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Word版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开展
考向预测
本专题考试大纲:
1.新航路的开辟,其主要内容为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其主要内容为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拓展
3.工业革命,其主要内容为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及其影响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查较多,考查方式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所占分值较大,难度也相对较大,主要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进行分析评价。
本专题命题角度侧重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
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命题可以从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积极影响;从革命史观角度考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认识其影响。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
【知识框架】
本专题分为以下两条主线:
主线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开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开展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开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
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
阔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主线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开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
1.背景
(1) 四大因素:欧洲商品经济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寻金热〞是社会根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商路是直接原因;传播宗教是精神动力。
(2)三个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开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2.经过:达 ?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 ) 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开展。
(2)对美洲、非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
(3)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开展。
(4)对世界: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
1.殖民扩张
(1) 荷兰:组建东印度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垄断贸易;17 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 英国:采取殖民战争、海盗劫掠、黑奴贸易等掠夺方式;18 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影响
(1) 对殖民国家:为欧洲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2) 对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3) 对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1.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根底。
(4)市场: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扩大。
2.成就
(1)纺织机器: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进蒸汽机。
(3)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富尔顿制成蒸汽轮船。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城市化:改变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思想科技: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开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2)新交通工具: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开展,并最终形成。
(4)国际关系: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限时训练
〔45 分钟〕
经典常规题
1.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普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
材料反映
A.整体世界出现拉动了中国经济开展
B.白银流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工商业开展
D.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
2.19 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3.以下图是1890-1910 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比照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B.德国的工业开展程度最高
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
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4.19 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
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
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
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剧烈
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D.美、德挑战英国的工业霸主地位
5.19 世纪中期的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6 年度除 ?谷物法?,1849 年废除 ?航海条例?,1842 年公布?矿井
法?, 1847 年公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1848 年公布?公共卫生法? ,这说明了政府
A.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深受重商主义政策影响
C.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
D.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开展
高频易错题
6.下表是 16 世纪末欧洲局部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 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
国家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
倍数4. 2 3 2. 6 2. 2
A .社会分化正在加速
B.商业革命影响深刻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经济水平决定物价
7.1851 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 12 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8.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 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年代阶层〔职业〕1560 年1700 年
贵族、绅士、教士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4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15% 15%
茅舍农〔含牧民〕20% 20% A.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根底教育已普及
D.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9.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开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
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10.下表反映的是1851 年与 1755 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情况〔1851 年 -100 〕,这说明英国A .经营方式改变B .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D .消费水平提高
精准预测题
11.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 17~18 世纪共有大约 10 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
3.2 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
这种白银“外溢〞现象
A .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开展
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12.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该报告揭示了
A .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气的关系
1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
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那么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
这
一现象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 .上述评价都表达了科学历史观
B .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14.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15.“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
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那么材料旨在强调早期殖民扩张
A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厄运
B .西方殖民者的野蛮行径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D .使美洲贵金属丧失殆尽
1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1624 年英国公布的?专利法?规定,创造人享有14 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
使用这项创造〞。
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
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公布了专利
法。
研究统计, ?专利法?出台后的200 年里,英国进入了创造创造的顶峰期。
1680 — 1689 年,登记53 项发明专利; 1690 —1699 年,登记102 项创造专利;1700— 1759 年,登记379 项创造专利。
由于专利制度保障,
很多富人投资各种创造创造,为新创造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
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
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1764 年,哈格里夫斯发
明珍妮纺纱机,1770 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
但洋务运动以“官督
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开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
台。
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局部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材料三
假设无英
——摘编自刘秀平; ?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国
