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主要针对空冷散热器的选型,由于 散热器选型不仅影响依托工程的设备投资,还 直接影响塔体结构选型及设计,是依托工程间 接空冷塔设计的基础。通过对空冷散热器的选 型、散热器的布置以及空冷塔的塔型进行优
化,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最终得到可适用 于依托工程的最优散热器形式及布置方式。
1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夏季工况 660
1 221.63 2 530.8
26 167.8 2 603
26
平均工况 706.8 1 204.2 2 406.7 9 114.77 2 473.7 9
2.2 优选方案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比
在确定主机设计背压(9.0 kPa)、循环倍率 (52倍)、凝汽器面积(40 000 m2)的前提下,通过 对空冷散热器型式(大六排管单层布置、大六排 管双层布置、大四排管双层布置、小六排管双层
Study on Type Selection of Radiator Arranged in On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of Two 600 MW Class Units
ZHAO Xian, FENG Jing, AN Yuan, WANG Xiao-jing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PECC, Beijing 100120, China)
1.1 塔内关键设备的选型及布置
选取目前国内发电领域内通用的几种间接 空冷系统散热器,对其流阻性能及热力性能进行 研究比较,选出适合于1 320 MW级自然通风间 接空冷塔特点的散热器形式;对于可选择的散热 器形式,结合其特点选择其在塔内的布置方式, 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合理的1 320 MW级自然通风 间接空冷塔设计方案,采用年费用最小法的经济 评价方法,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设计 气温 /℃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7.8 1.10 12.0 16.8 1.10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5.8 1.10 12.0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4.8 1.10 12.0 17.8 1.15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6.8 1.15 12.0
总散热
面积 /m2
空冷塔散 空冷塔 热器外缘 总高 直径/m /m
3 426 172 177.4
183.0
3 346 642 183.3
189.5
3 261 848 189.7
196.5
3 184 110 197.3
204.9
3 393 464 175.7
189.4
3 315 726 181.6
196.2
138 070 2.061 3 209 515 204.9
235.8
19.98
从表4中方案13~24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出,空冷散热器采用双层布置后,循泵扬程回归到合理 区间内,相比方案1~12的单层布置,可大大节约厂用电。
表5 方案25~36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方案
方案25 方案26 方案27 方案28 方案29 方案30 方案31 方案32 方案33 方案34 方案35 方案36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蒙古某依托工程 600 MW 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布置及塔形的优化过程, 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及分析,给出适用于依托工程的散热器形式、布置方式及塔形的推荐参数。 关键词 :600 MW 级两机一塔 ;散热器选型及布置 ;塔形优化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9913(2021)S1-27-06
3 232 724 188.0
203.5
3 163 611
196.0
212.8
3 360 756 174.0
198.2
3 277 082 179.5
204.9
3 203 600 186.3
213.1
3 129 447 193.9
222.4
泵扬程 /m
36.33 34.16 32.14 30.16 36.67 34.46 32.39 30.32 37.03 34.84 32.65 30.59
* 收稿日期:2020-11-02 第一作者简介:赵弦(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空冷系统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设计工作。
27 2021年06月 增刊1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参与方案设计的空冷散热器型式及布置: ①三种空冷散热器型式:双流程四排管铝管铝 翅片、双流程大六排管铝管铝翅片、双流程小 六排管铝管铝翅片;②两种空冷散热器布置: 塔外垂直单层布置、塔外垂直双层布置;
1.2 塔型优化问题
塔型主要参数为塔高、零米直径、喉部高 度、喉部直径及出口直径,通过分析确定各参 数间的联系,筛选出可进行调整的塔型参数组 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合理的1 320 MW级自 然通风间接空冷塔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 较,得到推荐的塔型参数。参与方案设计的三 种塔形:高径比1.1、1.15、1.22。
58 2.2 39.2 42.4 12 4(10m高平均风速)
表2 依托工程主机排汽参数表
项目 机组出力 /MW 汽轮机排汽量 /(t/h) 汽轮机排汽焓 /(kJ/kg) 汽轮机背压 /kPa.a 给水泵汽轮机总排 汽量 /(t/h)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焓 /(kJ/kg) 给水泵汽轮机背压 /(kPa.a)
