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大典文字汇总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一、概述中国地理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东亚的东部。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到53°33',东经73°34'到135°00'之间。
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西部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二、地理环境1. 地势地貌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川地、高原、山地、盆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地势地貌分布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水资源等方面。
2.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同时,西藏等西部地区是严重干旱的高原气候。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温度变化较大。
三、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亚热带植被带、温带植被带和寒带植被带。
同时,中国拥有众多的植物资源和动植物物种,保护植被资源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
其中,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同时,中国境内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和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资源配置、城乡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幅员最广的国家之一,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以下是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国土面积:中国国土面积大约为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15,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国家。
2.国境线:中国陆地国境线总长度约为2.8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等。
4.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四个主要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经济发达;南部地区多高山和丘陵,台湾位于南部;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西部;北部大部分为平原和沙漠。
5.地形特点:中国地形多样,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高8,848.86米。
最低点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海拔为14.5米。
6.主要山脉:中国有横跨国土的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秦岭、太行山、华山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从西藏一直延伸到印度、尼泊尔等国。
7.主要河流:中国拥有众多重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主要城市如重庆、武汉和上海。
8.主要湖泊:中国拥有众多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
9.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涵盖了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等区域。
北部地区寒冷干燥,南部地区湿润多雨,西部地区多年降水不足。
10.特殊地理现象:中国拥有一些独特的地理现象,如三峡大坝、张家界等。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
张家界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以其奇特的石柱和悬崖而闻名。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国土面积、国境线、地理分区、地形特点、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气候特点以及特殊地理现象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中国的地理格局和特点非常重要。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广泛而丰富。
在高二学年,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供参考。
一、地理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位于东亚。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风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生态特色。
中国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中国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国。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台地等类型。
1. 高山:中国地理上的高山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南段及东北山地等地区。
中国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3. 丘陵:丘陵是中国地理中比较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布广泛,如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川西丘陵等。
4.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平原等。
5. 盆地:中国的盆地多位于山地或高原之间,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6. 台地:中国的台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
三、气候与气象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多样,主要可划分为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1. 北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潮湿。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等,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3.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等,气温高,降水充沛。
4.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点,从山脉到河流,从气候到资源,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的地理奥秘。
1. 地理位置及边境中国位于东亚,濒临东海、黄海、南海,与许多邻国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尼泊尔等国。
中国的陆地边境总长达2.1万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境最长的国家之一。
2. 四大自然地理区域中国境内可以大致划分为四大自然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和青藏高原。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
