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多次出现赤潮,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因素、海温、盐度、海水交换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海水养殖和海洋环境污染等。
赤潮形成后,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但由于赤潮的发生目前还难以及时准确的预报,科学的治理方法仍然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危害
(1)分泌粘液,粘附于鱼类等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2)分泌有害物质(如氨、硫化氢等),危害水体生态环境并使其它生物中毒;
(3)产生毒素,直接毒死养殖生物或者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死亡;
(4)导致水体缺氧或造成水体有大量硫化氢和甲烷等,使养殖生物缺氧或中毒致死;
(5)吸收阳光,遮蔽海面,使其它海洋生物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死亡。
二形成原因
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的改变,促使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
从理化环境的变化分析,
初步认为与气候、海温、盐度、营养料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第一,认为是水域内化学元素变化而引起赤潮发生。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倾注,使水体环境污染;同时近海养殖向水域中添加大量的铒料,导致在内湾、浅海区中无机态氮、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多,给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第二,认为是由于海温或盐度的变化。
一般赤潮发生于水温20℃~30℃的海域中;赤潮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
第三,气象变化的条件。
通常赤潮出现于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
第四,与不同盐度的海水形成的锋面有关。
水底层出现无氧和低氧水团也会引起赤潮。
此外,还有人将赤潮发生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认为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这一观点也不无道理。
全球变暖加之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导致出现雨水少、气温高、光照足的气候条件,从而加速了生物的新陈代谢,使过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在沿岸一些海域泛滥成灾,从而形成赤潮。
人为因素方面的原因有:
(1)近海海洋环境恶化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导致近海海洋环境的恶化是此次赤潮的“温床”。
大量的工农业生产污水亦侵入海洋。
(2)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网箱养殖盲目发展也是造就赤潮
泛滥的“温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投铒中的残余铒和鱼类排泄物沉积,使一些海域富营养化。
三防治措施
科学的治理方法仍然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5条:
(1)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和赤潮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在赤潮多发区养殖某些海藻,用以吸收富余的氮和磷,可以减少赤潮发生。
(应用粘土改良土质和底质环境;撒播石灰可起到促进有机物分解、改善底质、抑制磷释放、防止水体营养化、灭菌消毒和防止发生硫化氢等作用。
此外,海洋清洁剂也可作为净化水质和底质的改良剂。
)
(3)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选择一引起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种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和立体养殖,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开发。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通过货运船压舱水的排放,赤潮生物种类可能从一个海域被携带到另一地区的海域。
(5)建设良好的海洋环境在开发建设中,应尽量减少破坏沿岸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