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蓟县城关第二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天津蓟县城关第二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根据下表及图,回答10—11题。
10.X、Y、Z与图中,A、B、C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X—A Y—B Z—C B.X—B Y—C Z—A
C.X—C Y—A Z—B D.X—A Y—C Z—B
11.A城与C城在气温上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A.海陆位置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
素 D.植被覆盖
参考答案:
10.D 11.A
2. 美国宇航局(NASA)非常罕见地提出警告,2013年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磁暴。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从光球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D.地球上的地震与水旱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参考答案:
略3.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5-7题。
5.某年的春季,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堵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6.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7.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 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D.结冰期长参考答案:
A C B
4.
15.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6.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参考答案:
15.D 16.A
5. 一艘货轮12月初从香港出发驶往荷兰的鹿特丹港,历时近2个月。
据此完成38~40题。
38.选择最近路线航行,货轮经过海峡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39.货轮通过①海峡时,其航行情况
为()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40.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经过④海峡后,货轮的吃水深度将会()
A.变浅
B.加深
C.不变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C D A
6. 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分布地理线大致沿京哈—京广线
B.海南省的人口集中在中部地区
C.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汉族
D.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
参考答案:
D
7.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
图6示意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日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A .甲 8.乙 C .丙 D .丁 12.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 .3/小时 8.15/小时 C .9/小时 D .18/小时 参考答案: D C
8. 读三角坐标图(下图),回答若X 、Y 、Z 分别表示不同国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则图②点能代表的国家是
A .新加坡
B .韩国
C .中国
D .法国 参考答案:
B
9.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24.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B .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C .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D .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25.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 A .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B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C .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
D .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 参考答案: 24.C 25.A
10. 2007年4月10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在盱眙观测站用刚安装不久的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
据此小行星带主要位于
A.火星与木星之间
B.木星和土星之间
C.金星和地球之间
D.地球和火星之间 参考答案: A
11. 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5~6题。
5.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米
参考答案:
5.B
6.C
12. 读“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
丙功能区的特点是
A.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B.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分异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小
D.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参考答案:
C
13.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25题。
24.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5.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A.①B.②C.③D.④
参考答案:
24.B 25.D
试题解析:24.由图可知,F1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气压梯度力,F2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F3是偏向右边的地转偏向力。
25.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④,所以D正确。
14. 读图1和图2,图1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
回答
图2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
比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参考答案:
C
15. 2012年7月21日下午,北京城上空突然电闪雷鸣,一场四十年来罕见的暴雨侵袭北京城。
据此回答下3~5题。
3.给华北地区雨季带来丰沛降水的大气环流系统是
A.赤道低压 B.北太平洋副高 C.台风 D.印度低压
4.本次暴雨发生过程与图2中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5.由于城区多处积水,造成严重交通堵塞,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下列措施有利于此问题解决的是
①用透水砖代替实心水泥砖硬化地面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在低洼处标示安全警戒线④人口外迁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
B B
C 16.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据此回答
太阳在d位置时,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47°08′,北京时间为12点40分,则该校的地理位置是
A.110°E,19°26′N B.120°E,23°26′S
C.130°E,42°52′S D.100°E,47°08′N
参考答案:
A
17.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
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
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
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 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B. 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 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D. 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5.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 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 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D. 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参考答案:
24. A 25. D
24. 本题主要考查多雾的成因,主要从时期和凝结条件。
读图,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A对。
B、C错。
从纬度判断,该地不受西风带影响,D错。
故答案选A。
25. 甲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乙地是亚马孙平原,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