单层布置方式来说,若大六排管的循泵扬程已 明显高于合理区间,则大四排管和小六排管只 会偏离更多。因此单层布置方式不适宜该工程 的超大型排烟间冷塔。
表4 方案13~24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方案
方案13 方案14 方案15 方案16 方案17 方案18 方案19 方案20 方案21 方案22 方案23 方案24
布置)的优化计算,得到采用SCAL型间接空冷系 统的冷端多种设计比选方案,详见表3~表6。
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方案7 方案8 方案9 方案10 方案11 方案12
表3 方案1~12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2 系统方案的优化比选
2.1 依托工程气象参数及主机排汽参数
依托工程的气象参数如表1所示,主机排汽
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依托工程气象参数表
项目 当地大气压力/ hPa 厂址海拔高度/m
相对湿度 /%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设计气温 /℃ 设计风速 /(m/s)
数值 901.6 1 045
针对上述空冷散热器型式和布置,参比 的组合方案为:双流程大四排管单层布置、双 流程大四排管双层布置、双流程小六排管单层 布置、双流程小六排管双层布置、双流程大六 排管单层布置、双流程大六排管双层布置。其 中,双流程大四排管单层布置和双流程小六排 管单层布置,由于管内水阻增长过快,不再进 行方案设计,参与方案间比较。
28
2021年06月 增刊1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从表3中方案1~12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出, 各方案循泵设计扬程均超过了30 m,相比同容 量机组,循泵电耗增加较多,不利于厂用电指 标的控制。从空冷散热器管束基管内的流通截 面看,大六排管>大四排管>小六排管,对于
循环 水流量 /(t/h)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迎面 风速 /(m/s) 1.681 1.757 1.839 1.929 1.710 1.787 1.873 1.958 1.744 1.826 1.910 2.001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17.8 1.10 16.8 1.10 15.8 1.10 14.8 1.10 17.8 1.15 16.8 1.15 15.8 1.15 14.8 1.15 17.8 1.22 16.8 1.22 15.8 1.22 14.8 1.22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36.5 1.10 34.5 1.10 32.5 1.10 30.5 1.10 36.5 1.15 34.5 1.15 32.5 1.15 30.5 1.15 36.5 1.22 34.5 1.22 32.5 1.22 30.5 1.22
设计 气温 /℃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shape optimization
0 引言
本文依托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 “两机一 塔、烟塔合一” 创新方案,将两台660 MW机 组的脱硫吸收塔、烟气提水装置、湿式静电除 尘器、排烟筒合理的布置在一座间接空冷塔 内。间接空冷塔底部直径达185 m,进风口高度 33~40 m左右,塔高225 m,规模达到了在建间 冷塔之最。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5.8 1.15 12.0 14.8 1.15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7.8 1.22 12.0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6.8 1.22 12.0 15.8 1.22 12.0 14.8 1.22 12.0
循环 水流量 /(t/h)
迎面风速 /(m/s)
总散热
面积 /m2
空冷塔散 热器外缘 直径/m
空冷塔 总高/m
泵扬程 /m
138 070
1.744.5
21.35
138 070 138 070
1.819 1.900
3 492 686 3 398 057
196.4 203.2
204.0 211.4
20.81 20.2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selection, layout and tower shape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th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radiator for a 600MW class unit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schemes, the radiator type, layout and tower shape recommended parameters are given. Keywords: on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of two 600 MW class units; type selection and layout of radiator; tower
138 070
1.985 3 302 352 210.8
219.8
19.80
138 070 138 070
1.772 1.849
3 541 076 3 447 522
188.0 193.9
203.5 210.3
21.47 20.92
138 070
1.930 3 355 581 200.7
218.1
20.38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DOI:10.13500/j.dlkcsj.issn1671-9913.2021.S1.006
600 MW 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 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赵 弦,冯 璟,安 源,王晓静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38 070
2.019 3 262 565 208.3
226.9
19.87
138 070
