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10课 论修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 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 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 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③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 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 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们不修身,就是 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 全社会都要重视道德教育,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 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重难突破
1.说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类型。
(1)于予与何诛。( 宾语前置
)
(2)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前置
)
2.这段话刻画了孔子怎样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如何看待“忠恕”之道的? 【答案】这是孔子“仁”的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 一。“忠”就是忠于原则,“恕”就是以宽容的心 态待人。正直而宽容,就是“忠恕”之道。关于 “恕”,传统解释有“如心”之说,即“他人之心 如己之心”的意思,实际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意思。讲“忠恕”之道,自然反对“巧言令 色”。此外,篇中还涉及“信”,这也是孔子十分
第 二 节
修身 的方 法—— 内省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 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
第五段 人既要要严于律己,又要坚持原则
续表
节 内容 段落
内容
第一段
用“忠恕”概括孔子的“道”即 “仁”第 三 节Βιβλιοθήκη 讲忠恕 之道第二段
对“恕”做了具体阐释,即“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脉梳理
节 内容 段落
内容
第一段 总结自己在人生各阶段的表现
修身是不 第二段 表现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第 一 节
断学习、 求索、完 善自己的 过程,要
第三段 第四段
赞美君子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无论处境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 志向
始终坚持
第五段
表现作者对没有修养人的厌恶、 蔑视
续表
节 内容 段落
内容
第一段 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
方法: 1.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 心理的变异。 2.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叙述所构成的画面,内部 运用对比手法强化思维认知的提升。
3.在事件的叙述中对不同人物形象运用对比 手法强化人生百态的思考。
4.叙述材料本身隐含的“意义”与客观表象 之间的隐性式对比凸现出人生价值观的取向。
请使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议论的语段表现对 人生的深刻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论语》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孔子与其弟子的 语录结集,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 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 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现在一般认为《论语》最后的编定时间当在战 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短小简约,还没构 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可以说是语录体散文的典 范之作。
【参考示例】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 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为伍;如果 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 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 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 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 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 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答案】 本段描写了孔子既温和,又严肃; 既充满情感、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坚持原则, 塑造了一位令人可亲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长者形象。
3.什么是“求诸己”?什么是“内省”?请结合 孔子思想谈谈。
【答案】什么是“求诸己”?当发现自己不为人 所知时,首先不是埋怨他人,而是反省自问自己是否 做出了让别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便是“求诸己”。 什么是“内省”呢?就是当面临着外在的否定力量 时,要先反思自己是否有过错,如无过错,不论外在 的否定力量多么强大,也不要有什么恐惧。这便是“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谢谢观看
学海无涯, 91淘课网 带你快乐远航!
第三段
从反面告诫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 要是非分明
第四段 讲“信”的重要性
第五段 主张公正平等
续表
节
内容
第 四 节
君子应具有 的风范、气 度、胸怀和 表现
段落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内容
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 关系 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表达君子对信念、道德 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弟子对孔子的评价
对比 《论修身》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君子求 诸己,小人求诸人”一句,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对 比,君子追问自己的缺点、过失,而小人却去追究 别人的过失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写 出君子与小人胸怀的区别;“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又写出了“文采”和“质朴”之间的关系等。
定义: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 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 辨别是非。
5.如何理解孔子的修身学说?
【答案】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 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①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 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 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 加赞赏他。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 称颜回是最好学的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的人。
重视的德性范畴。《论语》中有所谓“民无信不立” 之说等。讲“忠恕”的孔子并不是主张一味忍让,他 很讲究“直”道。“以德报怨”是老子的观点,道家 尚柔弱,故有这样的主张。孔子则不同,孔子的态度 是,如果“以德报怨”即以德对待那些亏负于自己的 人,那么又拿什么回报那些对自己有德的人呢?所以 他讲一个“直”道,就是以公正、公平之道来对待他 人。“以德报德”实际也是一个公平之道。
论修身
天纵之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省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 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 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 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 十二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