华北平原在中国的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西南高原地区多山多溪,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湖泊,如喜马拉雅山脉和纳木错湖。
3. 山脉和丘陵中国地理以山脉和丘陵为特征。
位居中国西南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包括有名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还有其他著名的山脉,如长白山、黄山和华山等。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以及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地区。
4. 河流和湖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长的是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以其奔腾东流和壮丽的三峡而闻名。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因其黄色的沉积物而得名,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中国还有其他重要的河流,如珠江、淮河和松花江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是鄱阳湖和洞庭湖。
5. 气候和天气中国的气候和天气因国土辽阔而多样化。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干燥寒冷。
中国的气候还受到季风的影响,南方地区夏季受到暖湿季风的吹拂,冬季则受到寒冷干燥的北风影响。
中国也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
6. 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锌矿石等。
森林资源丰富,尤其在东北地区。
中国还拥有大量淡水和水电资源,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河流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中国地理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濒临黄海、东海、南海,西北与中亚和西南亚交界,南部与东南亚接壤。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可以分为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等。
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最大的冰川分布区之一、云贵高原位于中国南部,地势较低,气候湿润,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是中国重要的草原地区之一中国的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重工业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中国山地众多,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秦岭、太行山、华山、黄山、峨眉山和泰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山脉,横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家。
泰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五岳之首”。
中国的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所在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以盛产稻米和茶叶而闻名。
中国的气候多样,从北方的寒冷干燥到南方的湿润炎热。
中国可以分为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五个气候带。
南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全年气温较高,降雨充沛。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1. 介绍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地理广阔,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本文将概述中国地理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地势地貌、气候、河流湖泊、山脉和人口分布等内容。
2. 地势地貌中国地势起伏较大,地貌多样。
主要的地形特征包括:•平原:中国北方有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高原:中国西南地区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植被稀疏,但也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山脉:中国境内有多个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秦岭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于中国的水资源和地理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3. 气候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涵盖了从寒冷的北方到炎热的南方的各种类型。
主要的气候带包括:•寒冷气候带:位于中国北方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温带气候带:包括中国东部和大部分北部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气候带:位于中国南方,包括华南和长江流域等地区。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4.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河流和湖泊:•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区。
•黄河: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上。
青海湖周围景色优美,是旅游胜地之一。
•太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
太湖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旅游胜地。
5. 山脉中国有许多重要的山脉,其中一些对中国的地理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水源之一。
山脉上的冰川是中国珍稀的自然资源。
•秦岭山脉: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自然屏障。
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全
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全首先,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黄海与韩国、朝鲜相隔,南濒南海与越南、菲律宾相望,西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西北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接壤,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三国相连。
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化,包括高山、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高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高原主要在西南地区,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丘陵分布广泛,如太行山丘陵、川西丘陵等。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贵州盆地等。