甲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错。
乙地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C错。
甲地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正确。
点睛:海雾形成的原因,分三种情况:
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
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
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
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18.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21~23题。
21.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22.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23.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参考答案:
B A A
19. 下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下右图为该日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
P地位于T地
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
向 D.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A
20. 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
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
下图为天坑局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所示地区()
A. 主要岩石为石灰岩
B. 箐口天坑深度可达500米以上
C. 二王洞长约300米
D. 岩层受内力断裂下陷形成天坑
29. 图中所示地区的水循环环节特点为()
A. 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
B. 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春汛
C. 蒸发旺盛、下渗缓慢
D.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30. 下列与武隆天坑成因类似的景观为()
A. 云南石林
B. 黄山怪石
C. 庐山飞来石
D. 新疆蘑菇石
参考答案:
28. A 29. D 30. A
28.由材料“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可知,该地主要岩石为石灰岩,A正确;图中纵坐标为海拔,从图中可读出箐口天坑顶部海拔为1200m,底部海拔为800m,深度为400米左右;图中横坐标表示距离,从图中可读出二王洞长约3000米;天坑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侵蚀。
29.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夏汛;该地以石灰岩为主,下渗速度快;该地存在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与地表水相互补给,D正确。
30.武隆天坑成因是流水侵蚀,云南石林与此类似,A正确;黄山怪石成因为内力作用;庐山飞来石成因为冰川作用,新疆蘑菇石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
21. 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通过狭窄的水道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其媒介是海洋水体的交换。
同时,该区域暖水性食肉鱼类每年会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
读该区域位置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黑海和马尔马拉海水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盛行风 B.表层海水由黑海进入马尔马拉海,密度
C.底层海水由黑海进入马尔马拉海,密度 D.底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盛行风
9.暖水性食肉鱼类由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B B
8.两海域之间存在密度流,黑海周边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盐度比马尔马拉海低,故表层海水由黑海注入马尔马拉海,故选B。
9.黑海夏季水温高,汇入黑海的河流流量大,营养物质多,其鱼类生长旺盛,故选B。
22. 利用有关人口知识,回答下面2题。
3.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4.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参考答案:
3.A
4.B
23. 读下图地区城乡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2题。
11.图表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北京市
12.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参考答案:
A C
24.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1-2 题.1.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A.0.5°和1.5° B.0.25°和
0.5° C.0.5°和0.25° D.1.5°和0.5°
参考答案:
1.C
2.B
25. 总和生育卒,也称总生育卒,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我国1970年至1990年期间总和生育卒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人口代际平衡,总和生育率应维持在
A.1
B.2 c.3 D.5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时期我国
A.人口增速减缓
B.人口总量减少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短缺
参考答案:
4.B
5.A
4.以一夫一妻制计算,代际平衡数为2,国际上认为2.1的总和生育率是实现和维持代际平衡的基本条件。
5.多年总和生育率高于2,意味着人口正增长,1970年至1990年期间总和生育率波动下降,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26. 下列有关于南极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绝大部分属于苔原气候,气候寒冷,11月至第二年3月为暖季
C.淡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贫乏,盛产鲸、磷虾等
D.基本上在南极圈内
参考答案:
B
二、填空题(共10分)
27. 【环境保护】
图23为某污染现象越境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3
(1) 读图可知,此大气污染现象为▲,形成此现象的大气污染物是▲ 。
此种环境问题,对农作物的危害体现
在▲。
(4分)
(2)在我国,此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3分)
(3)我国防治此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
具体措施有哪
些?
(3分)
参考答案:
(1)酸雨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2)珠江三角洲地区
燃煤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型酸雨
(3)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①优化能源质量,调整能源结构;②发展洁净煤技术;③发展清洁燃烧技术;④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环保执法,加强宣传教育
【目的】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酸雨)、酸雨的危害、分布、产生的原因、治理的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第(1)题,从图中大气污染扩散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及地理位置(西欧向北欧)判别此大气污染现象为酸雨,所以在考虑图示地区多酸雨时要注意:①酸性气体的来源及量的大小;②容易出现降水过程。
本区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工业化早且水平目前较高,对矿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大气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本区主要受到西南风影响,西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
从影响的盛行风向来看,不难看出本区产生的大量酸性气体在西南风的影响下,容易向东北扩散,而主要影响到北欧地区。
对农业的危害是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第(2)题,①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利于酸雨形成;②南方多盆地、丘陵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③南方土壤呈酸性,雨水中形成的酸性物质缺少碱性物质中和;④我国江南各大城市中,大多燃烧高硫煤。
第(3)题,我国防治此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
防治措施有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
目前我国实施的措施有: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环保执法、优化能源质量、调整能源结构、抓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治理、加快开发二氧化硫治理技术和设备、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防酸雨意识。
【感悟园】目前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我国南方降水中硫酸浓度较高,是德国的4.5
