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核规范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ME核规范简介
1、ASME规范的发展历史
在19世纪蒸汽机发明引起工业革命,大量蒸汽压力锅炉制造和应用,特别应用在机车、轮船和工厂中。

在美国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机组破坏。

1865年4月27日在密西西比河上的Sultana号轮船发生火管锅炉爆炸,1500名乘客死亡,船起火沉没。

1894年10月11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Shamokin一座煤矿中36座火管锅炉中有27台发生连锁反应而爆炸。

1906年12月6日马萨诸塞州的Lynn市另一家制鞋厂同样发生类似事故。

为此,马州和俄州相继在1907年8月30日和1911年10月24日通过锅炉的设计和建造规程。

1911年,ASME主席E·D·Meier上校首先发起成立一个“锅炉与压力容器委员会”,着手制订各州能接受的“锅炉与压力容器设计规程”。

1915年2月13日颁布第一部ASME规范《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和许用工作压力》(1914年版),由ASME锅炉规范委员会执行。

以后又增加了其它卷,陆续合并和删去一些卷。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委员会相继成立一系列分委员会。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每隔3年讨论、修改和出版。

ASME核动力分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核动力装置规范1963年第一版。

2、ASME规范内容简介
第I卷动力锅炉建造规则(1915年第一版)
第II卷材料(1924年第一版)
A篇--铁基材料标准
B篇--非铁基材料标准
C篇--焊条、焊丝及填充金属材料标准
D篇--特性
第Ⅲ卷核动力装置(1963年第1版)
NCA分卷第一册及第二册总要求
第一册(1971年第一版)
NB分卷-一级设备NC分卷-二级设备
ND分卷-三级设备NE分卷-MC级设备
NF分卷-设备支承件 NG分卷-堆芯支承件
NH分卷-高温1级设备
第二册(1975年第一版)
混凝土反应堆容器与安全壳规范
第三册(1995年第一版)
废燃料和高放射性材料与废料的贮存和运输包装用安全容器系统第Ⅴ卷无损检验(1971年第一版)
第Ⅺ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在役检验规则(1970年第一版)
第Ⅲ卷核动力装置规范主要内容
•每个分卷内容包括:
1000引言
2000材料-材料和焊接材料的技术条件、试验、检
验、质保等要求
3000设计-容器、泵壳、管道、阀门等设计、分析
要求
4000制造和安装-装配、焊接、热处理、机械接头
等要求
5000检验-焊缝检验和验收标准及最终检验要求
6000试验-压力试验要求
7000超压保护-超压保护装置要求
8000铭牌、打印及记录
•附录包括规定性与非规定性附录
第Ⅱ卷材料篇内容包括
•材料的技术条件
•第Ⅲ卷中材料许用应力、材料性能表
第Ⅴ卷无损检验内容包括
材料、焊缝的无损检验方法、要求与验收条件
第Ⅺ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在役检验规程内容包括
1、2、3级设备与支承、构筑物等在役检验、范围和方法
检查计划(寿期内的检查间隔)
缺陷的验收准则
纠正措施-修理、更换与分析
ASME核电厂运行和维修(OM)规范简述
ASME核电厂运行和维修规范发展历史
ASME核电厂运行和维修委员会成立于1975年。

宗旨为《发展、修正和维持应力于核电厂安全、可靠的运行与维修的规范、标准和导则》。

1975-1990年不定期出版12篇OM规范和标准。

1990年正式定期出版规范每隔三年出版一次,标准和导则每隔二年出版一次。

OM的规范主要范围包括
规范:
ISTA分卷通用要求
ISTB分卷泵的在役试验
ISTC分卷阀门的在役试验
ISTD分卷动力约束件(阻尼器)的役前和在役试验
标准:
第2篇闭冷系统性能试验
第3篇管系振动试验
第8篇电动阀试验
第12篇松动件监测
第13篇电动释放阀定期试验和监测
第15篇应急堆芯冷却系统性能试验(压水堆)
第16篇柴油机在役试验和维修
第20篇应急堆芯冷却系统性能试验(沸水堆)
第21篇热交换器的在役性能试验
第26篇反应堆冷却系统RTDS热标定
导则:
第5篇吊篮支承轴向予紧力的在役监测
第7篇管道热膨胀试验
第11篇热交换器的振动试验和评定
第14篇旋转设备的振动监测
第17篇仪用压空系统性能试验
第19篇气动和液压阀门试验
第23篇堆内构件在役监测
第24篇反应堆冷却和再循环泵的振动监测
3、ASME-Ⅲ-NB分卷的主要内容(NC、ND分册内容相仿)
(1)ASME-Ⅲ-NB 2000材料:
母材及焊缝材料应测定其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бb、бs、ф和δ)。