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寒冷地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中国境内北方气候寒冷,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南方气候温暖多雨,有充足的水资源。
西南部分地区气候多变,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其中最长的是长江,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十多个省份;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等。
中国的最大湖泊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还有洞庭湖、太湖等。
中国地理上还有很多重要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横跨尼泊尔、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属于祁连山脉的一部分。
天山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山脉,横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湖泊、山脉和自然资源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丰富的水域和独特的气候。
本文将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欧亚大陆,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
东、南、西三面环海,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主要的海域。
中国还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国家。
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非常明显,从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性。
地貌中国的地貌非常多样,主要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
中国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雪域高原、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和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从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等气候区域都有。
中国的气候地带横跨东西六千公里,南北五千公里。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中国南方雨水充沛,北方雨量较少。
中国还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分明。
水系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重要河流,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巴音布鲁克等大型湖泊。
中国还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赛里木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城市文化等。
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和传统习俗。
其中汉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疆地区。
农耕文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文化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现代化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地区。
认识中国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认识中国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概貌中国地形复杂,南有高山、北有平原。
中国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4.43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
中国境内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大巴山等。
中国的主要平原有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
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南部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季风气候,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寒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沿海地区四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
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等。
长江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约6300公里;黄河位于中国中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
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中国的铁矿、铜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中国土壤肥沃,适宜耕作,是世界上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争在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产业链等方面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在技术创新、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
自然环境中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动,包括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等。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鼓励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独特,东临大海,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因此,中国经济资源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同时,中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处于关键位置,东临太平洋,西接南亚、西亚,北连中亚,南邻东南亚,地缘政治战略优势较为明显。
中华地理新千字文
中华地理歌伟大祖国,锦绣河山,世界东部,雄鸡扬冠。
幅员辽阔,疆界两万,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西高东低,南暑北寒,纵横万里,时差明显。
人口为最,十三亿半,民族众多,华夏一员。
山脉巍峨,九分之三,四横三纵,高耸入天。
喜马拉雅,世界之巅,昆仑秦岭,连大别山。
唐古拉山,阿尔金山,巴颜喀拉,横断祁连。
天山阴山,还有燕山,阿尔泰山,四横北端。
东北长白,大小兴安,太行吕梁,贺兰六盘。
武陵武夷,大巴巫山,南岭雪峰,地理界线。
五指山脉,伫立海南,玉山横亘,贯穿台湾。
说完高山,再说水源,七大水系,灌溉家园。
长江最长,超过六千,发端西南,唐古拉山。
流经青藏,跨越川滇,中游四省,渝鄂湘赣。
皖苏上海,崇明归远,支流八省,世界第三。
两广闽浙,陕豫贵甘,滋养土地,近两百万。
黄河母亲,中华摇篮,巴颜喀拉,玛曲发源。
