗干扰 能力,同时保证地质勘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地质勘 探工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需 要充分结合地质勘探当地的地层情况,要积极运用各种物 探方法,以此来提高勘探的有效性,不断拓展了解地层结 构情况的方式方法。
042 地质勘探 DIZHIKANTAN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范磊
(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文章主要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重点探究了地质工程勘探中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
原理及运用效果,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优势,还可以提高地质工程勘探的整体效果和
[1]
现对地层和岩石性质的判断和推测 ,以此来实现地质勘探 的目的。采集地震波反射法见图1。
图1 采集地震波反射法
作者简介:范磊(1986—),男,山西万荣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工。(邮箱)1521589113@
0 43 华北自然资源 论文
滤波器是工程数字地震仪的主要配置,运用滤波器的主 要目的在于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从而避免在记录过程 中出现能量不平衡的问题。在选择滤波器的过程中需要充 分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干扰波调查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 上选择相应的滤波器,从而使得滤波器能更好地发挥自身 的功能和作用。
选择接收地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工 作,以此来避免勘探过程中受到直达波和折射波等的干 扰,从而影响信号接收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接收地段即 最佳时窗,在这一时间段内反射波的振幅和炮检距往往成 反比,因此在选择最佳时间窗口过程中需要明确偏移距和 最大炮检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确定炮检距,以 此来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地震反射波数据处理
2)对检波器的要求。除对检波器接触条件的要求之外 还要保证埋置的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埋置的耦 合,如果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影响了埋置的位置则需要进行 位移。
3)对分辨率的相关要求。为了保证信号的有效性和稳定 性,对分辨率也有相关的要求。要求分辨率不可过高,避免
[2]
因点数过多而使得勘探成本增加 。为了保证有效信号记录 工作顺利推进,在开展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将采集样值 的频率保持在每周期4次。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分类, 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开展地质工程勘探工作中运用地震 反射波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相应的优化策略,提高地震反射波法的运用效率和质量, 从而保证地质工程勘探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吴双红,白艳娟,夏媛媛,等.活动断层地质勘探中的浅层
在运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地质工程勘探过程中,还要注
重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 保存相应的地震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地层结 构等情况。首先是资料解释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 人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资料解释工作。首先需要 完成人工合成地质记录的制作工作,其中主要运用到钻孔 资料,在明确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与井旁地震 时间剖面的对比工作,以此来明确地层位置。在开展资 料解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多源信息。
浅层地震反射波是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在地表向下完 成地震波的激发工作,地震波在遇到不同分界面的时候会 发生反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地震勘探仪器对这些反 射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推断地层结构等具体信息时,依据 的原理如下:
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途径和波形等都会发生变 化,主要表现为随介质的不同结构等发生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主要收集地震波的反射速度,以此来获取地层结构的 相关数据,此外在明确反射波频率和速度等基础上可以实
运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选 择参数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地质环境对勘 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 勘探的效率和质量。
1)需要明确对震源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激发力和激 发装置的要求。首先要求激发力在方向上要保持竖直向 下,其次要保证激发装置和大地的耦合。
反射波方法与层析成像[J].能源与环保,2018,040(004): 73-77. [2] 王树威.地震反射波地质层位标定方法研究[J].中国煤 炭,2018,44(12):30-35. [3] 陈建福.地震反射波法在复杂地层跨海盾构隧道中的应 用[J].中外公路,2020,40(3):102-103.