对名义壁厚大于16mm的管道、泵和阀门和名义通径大于25mm的螺拴连接材料应测定
C v 值。

验收准则在本篇中规定。

C
v
值测定的试验温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最低使用温
度。

而最低使用温度限制在不低于材料的RT
NDT
+55℃。

应避免碳钢和放射性物质接触,在包容放射性流体的系统中采用有机材料,应具有耐辐照性能。

对于不锈钢材料应测定其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应控制δ铁素体的含量。

δ铁素体最低含量在NB-2433中规定。

(在RCC-M中,增加了高温拉伸和高温保载性能的内容)(2)ASME-Ⅲ-NB 3000设计
在ASME-Ⅲ-NB 3000“设计”一节中,对应力分析作了详细说明:
1)把设备的运行状态分为四类工况,即正常工况、异常工况、紧急工况和事故工况。

2)把载荷分为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如自重、内压、温度、接管载荷;还有事故工况下的偶然载荷,如地震,设计基准事故中的LOCA、MSLB载荷等。

3)把应力进行分类。

将应力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三类。

一次应力:仅有机械载荷产生
二次应力:由温度载荷和结构不连续产生
峰值应力: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如开口)产生
一次应力中,又分:
总体薄膜应力P m:是整体截面上的平均一次应力
局部薄膜应力P L:考虑不连续的局部整体截面的平均一次应力
弯曲应力P b:与整体截面形心的距离成正比的一次应力分量
二次应力Q:温度载荷引起或自由端受约束,或结构不连续处,或材料不连续处引起不同热膨胀的自限性应力
峰值应力F:由应力集中(开孔)所产生的应力
4)各工况的载荷组合和应力限值是不同的。