流经九省,青川宁甘,内蒙迂回,河套拐弯。
山陕豫鲁,渤海入湾,黄土冲积,遂成平原。
松嫩辽河,黑龙蜿蜒,海河水系,九流成扇。
淮河局中,划分南北,珠江流域,最宜发电。
行政区划,三十有四,二十三省,七区四市。
首都北京,古称幽燕,天安门楼,万众心愿。
登上长城,来做好汉,北大清华,书香久传。
漕运天津,海河横穿,中西合璧,蓟北雄关。
文化丰富,小吃垂涎,滨海新区,经济纽链。
东方巴黎,数上海滩,海派文化,自由繁衍。
浦东新区,自贸实验,经济中心,引领发展。
山城重庆,内地枢纽,历史名城,巴人彪悍。
曾经陪都,指导抗战,香锅麻辣,山高水险。
东北三省,黑吉辽宁,白山黑水,宝藏无限。
工业基地,全国粮仓,人参貂皮,鹿茸特产。
北疆内蒙,边陲口岸,草木丰沛,畜牧俱全。
塞上江南,回族宁夏,丝绸之路,重镇贺兰。
我们伟大祖国,万里锦绣河山。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大洋西岸。
陆上帮国十二,疆界公里两万。
北与蒙古接壤,东北西北苏联。
南有越缅老挝,东面隔江朝鲜。
西邦阿富汗国,南连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锡金,尼泊尔国不丹。
东边隔海日本,菲马远在东南。
国土辽阔广大,形如雄鸡扬冠。
中国地理常识总结
中国地理常识总结中国地理常识(一)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x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地理中国知识点整理归纳
地理中国知识点整理归纳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势特点1.高原: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高原区,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2.山脉:中国有很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祁连山脉等。
3.平原:中国的主要平原有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平原、东北平原等。
三、河流1.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千米。
2.黄河: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
3.松花江: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长约1897千米。
四、湖泊1.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
2.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
3.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
五、岛屿1.台湾: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2.海南岛: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南海。
3.东沙群岛:中国的一个岛屿群落,位于南海。
六、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部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2.温带季风气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高原气候:中国西南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七、自然资源1.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2.石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
3.稀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
八、人口分布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较落后。
3.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九、经济特点1.制造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2.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玉米等。
3.服务业: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包括金融、旅游、电信等。
十、旅游景点1.长城:中国标志性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
3.黄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地势、河流、湖泊、岛屿、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特点和旅游景点等多个方面。
地理中国记录文字
地理中国记录文字1、风吟大漠地球上约有1/5的陆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从新疆喀什向东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喀拉墩,【楼兰、米兰、且末、尼雅、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纪之后就没有了;一五计划修建【包兰铁路】,中间穿过【腾格里沙漠】,在【沙坡头】治理流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撰写《向沙漠进军》;1959年,29岁的【朱振达】被竺可桢委以重任带领中国第一支沙漠考察队队长;(1)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主要是在崇山围裹的塔里木盆地局地形成的,沙漠的沙是就地起沙;(2)沙漠的沙来自于附近干涸的河床,沙漠文明因河流之水而生,因河流之沙而亡;(3)90%的沙砾集中在5厘米高度内;中国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干旱地区的称为沙漠,半干旱地区的称为沙地;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西的沙漠面积广阔,但形成已有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细润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原因;而贺兰山东部,数百年时间内大片草原变成沙地;苏联专家传来了草方格沙障,中国改良从5米见方改为1米见方,麦草长度20厘米;草方格内沙子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壳状物,麦草腐烂,蓝藻结皮的生物土壤结皮,以后会发展成为更加稳定的藓类结皮,地衣结皮;朱振达,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奠基人;李鸣冈,开创世界无灌溉生物固沙先河,主持“包兰铁路防沙工程”;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分类研究第一人,主编《中国沙漠植物志》;2、问天冷暖19世纪末,阿尔卑斯山上奥地利气象学家汉恩,提出气候稳定不变理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气候是一种稳定不变的常态;20世纪初,美国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现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温带区域,维度每向北移动1度,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将延迟4天,秋季相反;坚持看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了解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进展;北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大陆,没有高山峡谷的阻断,适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国由于占1/4领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变;国学功底深厚的【竺可桢】研究中国古籍上记载的物候现象梳理历史气候演变规律,主要是《四库全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