1.808 3 485 248 185.0
211.6
21.62
138 070 138 070
1.888 1.970
3 387 303 3 298 947
190.5 197.3
218.3 226.5
21.06 20.51
化,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最终得到可适用 于依托工程的最优散热器形式及布置方式。
1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夏季工况 660
1 221.63 2 530.8
26 167.8 2 603
26
平均工况 706.8 1 204.2 2 406.7 9 114.77 2 473.7 9
2.2 优选方案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比
在确定主机设计背压(9.0 kPa)、循环倍率 (52倍)、凝汽器面积(40 000 m2)的前提下,通过 对空冷散热器型式(大六排管单层布置、大六排 管双层布置、大四排管双层布置、小六排管双层
Study on Type Selection of Radiator Arranged in On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of Two 600 MW Class Units
ZHAO Xian, FENG Jing, AN Yuan, WANG Xiao-jing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PECC, Beijing 100120, China)
1.1 塔内关键设备的选型及布置
选取目前国内发电领域内通用的几种间接 空冷系统散热器,对其流阻性能及热力性能进行 研究比较,选出适合于1 320 MW级自然通风间 接空冷塔特点的散热器形式;对于可选择的散热 器形式,结合其特点选择其在塔内的布置方式, 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合理的1 320 MW级自然通风 间接空冷塔设计方案,采用年费用最小法的经济 评价方法,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设计 气温 /℃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7.8 1.10 12.0 16.8 1.10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5.8 1.10 12.0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4.8 1.10 12.0 17.8 1.15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6.8 1.15 12.0
总散热
面积 /m2
空冷塔散 空冷塔 热器外缘 总高 直径/m /m
3 426 172 177.4
183.0
3 346 642 183.3
189.5
3 261 848 189.7
196.5
3 184 110 197.3
204.9
3 393 464 175.7
189.4
3 315 726 181.6
196.2
138 070 2.061 3 209 515 204.9
235.8
19.98
从表4中方案13~24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出,空冷散热器采用双层布置后,循泵扬程回归到合理 区间内,相比方案1~12的单层布置,可大大节约厂用电。
表5 方案25~36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方案
方案25 方案26 方案27 方案28 方案29 方案30 方案31 方案32 方案33 方案34 方案35 方案36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蒙古某依托工程 600 MW 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布置及塔形的优化过程, 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及分析,给出适用于依托工程的散热器形式、布置方式及塔形的推荐参数。 关键词 :600 MW 级两机一塔 ;散热器选型及布置 ;塔形优化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9913(2021)S1-27-06
3 232 724 188.0
203.5
3 163 611
196.0
212.8
3 360 756 174.0
198.2
3 277 082 179.5
204.9
3 203 600 186.3
213.1
3 129 447 193.9
222.4
泵扬程 /m
36.33 34.16 32.14 30.16 36.67 34.46 32.39 30.32 37.03 34.84 32.65 30.59
* 收稿日期:2020-11-02 第一作者简介:赵弦(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空冷系统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设计工作。
27 2021年06月 增刊1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参与方案设计的空冷散热器型式及布置: ①三种空冷散热器型式:双流程四排管铝管铝 翅片、双流程大六排管铝管铝翅片、双流程小 六排管铝管铝翅片;②两种空冷散热器布置: 塔外垂直单层布置、塔外垂直双层布置;
1.2 塔型优化问题
塔型主要参数为塔高、零米直径、喉部高 度、喉部直径及出口直径,通过分析确定各参 数间的联系,筛选出可进行调整的塔型参数组 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合理的1 320 MW级自 然通风间接空冷塔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 较,得到推荐的塔型参数。参与方案设计的三 种塔形:高径比1.1、1.15、1.22。
58 2.2 39.2 42.4 12 4(10m高平均风速)
表2 依托工程主机排汽参数表
项目 机组出力 /MW 汽轮机排汽量 /(t/h) 汽轮机排汽焓 /(kJ/kg) 汽轮机背压 /kPa.a 给水泵汽轮机总排 汽量 /(t/h)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焓 /(kJ/kg) 给水泵汽轮机背压 /(kPa.a)
单层布置方式来说,若大六排管的循泵扬程已 明显高于合理区间,则大四排管和小六排管只 会偏离更多。因此单层布置方式不适宜该工程 的超大型排烟间冷塔。