1624 年的?专利法? ,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开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
明就来必有可能〞。
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
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拟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经典常规题
1.【解题思路】根据“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普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
银大量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正是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开展,故A 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材料信息没有涉
及,排除 B;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中
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无法表达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排除D 。
【答案】 A
2.【解题思路】根据“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
咖啡厅休闲〞可知欧洲工人的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系数越高代表家
庭生活水平越差,系数越低代表生活水平越好,材料说明19 世纪欧洲工人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合所学19
世纪欧洲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
有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了,故D 正确; A 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
工人工资、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B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工人斗争改善待遇,有利于
提高工人工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答案】 D
3.【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欧洲工业化的开展。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煤炭消耗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它的
工业水平最先进,故排除 A 。
德国煤消耗量增长幅度最快,也同样无法说明它的工业开展程度最高,故排除 B 。
法国的煤消耗量要高于奥匈帝国、俄国和意大利,所以它的工业化水平不一定是最落后的,故排除C。
1900 年,欧洲主要国家的煤炭消耗量相比1896 年都有所增长,可以说明欧洲的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应选D。
【答案】 D
4.【解题思路】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
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剧烈,故 A 错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
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 B 错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 故 D 错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
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抗英国的产品竞争,故 C 正确。
【答案】 C
5.【解题思路】根据“ 19 世纪中期〞可知, 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了推动
海外贸易开展,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阶级矛盾激化等问题,
促进资本主义开展,公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公共卫生法?等,所以英国完善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
主义开展,故D 正确;?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公共卫生法?与放松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无关,排除
A ;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经济政策,排除
B; C 是材料的外表现象不能反映出来的本质,排除。
【答案】 D
高频易错题
6.【解题思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6 世纪末欧洲主要国家的物价上涨快。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新航路
开辟后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导致欧洲白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出现所谓的“价格革命〞,在此过程中
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故答案为 A 项。
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不是商业革
命,排除
B 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C 项;
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A
7.【解题思路】结合所学, 1840 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1851年,英国举办伦
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A 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错误; C 材料无法表达,排除;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促进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推动社会经济开展,“荣记湖丝〞独得金、银大奖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D 错误。
【答案】 A
8.【解题思路】表格中“制造业者〞是识字率从1560 年 30%到 1700 年上升到90% ,这一变化有利于工业革命
中制造业工人水平的提高,便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A 正确;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是工业革命之后,
B 错误; C
中根底教育普及说法绝对,排除;表格难以说明社会政治稳定,
D 错误。
【答案】
A
9.【解题思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随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残酷的掠夺,客观上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各民族的开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应选A ;B 、 C、 D 不是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加强的主要方式,排除。
【答案】 A
10.【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随着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工人工
资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即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营方式,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贫富差距
是扩大而非缩小,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消费水平的问题,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C。
【答案】
C
精准预测题
11.【解题思路】价格革命是白银流入欧洲的结果,而不是“外溢〞现象导致的,
A 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开展,而不会导致其经济衰退,
B 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
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量扩大,因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开展,C 项正确;商业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
结果,而不是白银“外溢〞的结果,D项排除。
【答案】 C
12.【解题思路】材料“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说明城
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达出社会救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城市卫生工作,并没有说明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缘故,故B 项错误;社会进步与经济开展均与材料
主旨不符,故C 项错误。
【答案】 D
13.【解题思路】“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
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那么称“两种文明相遇〞说明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所以 D 是正
确的; A 、B 、 C 材料未表达 ,排除。
【答案】 D
14.【解题思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说
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战胜自然的自信和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 正确; B 不符合“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
止是技术上的〞,排除;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思想而不是能力,
与材料无关,排
C 错误; D
除。
【答案】
A
15.【解题思路】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根据“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说明对美洲、
A 、 B
亚洲和非洲的侵略和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开展,故
C 正确;
D 材料无法表达,排除。
【答案】
C
16.
【解题思路】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表达了专利制度在英国的开展历程和洋务运动对专利制度的需求,结合所学知
识,晚清专利制度产生的背景须联系宏观时代条件,即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展起
来,作为其生产方式中的重要制度的专利制度亦传入中国。
同时,洋务运动也直接促成了这一制度在中国落地。
至于二者的区别,可从产生时间、开展速度、内容、推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比拟。
(2〕根据材料,专利制度保护了技术创造者的利益,表达了对知识、创新的尊重,有利于刺激科技人员的
探索精神,推开工业革命进程,为资本主义的长足开展奠定根底。
但是,中国的专利制度处于草创阶段,亦
有利于标准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有效催化剂,但同时要看到中国与西方专利制度保护的对象不同,认识到中国专利制度的局限性。
【答案】
(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
竞争剧烈;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洋务运动开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原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开展快,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开展慢;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以保护
知识与技术产权为核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西方各国都制定和公布了专利法,晚
清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2〕影响:西方: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创造创造与技术革新;促进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方资
本主义的长足开展。
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
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开展。
维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