历代主要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负责《四库全书》在战争时期的转移;亚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脚下,3000年前在秦岭一带,15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500到1000年前在广西广东一代,现今只在云南边境有;梅花,从西安的终南山一代,到秦岭一带,直到如今的长江以南地区;《二十四史》提取物候信息;坚持每天记录气候信息,1300多万文字50多本笔记本,儿子竺安捐赠给浙江大学;竺可桢曲线,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时期;唐朝温暖湿润期,是我国气候史上少有的稳定温和时期,整个唐代,气候湿润降雨充沛,适宜农业发展;明末的寒冷小冰期,是五千年来气候的最低点,低温席卷大江南北,旱灾随即而来;丹麦格陵兰岛的冰心采样,测量冰心中所含氧元素的同位素含量,就能测定冰洋冻结年代的气温;格陵兰岛曲线与竺可桢曲线高度重合;3、黄土天书1870年,写就了《中国》这部巨著的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黄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尘暴,提出“风成假说”;1950年前后,苏联学者帕夫林诺夫依据故乡伏尔加河洪水泛滥的研究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的“水成假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发建设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刘东生】来到黄土高原研究;黄土红土交替,红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随雨水溶解并在在红土层下方沉积成钙结核,俗称料姜土,相对坚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渐变成红色,形成红土层,红土层下半部分由于钙结核的沉积坚硬结实,成为能抗压的重要的支架层,建造窑洞时被利用在窑洞的顶部,所以窑洞顶部大多都为红土层;黄土各处厚度相同,上下层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并没有洪水冲击淤积的厚度不一,大块颗粒在下层的特点,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黄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说”不对;【刘东生】在黄土高原考察了东西走向4条,南北走向6条的10条大剖面,得出黄土颗粒大小区别,并根据黄土带的方向推断出风来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风成说”红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断红色土和黄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积层形成时气候的湿润程度不同;黄土层中的蜗牛壳是干冷型的,红土层中的蜗牛壳是温暖型的;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同第四纪有四次大冰期的观点,但是黄土层红土层的交替却有32层,因此第四纪有32次冷暖交替;做出黄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学家用深海钻探技术提取海底沉积物的有孔虫化石并进行氧同位素研究绘制出对应远古地质时期气候冷暖变化曲线,与黄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线相符,推翻了经典的第四纪四次大冰期学说;黄土高原、极地冰芯、深海沉积并列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三大支柱;刘东生2002年获得国际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迄今为止是唯一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人;4、远古奇花到底何时开出了第一株花(被子植物的花才是真正的花);达尔文对被子植物的突然出现成为【讨厌之谜】;在地球上迄今为止找不到从无花到有花,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过渡性物种;有花植物化石应该最早出现在热带,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亿年的化石;【孙革】在黑龙江找到了1.25亿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学花序】;与一位美国学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1.25亿年前中东和远东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一定还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发现了比星学花序早几百万年的“古尔万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古尔万果的底层也产狼鳍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真骨鱼类,肯定是比星学花序的底层早;辽西也产狼鳍鱼,【孙革】去了辽西,1996年发现了1.3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而且在地层中发现了古尔万果是裸子植物;辽宁古果的茎枝太细,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测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2000年在辽西发现了【中华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根部不发达证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5、地心烈焰世界上四大陆地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东亚大裂谷(安徽山东渤海黑龙江西伯利亚),莱茵河裂谷、盆地山岭省;中国国内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仑山有一次爆发;【刘嘉麒】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写就了《中国火山》一书1997年,刘嘉麒来到雷州半岛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个玛珥湖,【玛珥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上涌的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发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气喷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后逐渐积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玛珥湖】;湖光岩的玛珥湖与德国西部艾菲尔高原的玛珥湖并成为姊妹湖;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大陆断裂带,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为东西两支,一路北上刺穿红海,直到欧亚大陆,长度将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长,拥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带之一,东非裂谷火山带;世界上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刘嘉麒认为东非大裂谷最终将走向平静,不会继续裂开;6、青藏崛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不到10度,氧气含量不到海平面一半;《西藏王统记》是一部历时近千年的古代文献,记录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的历史,其中记载青藏高原古代是海洋地槽成山:大陆边缘形成地槽,地槽沉积物积累直到地槽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地槽抬升隆起为山脉;【常承法】发现青藏高原是倾斜地层,不是地