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023).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2.(2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 ()A.虚像B.放大的C.正立的D.缩小的
3.(2分)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4.(2分)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B.b点C.c点D.d点
5.(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B.放大镜
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6.(2分)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7.(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8.(2分)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A.等大的实像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9.(2分)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
10.(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烛焰成像的情形应该是图中的()
11.(2分)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

12.(2分)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3.(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观察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B.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
C.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D.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
14.(2分)右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
的是 ....................................................................................................................................................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15.(0分)如图4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透镜的焦距为
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
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光屏向左移动
B.光屏向右移动
C.蜡烛向左移动
D.透镜向右移动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
16.(3分)(5分)某小组的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⑴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

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如果将烛焰向左移动5cm,则光屏应该向移动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像。

⑶实验时,小明发现凸透镜中间有一块用镜头纸也不能擦掉的黑色污渍,为此小组内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讨论,你觉得合理的想法应该是同学的。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的像,但像的中间没有了。

小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看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较暗。

小霞:无论怎样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只能看到那块污渍的像。

17.(3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18.(3分)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却从A点看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

前者由于形成的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19.(3分)在凸透镜成像中,像是倒立的,像总是正立的,缩小的像肯定是像.20.(3分)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
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度。

21.(3分)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22.(3分)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________像(填“实”或“虚”)。

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
__________,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评卷人得分
四、简答题
23.(5分)(1)图的两个凸透镜中焦距较大的是(选填A或B),要想利用凸透镜的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小灯泡应放在凸透镜位置上。

(2)有一个焦距是10cm的在凸透镜,现用它来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试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凸透镜的实物,如果用它来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试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凸透镜的实物(图中每一小格线段的长度是10cm)。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探究
24.(6分)(4分)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下图:
(1)请你简要说出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l0 cm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l 2 4 10
文莉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林哲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

像就越大.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
25.(6分)小李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放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高度
(2)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该凸透镜的焦距时,在轴上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烛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3)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变大”或“变小”)(4)奥运会安保检查采用的人脸识别系统中,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摄像机镜头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填“放大”
或“缩小”)
26.(6分)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
(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______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_______.
(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f,以及u>2f、_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7.(6分)(2分)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8.(6分)(4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5分)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30.(6分)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 换为凸透镜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⑴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 的焦距________凸透镜B 的焦距。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⑵图乙所示 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的成像特点。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解析:答案 C
5.C 6.A 7.B 8.D 9.C 10.C 11.A


12.D
13.ACD
14.A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15.CD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
16.(5分)⑴下⑵7.5左缩小⑶小强
17.高度靠近透镜
18.光的折射虚右虚
19.实虚实
20.正立放大的虚像远些5
21.解析:凸透镜成实像的变化规律是: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都能成实像,且像距也在大于焦距的范围内。

若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动,向焦点靠近,则像逐渐远离透镜,且逐渐放大若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逐渐向凸透镜移动,接近焦点,且逐渐缩小。

所以,题中应先后填上“远离”和“小于”。

远离小于.
22.实沿直线传播
评卷人得分
四、简答题
23.
(2)
(1) A 焦点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探究
24.②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1分) 规律(1分) (2)①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4分)(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1分)
25.1)相同(2)虚(3)放大(4)缩小
26. (3)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蜡烛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逐渐将透镜远离蜡烛,同时改变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 (2)u<ff<u<2f
(1)同一直线上透镜
27.(1)光屏中心 (2)10
28.(4分)(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9.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⑷上
⑵凸透镜的主光轴如图所示:
⑴最小(最亮、最清晰)
30.⑴大于⑵照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