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年7月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强调,聚焦发展、共创繁荣、以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互利多赢。

中国的巨大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可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从而实现“三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之一③有利于推动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④中国已摘除了发展中国家的帽子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聚焦发展、共创繁荣,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说明促进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一,②符合题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经合组织携手,有利于推动共同发展,更好增进全人类的福祉,③符合题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①说法错误。

④说法错误,目前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2.中国在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始终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提供援助4000亿元人民币,培训各类人才1200多万人次,捐款800万美元用于抗击埃博拉疫情等。

这表明,中国()
①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③尊重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④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局限性,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不具有领导地位,③说法是错误的。

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涉及的联合国是世界性国际组织。

3.习近平2015年8月28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时指出,2015年以来,中美在各个层次上保持了密切交往,两国在一系列重要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

一个稳定、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③有利于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④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美在各个层次上密切交往、相互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不选。

4.2015年8月,土耳其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0人死亡,多人受伤;泰国曼谷市中心发生恐怖袭击强烈爆炸,造成19人死亡,123人受伤。

这说明()
①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艰巨②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③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不容忽视④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当今时代世界并不安宁,还存在着恐怖主义等影响和平的因素,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②说法错误。

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此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

这说明()
A.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B.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紧张、局部缓和
C.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D.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答案:D
解析:“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表明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D符合题意。

A、C与题意不符。

B说法错误。

6.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看法,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
①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平等发展的权利③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权利④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观点与题意不符。

7.2015年7月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乌法举行双峰会。

金砖国家与上合组织所代表的新兴国家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争取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说明()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世界已经形成多个经济政治力量中心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金砖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答案:C
解析:金砖国家与上合组织所代表的新兴国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符合题意。

8.李克强总理2015年7月27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强调,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国发展竞争新优势。

这是因为()
A.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
B.凡是富裕国家都是科技创新发达国家
C.科技实力决定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D.科技实力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答案:A
解析: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A符合题意。

9.孟子曾提出“乐天”和“畏天”两个原则。

所谓“乐天”,就是国家处于强势时要顺应天理,不以大欺小,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所谓“畏天”,就是敬畏天道,国家处于弱势时要采取明智的政策。

孟子这一观点()
①看到了外交政策要因时而变,不断进行调整②没有看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③主张国家之间应当和平共处④看到了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孟子的观点,国家在强势和弱势时采取的外交政策不同,体现了外交政策也要因时而变,因此①正确应入选。

孟子认为事物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没有看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②说法正确应入选。

“不以大欺小”体现了国家之间要和平共处,因此③正确入选。

④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10.2015年6月29日李克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会晤取得重要成果,发表了会晤,联合声明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科技、知识产权、区域政策、海关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就广泛议题达成共识。

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①彰显中欧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欧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欧洲经济发展、造福欧洲人民的主导力量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欧共同利益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国与欧盟开展多领域合作,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欧共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

中欧不是区域共同体,欧洲经济发展主要靠欧洲人民,①③说法错误。

11.习近平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这体现了()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①②符合题意。

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④观点错误,夸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

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
①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③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④传递正能量,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

两年多来,习近平超过60次谈到“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引用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这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新道路;“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这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是“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局面;“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述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答案: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各国国情不同,但每个国家都有共同的使命,即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这就有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②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人民日报》从经济、安全、文化等角度形象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其符合国际新秩序的内涵。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

④符合时代主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从设问看本题指的是政治生活角度,从材料看,“命运共同体”指向国际社会的知识,因此,可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来分析作答。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时代主题等知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方面论述,与国际新秩序内涵相符合;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14.(2016·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模考)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从2015年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 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

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我们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

基于
此,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亚投行作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以及充分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符合成员国的利益,有助于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改善,更惠及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借助融资平台,中国也将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互信,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截至2015年4月15日,己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57个经济体宣布加入亚投行,而美国和日本对此并未作出最终的决策。

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结识材料分析亚投行的建立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亚投行的建立反映了成员国的诉求,符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②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亚投行的建立有助于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改善,更惠及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④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亚投行的建立有助于完善亚洲地区的融资机制,搭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国际社会。

亚投行的建立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是因为亚投行的建立符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有利于增强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有助于发挥亚投行在基础设施投资、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