槽成山理论的抬升地层;隼嘴贝化石发现,隼嘴贝只生活在高温的海洋环境中,发现隼嘴贝的地方是古海洋洋底的火山喷发区;发现五条青藏高原板块碰撞缝合带;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于数次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是源于距今7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熊地球南段的冈瓦纳古陆分离,历经3000万年,与欧亚大陆碰撞,形成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洋中脊是一条贯穿几个大洋的巨型海底山脉,总长度超过五万千米,洋中脊火山活动较为频繁,亿万年来始终演化发展,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源泉,是造山运动的动力;在海拔5900米发现阔叶植物高山砾的化石,一般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下,这块化石只有200万年;青藏高原是在近两百万年经历了狂飙式的快速隆升,一跃成为世界屋脊的;【滕吉文】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底动力,通过人工地震制造地震波进行探测,获得青藏高原地下80千米上地幔运动的精确速度8公里/秒,快速运动的上地幔成为加剧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动力;所有大气环流中的物质都会随着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川表面,最终形成冰芯记录;青藏高原上的古里雅冰川是气球上除了南北极之外最稳定的冰川,是中低纬度发现的最大最厚最冷的冰帽;黄河原来是集中在中西部的内陆河,数十万年以前,地址断裂,黄河联通,东流入海,流过黄土高原冲击黄土,在下游冲击出冲积平原,孕育了华夏文明;以前中国东北在几百万年前,气候湿润,高原隆起改变了印度洋季风的北上;8、我们的祖先达尔文在发表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书中提到人类是由古代猿类进化而来,而且极有可能起源于非洲大陆,因为只有那里仍然生活着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大猩猩和黑猩猩;1856年,德国的尼安德峡谷发现了距今10万到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头盖骨;1868年,法国克罗马农山洞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克罗马农人;1929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猿人;1933年,北京山顶洞发现距今3万年的山顶洞人;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三角区,发现了距今约300万年前的露西古人类骨架;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一片远古凝聚的火山灰上发现了360万年前的大人小孩的脚印化石;1992年,埃塞俄比亚发现距今440万年前的地猿化石;2001年,非洲乍得沙漠发现距今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化石;5600万年-3400万年前,地球气候温暖湿润,多种早期灵长类生物生活各个大陆上;3400万年前,经历了持续40万年的气候寒冷,两极冰盖急剧扩大,热带雨林退缩到低纬度地带,灵长类大量灭绝,仅在非洲北部和亚州南部热带丛林区域仅有保留,而亚洲的类人猿逐渐走向灭绝;1500万年-1200万年前,东非高原隆起,形成纵观东西南北的大裂谷,形成人猿分道的地理屏障,适应西部湿润数从环境的继续向猿的方向进化,直到现在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在东边开阔环境的类人猿开始双足直立行走,成为人类的远祖;在非洲持续进化了数百万年之后,大约在200万年前,一部分直立人走出非洲,远征遍布欧亚大陆,进入欧洲的成为尼安德特人,到达亚洲的一支最终进化成北京猿人和其他早期人类;1984年由英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提出:大约10万年前,有一部分人再次走出非洲,扩展到世界各地,进入亚洲的成为山顶洞人,他们取代了北京猿人的后裔,进入欧洲的成为克罗马农人的祖先,他们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后裔,这就是【替代假说】,也叫【第二次走出非洲假说】;【吴新智】以铲形门齿回击,中国古代的化石全部都是铲形门齿,中国现代人铲形门齿比例80%-90%,欧洲铲形门齿5%,非洲现代人铲形门齿10%,澳大利亚土著24%,这是中国人连续进化证据;基因技术分析全球147位女性线粒体DNA,得出全球人类来自同一个来自非洲的女性始祖,也就是【夏娃假说】;解释了非洲人遗传多样性非常高,彼此基因差异很大,拥有最古老的基因,而其他地方人群基因差异比较小;夏娃假说支持了替代假说;【吴新智】提出【网状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观点,非洲连续进化,不存在取代,欧洲尼安德特人大部分都被克罗马农人取代了,走出非洲的智人成为主流,而在东亚中国,主流仍然是当时早期的北京猿人,只与外来人有过少量的杂交;。
地理中国内容摘抄
地理中国内容摘抄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度约2.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万千米。
中国的陆地边界分别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家接壤。
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形。
西部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中国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高原,海拔8848米。
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面积约为35万平方千米。
2.2 河流湖泊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千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流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为3583平方千米。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约为4337平方千米。
2.3 森林草原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区。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2%,草原覆盖率约为40%。
2.4 自然保护区中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例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而设立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而设立的。
人文地理3.1 历史遗迹中国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古代城墙、宫殿、寺庙和墓葬等。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全长约8851千米。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3.2 民俗文化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传统节日、民间音乐、舞蹈和戏曲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是赏月和吃月饼的节日,端午节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的节日。
中国还有许多地方性的民俗文化,如苗族的歌舞、藏族的唐卡艺术等。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区划及地理特征等内容。
中国地理知识点广泛且复杂,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气候、水系、动植物资源等,人文地理包括人口、语言、宗教、民族等。
下面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濒临黄海和东海,西接西太平洋滨欧亚大陆,民新与伊朗接壤,南濒赤道上日本附近的菲律宾海,并对东盟国家进行领海交锋。
