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在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预习
一、情境导入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全年级的同学们都要定做校服。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
生2:不同尺码要定做几套?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
师: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呢?咱们可以先分小组来收集、整理证据。

收集证据: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合理分工,对全年级各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展开调查,填写班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整理数据:对各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填写全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描述数据:将统计表中整理的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示。

分析数据:观察统计图,分析图中数据,对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做出判断。

师:现在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全年级各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展开调查。

学生小组活动,最后全班统计。

师:我们将不同班级的统计结果填写到统计表中。

生1:140及140以下有4人,145有5人,150有17人,155有15人,160有5人,165及165以上有3人,特体有1人,合计50人。

生2:四2班……
……
师: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填写到统计表中。

生:140及140以下有20人,145有30人,150有85人,155有65人,160有36人,165及165以上有16人,特体有8人,合计260人。

师:我们可以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画成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用1格表示1人,就要画太多的格子,这时该怎样做呢?生:由于人数较多,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师:请大家自己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展示分享。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发现穿150尺码的同学比较多,穿特殊尺码的比较少。

生2: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尺码为150和155。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在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并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巩固练习
1. 观察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1格代表多少公顷?
(2)2016年的造林面积是2015年的多少倍?
2.(1)1格代表多少辆?(2)汽车销量呈什么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第1、2、3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并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1:绘制条形统计图,如果数据比较大,为了绘图简便,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用相对较短的直条代表较大的数据。

生2:运用横向、纵向对比的方法,可以读懂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要学会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