倍、
美国的5.5倍。
我国南方酸雨属于硫酸型的,主要是由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的;美国和德国降水是硝酸型的,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型大气污染造成的。
28. 读“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2)图中洋流①、②、③、④属于寒流的
是
(3)图中A附近是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其蕴含丰富水能资源的原因是。
(4)甲乙两地年降水量都较少,其共同影响因素是。
(5)简析P区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条
件:。
参考答案:
(1)地处南美洲大陆的西南边缘;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海洋;东有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
(2)①③④
(3)流量大、落差大。
(4)大气环流、洋流、地形
(5)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解析:(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智利地处南美洲大陆的西南边缘,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海洋。
东有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
与外界联系不便。
(2)图中洋流①、②、③、④属于寒流的是①③④,①是秘鲁寒流,③是西风漂流的分支,④是西风漂流。
(3)图中A附近是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其蕴含丰富水能资源的原因是流量大、落差大。
(4)甲乙两地年降水量都较少,其共同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洋流、地形。
(5) P区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从气候,土地租金,交通等方面分析。
29. 下图是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图,据图回答。
(9分)
1.根据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可推知两地区大部分所处的温度带是。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面积广大,而在北美洲西部却十分狭小,这与两地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欧
洲:。
北美
洲:。
3.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畜牧业比较发达。
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种植业比较发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温带海洋气候
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区:
参考答案:
1.北温带(1分)
2.欧洲:欧洲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为山地,有利于大西洋的水汽深入内陆。
(2分)
北美洲:北美洲西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太平洋水汽不能深入内陆地区。
(2分)
3.温带海洋气候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物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降水较多 (2分)
三、综合题(共38分)
30. 读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1)简述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2)简述图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若此时晨线恰好通过0°纬线和105°E的交点,并与105°经线斜交成23°26′的交角,且图中b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____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________;此时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昼夜状况分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起伏较为和缓;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肥沃的紫色土分布广泛(4分)
(2)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4分)
(3)23°26′N,165°W 6月22日7点慢黄河站为极昼,中山站为极夜,长城站昼短夜长。
(4分)
31. 下图中,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请回答:(1)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图,则:
①该地位于_____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的时间为_____月。
此时北太平洋上形成
_____ 气压。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_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中低纬海区,那么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 。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形是_____ (山谷、山脊)。
(2)设该图示为等高线图,则:
①该地形是_______ 。
②下面所示的剖面图中属CD剖面图的是_______。
③B处气压比D处_______,说明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设该图示为等压线图,则:
①该处是_______ 。
②若该处在北半球,则A点吹_______ 风。
③该地天气状况_______ 。
(4)设该图示为等压面图,且该处在低空,则该处地面温度比周边温度_______ ,垂直气流流向为_______
(5)设该图示为大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则:海轮运行至A、B、C、D四处时,吃水最浅的是______地。
(6)设该图示为等震线图,则:
①A、B、C、D四地中,破坏最严重的是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D四地测得的震级大小有何特点_______ 。
参考答案:
(1)①.北7夏威夷高
②墨西哥湾暖流③.山谷
(2)①.山脊②.甲③.低
(3)①.高压脊②.③.晴朗
(4)低下沉
(5).B
(6)①.B②.相同
32. 读非洲国家摩洛哥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材料一:摩洛哥的位置及其城镇河流分布图材料二:受地形影响,摩洛哥境内气候差异显著,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成为近年来世界上新涌现出的重要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也使得该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材料三:摩洛哥磷酸盐丰富,约占世界储量的 75 %。
磷酸盐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如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和化肥制造等。
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004 年磷酸盐生产 2537 万吨,出口 1172 万吨,出口收益 4.5 亿美元。
40.简述摩洛哥的地理位置特征。
(5分)
41.归纳摩洛哥城镇分布特点。
(2分)
42.归纳摩洛哥的河流特征并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成因。
(6分)
43.判断1月份前往希腊的磷酸盐运输船途经甲处海峡时的航行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
44.结合资料就摩洛哥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特色振兴经济提出建议。
(3分)
参考答案:
40.(5分)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角(1分);位于北温带(1分);西临大西洋(1分),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1分),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1分)。
41.(2分)
城镇东部少,西部多(1分);沿河、沿海分布特征明显(1分)。
42.(6分)
河流特征:河流短小,向东(南)、西(北)两侧分流(1分);南部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1分);西北部和北部河流冬季为丰水期(1分)。
成因分析:山脉斜贯国土,呈东北西南走向,使河流向两侧分流(1
分);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蒸发量大(1分);西北部和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1分)。
43. (3分)
航行条件:顺风,顺水;(1分)
形成原因:该海域1月受西风带控制,顺风;密度流显著,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顺水。
(2分) 44.(3分)
利用漫长海岸线建设港口,发展航运(1分);借助“北非花园”的美誉,积极发展旅游业(1分);对磷酸盐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带动当地就业(1分)。
33.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若图示地区两条等温线间温差为8°C,则甲乙等温线数值分别是 °C 和 °C。
(2分)
(2)比较图中甲、丙两地气候主要特征的差异。
(6分)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丁、戊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及其原因。
(3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