地势地貌:中国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地带、高原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和盆地地带。
高山地带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等,高原地带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盆地地带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气候:中国气候类型广泛,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
其中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动植物资源:中国地理环境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北方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人文地理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13亿多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而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语言:中国官方语言是中文(汉语),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宗教:中国多宗教并存,但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民族: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汉族为最大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总结:通过对中国地理知识点的概括,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气候、水系、动植物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语言、宗教、民族等人文地理特征。
这些知识点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这片广袤而多样的土地。
同时,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理精选共2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地理精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是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是平原和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中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河流湖泊:中国河流众多,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等是中国的主要河流。
中国的湖泊也很多,其中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中国的煤炭、钢铁、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人口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等。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
以上仅是中国地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了解。
对于学习中国地理,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阅读相关书籍、地图、图表等,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概况】白沙绿茶,是全球唯一一款产自海南岛白沙县境内距今约70万年的陨石坑上的特种绿茶。
生长在神奇的陨石坑上的茶叶具有独特的品质,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
茶树嫩度、净度、新鲜度一致符合规定标准的鲜叶为原料,加上标准化的种植和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白沙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甘醇,饮后回甘留芳,连续冲泡品茗时具有“一开味淡二开吐,三开四开味正浓,五开六开味渐减”的耐冲泡性。
独特上乘的品质畅销海南、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区,饮誉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产品名称:白沙绿茶保护范围:白沙黎族自治县国营白沙农场所辖区域。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第165号。
产品标准编号:DB46/31【地标地理】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长,光热充足,具有热带山区气候特征。
全年日照2075小时,常年月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雨量为1940毫米。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干、湿季节明显。
全县大小山峰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处,其中鹦哥岭海拔1812米,是全县最高峰,也是海南省第二高峰。
全县大小河流30条,水能蕴藏量达3.84万千瓦,地处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三江”源头,是海南岛生态核心区。
境内高山绵延,热带森林资源丰富。
主要珍贵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石梓、青梅、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山荔枝等。
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隼游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白鹇、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
药用动、植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钱龟、海南榧粗、见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槟榔等。
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锑铝、锡矿、石灰石、锌、铁、钼、独居石、硅石、刚玉等。
白沙陨石坑位于白沙县牙叉镇东南9公里白沙农场境内,直径3.5公里,是目前我国能认定的唯一较年轻的陨石坑,为距今约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而成,也是全世界十几个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之一。
陨石坑周缘环形山脊连续较好,仅在西南缘受两条溪河冲刷而出现豁口。
置身于陨石坑内,举目四望,但见郁郁葱葱,低缓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嫩绿和墨绿层次分明,叶尖上由近及远呈现出不一样的绿,层层漾开犹如一幅长卷,浅绿的新芽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随风闪动,绿意盎然。
难以想象70万年前这里发生过陨石自天而降,冲击大地,造成岩石碎裂熔化、岩浆溅射四周的惊天动地景象。
而白沙绿茶的茶园就分布在这神奇的白沙陨石坑及其周围,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常年雾气缭绕;土壤既含有大地表面和地壳深层的物质,也含有“天外来客”带来的特有物质,造就了白沙绿茶得天独厚的特点。
白沙绿茶因种植在“陨石坑”中,除本地区的地形气候、降水、工艺流程等因素外,茶叶的优质还与陨石本身所含各种矿物质渗透于这一片区的土壤中有关,吸天地精华而长成,白沙绿茶的品质优势是其他品牌的绿茶无法相比的。
如今,白沙绿茶已经成为最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海南特产”。