表4 方案13~24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方案
方案13 方案14 方案15 方案16 方案17 方案18 方案19 方案20 方案21 方案22 方案23 方案24
布置)的优化计算,得到采用SCAL型间接空冷系 统的冷端多种设计比选方案,详见表3~表6。
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方案7 方案8 方案9 方案10 方案11 方案12
表3 方案1~12的配置及主要设计参数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大六排管,单层
2 系统方案的优化比选
2.1 依托工程气象参数及主机排汽参数
依托工程的气象参数如表1所示,主机排汽
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依托工程气象参数表
项目 当地大气压力/ hPa 厂址海拔高度/m
相对湿度 /%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设计气温 /℃ 设计风速 /(m/s)
数值 901.6 1 045
针对上述空冷散热器型式和布置,参比 的组合方案为:双流程大四排管单层布置、双 流程大四排管双层布置、双流程小六排管单层 布置、双流程小六排管双层布置、双流程大六 排管单层布置、双流程大六排管双层布置。其 中,双流程大四排管单层布置和双流程小六排 管单层布置,由于管内水阻增长过快,不再进 行方案设计,参与方案间比较。
28
2021年06月 增刊1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从表3中方案1~12的主要参数可以看出, 各方案循泵设计扬程均超过了30 m,相比同容 量机组,循泵电耗增加较多,不利于厂用电指 标的控制。从空冷散热器管束基管内的流通截 面看,大六排管>大四排管>小六排管,对于
循环 水流量 /(t/h)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138 070
迎面 风速 /(m/s) 1.681 1.757 1.839 1.929 1.710 1.787 1.873 1.958 1.744 1.826 1.910 2.001
散热器形式及布置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大四排管,双层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17.8 1.10 16.8 1.10 15.8 1.10 14.8 1.10 17.8 1.15 16.8 1.15 15.8 1.15 14.8 1.15 17.8 1.22 16.8 1.22 15.8 1.22 14.8 1.22
冷却三 角有效 高径比 高度/m
36.5 1.10 34.5 1.10 32.5 1.10 30.5 1.10 36.5 1.15 34.5 1.15 32.5 1.15 30.5 1.15 36.5 1.22 34.5 1.22 32.5 1.22 30.5 1.22
设计 气温 /℃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shape optimization
0 引言
本文依托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 “两机一 塔、烟塔合一” 创新方案,将两台660 MW机 组的脱硫吸收塔、烟气提水装置、湿式静电除 尘器、排烟筒合理的布置在一座间接空冷塔 内。间接空冷塔底部直径达185 m,进风口高度 33~40 m左右,塔高225 m,规模达到了在建间 冷塔之最。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5.8 1.15 12.0 14.8 1.15 12.0
大六排管,双层
17.8 1.22 12.0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大六排管,双层
16.8 1.22 12.0 15.8 1.22 12.0 14.8 1.22 12.0
循环 水流量 /(t/h)
迎面风速 /(m/s)
总散热
面积 /m2
空冷塔散 热器外缘 直径/m
空冷塔 总高/m
泵扬程 /m
138 070
1.744.5
21.35
138 070 138 070
1.819 1.900
3 492 686 3 398 057
196.4 203.2
204.0 211.4
20.81 20.2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selection, layout and tower shape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th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radiator for a 600MW class unit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schemes, the radiator type, layout and tower shape recommended parameters are given. Keywords: one indirect air-cooling tower of two 600 MW class units; type selection and layout of radiator; tower
138 070
1.985 3 302 352 210.8
219.8
19.80
138 070 138 070
1.772 1.849
3 541 076 3 447 522
188.0 193.9
203.5 210.3
21.47 20.92
138 070
1.930 3 355 581 200.7
218.1
20.38
水工技术 600 MW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DOI:10.13500/j.dlkcsj.issn1671-9913.2021.S1.006
600 MW 级机组两机一塔间接 空冷塔散热器的选型研究
赵 弦,冯 璟,安 源,王晓静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38 070
2.019 3 262 565 208.3
226.9
19.87
138 070
1.808 3 485 248 185.0
211.6
21.62
138 070 138 070
1.888 1.970
3 387 303 3 298 947
190.5 197.3
218.3 226.5
21.06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