2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2.1 地震反射波法的原理 地震反射波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
探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多种波作为有效波的方 法来开展探测工作。此外,还可以从探测的目的出发选择 特定的波并将其作为有效波进行观测和研究。在这个过程
中需要运用相同的偏移距激发和接受来完成测点波形的记 录工作,在这种方法下接收到的有效波往往具备良好的性 噪比和分辨率,通过分析相关参数就可以明确地下岩层 的具体情况,其中主要包含地质体沿不同方向变化的具体 情况。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2.2 地震反射波法主要技术难点 现阶段,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被广泛运用于地质工程勘探
中,但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反射波法运用的主 要技术难点有以下几方面:
1)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使得激发和接收信息的条 件复杂。
2)煤层反射波难以识别,主要原因在于煤窑开采的时 间较长,且回采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反射波往往 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采空区形成与存在,其对地层结构 的破坏较为明显,从而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率。 2.3 地震反射波法参数选择
现阶段被运用于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有很 多。依据波产生弹性介质的形变类型不同可以将地震勘探 分为纵波勘探和横波勘探两种;根据不同勘探中波传播方 式的区别,还可以将其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 法,本文将重点介绍反射波法的相关内容。根据开展地质 工程勘探的不同环境还可以将其分为地面地震勘探、海洋 地震勘探和地震测井三种。其中,纵波勘探和反射波法在 地质工程勘探中运用的范围较广。
质量。
关键词:反射波法;地质工程;勘探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519(2021)04-42-2
1 地震勘探概述
1.1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即在开展地质工程勘探过程中,对人工地震所
产生的地震波进行观测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震波 在地下传播的规律,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更好地解决地质问 题,提高地质工程勘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地震勘探的震 源主要由人工激发而产生,通过人工地震使得震源附近的 岩石质点发生震动,这一震动往往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传 播开来,从而形成了地震波。通过对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 波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明确地下岩层分界面的具体情况, 从而实现地质勘探的目的。 1.2 地震勘探的分类
[3]
析工作,明确地震记录频率的分布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需 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例如:二维扇形滤波),实现 压值干扰的目的。通过分析可知,在开展地质工程勘探的 过程中要保证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分辨率,提高其抗干扰 能力,同时保证地质勘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地质勘 探工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需 要充分结合地质勘探当地的地层情况,要积极运用各种物 探方法,以此来提高勘探的有效性,不断拓展了解地层结 构情况的方式方法。
042 地质勘探 DIZHIKANTAN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范磊
(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文章主要对地震勘探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重点探究了地质工程勘探中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
原理及运用效果,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优势,还可以提高地质工程勘探的整体效果和
[1]
现对地层和岩石性质的判断和推测 ,以此来实现地质勘探 的目的。采集地震波反射法见图1。
图1 采集地震波反射法
作者简介:范磊(1986—),男,山西万荣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工。(邮箱)1521589113@
0 43 华北自然资源 论文
滤波器是工程数字地震仪的主要配置,运用滤波器的主 要目的在于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从而避免在记录过程 中出现能量不平衡的问题。在选择滤波器的过程中需要充 分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干扰波调查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 上选择相应的滤波器,从而使得滤波器能更好地发挥自身 的功能和作用。
选择接收地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工 作,以此来避免勘探过程中受到直达波和折射波等的干 扰,从而影响信号接收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接收地段即 最佳时窗,在这一时间段内反射波的振幅和炮检距往往成 反比,因此在选择最佳时间窗口过程中需要明确偏移距和 最大炮检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确定炮检距,以 此来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地震反射波数据处理
2)对检波器的要求。除对检波器接触条件的要求之外 还要保证埋置的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埋置的耦 合,如果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影响了埋置的位置则需要进行 位移。
3)对分辨率的相关要求。为了保证信号的有效性和稳定 性,对分辨率也有相关的要求。要求分辨率不可过高,避免
[2]
因点数过多而使得勘探成本增加 。为了保证有效信号记录 工作顺利推进,在开展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将采集样值 的频率保持在每周期4次。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分类, 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开展地质工程勘探工作中运用地震 反射波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相应的优化策略,提高地震反射波法的运用效率和质量, 从而保证地质工程勘探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吴双红,白艳娟,夏媛媛,等.活动断层地质勘探中的浅层
在运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地质工程勘探过程中,还要注
重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 保存相应的地震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地层结 构等情况。首先是资料解释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 人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资料解释工作。首先需要 完成人工合成地质记录的制作工作,其中主要运用到钻孔 资料,在明确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与井旁地震 时间剖面的对比工作,以此来明确地层位置。在开展资 料解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多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