【文化背景】中国海南岛的中部,有一个叫白沙的地方。
从白沙县城往东南方有一个碗状谷地,那里常年云雾缭绕,植被郁郁葱葱。
当地人说,这里是神灵庇佑的“圣地”,谷地内邪魔不入,百毒不侵。
谷地里的茶叶是受黎族敬仰的“雷公神”保护的神草。
其他地方的茶叶,三年定植后才能采摘,而谷地里的茶叶,两年即可成熟,口感更好。
关于这片“谷地”的种种传闻引起了有关专家、媒体的关注。
为了解开这片神秘谷地的种种谜题,自199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家王道经、央视《地理中国》摄制组先后多次来到白沙考察调研,为世人揭开“白沙神坑”的神秘面纱……考察队在白沙调查时发现的奇特现象:1、手表不走、摄像机失灵199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家王道经带领考察队来到白沙进行科学考察。
根据测算,考察队得知这个白沙神秘环形地带直径为3.8千米。
考察队在环形地带北边的蛾剑岭记录数据时,王道经发现,自己带的前苏联生产的机械表手表忽然停摆了。
而当时随行的白沙电视台记者在准备对专家进行采访时,摄像机也忽然失灵了。
记者将摄像机搬到半山腰时摆弄了一下,摄像机竟然又可以开机了,但抬到山上来,又再次离奇失灵……2、无虫害,百毒不侵众说周知,温暖湿润的海南,本是蚊虫蛇鼠喜爱的栖息之所。
2012年央视《地理中国》摄制组与考察队一起在白沙县城东部到南湾江一带考察时,发现蚊虫、毒蛇和蜥蜴大量出现。
但进入到神秘谷地内,却从未出现过毒虫毒蛇的踪迹,只有无毒的蚂蚁偶尔出现。
难怪当地人称这里是神灵庇佑、百毒不侵的“圣地”了。
3、茶叶长势好,茶多酚含量高在考察走访中,央视《地理中国》记者发现白沙神秘地带内的茶叶成熟期比其他地方要短。
记者了解到,白沙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降雨量近2000毫米,同时位于白沙东北部的松涛水库也为白沙常年云雾缭绕创造了天然的地理环境。
因而,白沙地区雾天很多,高山云雾提升了白沙绿茶的口感和产量。
考察队对谷地内外茶园中的茶叶分别进行采样,茶叶样本送到了海南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
实验数据显示,谷地内外的茶叶具有较大的差别,坑里的茶叶茶多酚的含量平均是31.9%,坑外是27.1%。
因而坑内的茶叶口感较好。
美女峰的传说白沙美女峰原是玉帝遗失在凡间的绝世公主。
四五千年前,黎族祖先得到了公主赐予的茶叶种子,开始在谷地中种植茶叶。
公主常常呼风唤雨,令土地公阻止毒虫侵入这个地带,因此这里的作物很少虫害。
公主赐予的茶叶,也被黎族人民视为“神草”。
公主常常在天昏地暗之际,仰天枕卧,长发逶迤云间,身躯修长、胸乳挺立,由起得名。
【品牌建设】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农垦农工贸有限公司旗下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也是海南省“质量信得过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我省唯一进入百强的茶叶企业。
公司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扩大种植规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优势品牌上下工夫,对茶叶的种植、施肥、科管、防虫到采摘、制作、包装、销售等环节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严把每一道关口和每一道工序,确保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为茶叶精制加工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原料。
同时,借助“公司+农户”的模式,白沙绿茶走出了一条公司和茶农的共赢之路。
双方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提高了茶农对茶园管理和产业发展的关切度。
**年,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绿茶清洁生产流水线,年生产能力达到万担干茶,解决了过去茶农反映经常性停采、制茶工艺落后的问题。
白沙绿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茶园标准化的管理密不可分,公司严格按照严禁喷洒农药和重施农家肥、有机肥原生态农业生产措施生产的茶青,为茶叶精制加工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原料。
经过精制加工的绿茶具有上乘的品质,富有天然的芳香。
“白沙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于2010年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确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该示范区在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和白沙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以“建标准、广培训、依科技、抓监管”十二字方针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工作。
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公司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对白沙绿茶进行科学论证,通过由有关技术人员组织修订了《白沙绿茶种苗标准》、《白沙绿茶栽培技术规程》等四个企业标准,并编成了“白沙绿茶”系列企业标准,全面规范白沙绿茶产品“从种植地域选择、种植品种选育、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到产品质量、产品储运”各个生产环节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了茶叶质量的安全。
在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下,使白沙绿茶栽培种植由低质、低效粗放型传统产业走上高产、高效、优质的科技高效农业产业。
随着示范区的茶叶亩产量大幅度的提高,公司也实现了茶叶销售收入、利润、茶农年收入三连增的显著性突破。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承担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强化了种植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白沙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的白沙茶叶产业已经跨入高效农业的行列,成为茶农脱贫致富和步入小康社会步伐的主要支柱产业。
【知识链接】白沙绿茶素有“陨石坑上的绿茶”的美誉,多以一芽二叶初展的芯叶为原料,采摘的鲜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有表面水的鲜叶要单独摊青,上、下午鲜叶分开摊青,分别制作。
其中杀青环节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每一个环节涉及温度控制的,都要特别谨慎。
绿茶汤色黄绿清澈,口感清淡回甘,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茶类。
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工夫。
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焐黄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
如何泡出一壶好绿茶,首先必须掌握泡茶的六大要素:泡茶用水、茶叶、泡茶水温、茶叶用量、浸泡时间与泡茶用具的选择。
绿茶易氧化,不易保管。
一是避高温。
二是避光线。
三是避异味。
四是避氧气。
五是避湿气。
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最好是将茶叶装在密封容器内,然后放入冰箱低温保存。
白沙绿茶不仅口感独特,回甘好,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陨石坑周边的茶园地块土壤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经华南农业大学生化室检测,含有多种氨基酸、酶类、芳香物质和各种有益于人体的多酚类和生物碱。
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利尿导滞,敌烟醒酒,清热降火,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