正常工况下仅有一次应力的限制,一次薄膜应力强度的许用值定为S m;一次薄膜应力加一次弯曲应力强度的许用值定义为1.5S m。

异常工况应力极限是根据一次应力+二次应力来确定的,其应力许用值为3S m。

事故工况下应力也仅由一次应力决定,以弹性分析为基础,对总体一次薄膜应力的许用值为2.4S m,对一次薄膜加弯曲应力则为3.6S m。

在ASME-Ⅲ-NB(或NC、ND)为保证1级(或2级、3级)承压部件在各类工况下的完整性要求,各类工况的载荷组合和应力限值如下表。

1级部件的应力限值一览表
注1:括弧表示应力组合后的应力强度,下标r表示最大范围。

注2:S y取试验温度对应值。

2,3级部件的应力限值一览表:
σm为薄膜应力
σL为局部薄膜应力
σb为弯曲应力
S为ASME-III-附录中表I-7.0和I-8.0给出许用应力。

(3)NB-4000制造和安装
4000 制造和安装
••••4100 通用要求─────┐指明各级设备、零件、附件的制造••••4110 引言├──> 安装必须采用本章的规定,特别••••4120 质量证明文件│对合格证、标识和材料修补进行••••4130 材料的修补────┘规定
••••4200 成形、装配和对中
••••4210 切割、成形和弯曲─>预热,成形工艺评定(HT)->保证冲击韧性••••4220 成形公差───> 卷板、封头和弯头的成形公差规定(各级相同) ••••4230 装配与对中─> 对错边量和工艺附件焊接与拆除(HT和NDT)要求••••4240 焊接接头的要求──>对A、B、C、和D 焊接接头的结构形式规定••••4300 焊接评定──────┐ 1/哪些焊接工艺(除螺栓、热偶)┐••••4310 一般要求│2/哪些方面(工艺与人员) 各••••4320 焊接评定、录和标识├>3/记录要求级••••4330 焊接工艺规程评定试验│4/评定规定∶【IX卷焊接评定】相••••4350 管子与管板焊接的特殊评定│5/评定试验(特别是冲击)规定同••••4360 焊接密封评定要求────┘6/管子/管板焊接特殊规定──┘••••4400 指导施焊、检验和补焊的规则┬
••••4410 焊前措施│焊接通则, 对焊接前的先决条件, ••••4420 焊接接头制作规则│-> 施焊、焊缝几何型线、附件焊接••••4430 附件的焊接│缺陷的补焊及其HT检验的规则••••4450 补焊───────────┴
••••4500 钎焊──────┬─> ••••4510 钎焊规则│仅堆焊层、管子/管板、小口径管子••••4520 钎焊评定要求│对接焊才允许用钎焊,同样要求进行••••4530 钎焊中装配与对中│工艺与人员的评定
••••4540 钎焊接头的检验─┘
••••4600 热处理─────┬
••••4610 焊接预热├>【附录I-D】给予按材料P值的HT规定••••4620 焊接后热│对焊接的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后热、••••4630 中间焊后热处理│补焊后、以及中间和最终HT的规定
••••4650 管道弯曲后的热处理│成形后的HT ••••4660 电渣焊缝的热处理└-- 厚度≥40mm电渣焊的细化晶粒HT ••••4700 机械连接─────┐
••••4710 螺纹连接├─>通则
••••4720 法兰连接│ •• ••••4730 电气与机械贯穿件──┘
(4)NB-5000 检验(Ⅴ卷无损检验)
5000 检验────>-【V卷无损检验】
•• 5100 检验的通则────┐
•••5110 规程、评核和评定├>规定采用-V卷的相应章(RT、PT、MT) •••5120 焊缝的检验时间┼>规定各类焊缝应在哪个阶段进行检验•••5130 坡口检验────┘>规定坡口检验的合格标准
•••5200 焊缝的检验
•••5210 容器A类焊缝 -- RT + PT(MT)在HIZ •••5220 容器B类焊缝 -- RT + PT(MT)在HIZ(即焊缝每边至少15mm范围内)
•••5230 容器C类焊缝 -- RT + PT(MT)在HIZ(即焊缝每边至少15mm范围内)
•••5240 容器D类焊缝 -- RT + PT(MT)在HIZ(即焊缝每边至少15mm范围内)
•••5300 合格标准
体积检验(RT与UT)的合格判据相同
表面检验(PT与MT)的合格判据相同
具体判据如下:
(1)PT与RT
NB-5353 合格标准
(a)只有主要尺寸大于1.5mm的显示图象认为是相关显示图象。

(b)除本分卷另有规定外,下列相关显示图象均为不合格:
(1)任何裂纹或线型显示图象;
(2)尺寸大于4.7mm的圆形显示图象;
(3)在一条直线上有四个以上的圆形显示图象,其边缘相距小于或等于1.5mm;
(4)在显示图象密集部位的任意面积为3800mm2(其最大尺寸不大于150mm)的区域内有十个以上的圆形显示图象。

对于管道、阀门和泵的焊接接头(NB-5222)
(a)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射线检验(RT)
(b)角焊缝与局部焊透焊缝必须用液体渗透(PT)或磁粉(MT)检验。

(2)RT与UT
NB-5330超声检验合格标准如下:
对于反射波比基准波大于20%的所有显示必须扩大探测范围,以便操作者能确定所有这些反射物的形状、性质和位置,并根据下列(a)和(b)项的合格判废标准来判定。

(a)波幅超过基准波,且缺陷长度超过下列规定的不连续缺陷:
(1)厚度小于和等于19mm时,缺陷长度为6.3mm;
(2)厚度由19mm到57mm时,缺陷长度为t/3;
(3)厚度大于57mm时,缺陷长度为19mm。

此处t为被检验焊缝的厚度,如果焊缝是由两个不同厚度的部件焊接而成,则t为较薄部件的厚度。

(b)如果连续缺陷被判断为裂纹、未融合或未焊透,则不论不连续缺陷或信号波幅的大小,均为不合格。

NB-6000试验
6000 试验
•••••••6100 通则────────────┐- 压力试验的先决条件•••••••6110 设备、附件和系统的压力试验├>- 水压试验记录要求•••••••6120 试验的准备────────┘ - 试验前的安全工作•••••••6200 水压试验
•••••••6210 水压试验规程─> 温度: NDT +33℃
•••••••6220 水压试验压力的要求──>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的1.25倍•••••••6300 气压试验
•••••••6310 气压试验规程──>应逐渐升压,系统压力逐渐增加到1/2试验压力,然后按1/10试验压力逐渐升压到试验压力。

•••••••6320 气压试验压力要求──>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的1.2倍•••••••6400 试验压力表
NB-7000 超压保护
超压保护要求在设计时,在异常工况下,保证系统任何设备压力不大于设计压力的110%。

一个系统的超压保护至少需要采用两个压力释放装置。

每个容量不少于50%,开启压力不超过整定压力的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