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

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

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

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

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

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

”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

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

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

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

”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

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

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
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

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庄宗已郊,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

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

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

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

”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

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

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

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

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

”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

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

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
忧虑迷惑。

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

”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

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

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

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

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

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

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晋书·郭崇韬传》
2、《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原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

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

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
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

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

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

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

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

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

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

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
3、《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

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

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

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

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

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

”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

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

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

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

”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

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

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

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庄宗已郊,
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

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

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

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

”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

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

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

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

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

”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

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

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忧虑迷惑。

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

”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
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

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

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

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

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

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

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晋书·郭崇韬传》
4、《新五代史·任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任圜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

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

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支使。

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

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

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

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

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

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

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园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

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

园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

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

重诲尝过园,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

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

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

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译文:
任圜是京兆三原人。

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有美好的仪容举止。

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

梁兵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去世,来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兵了。

李嗣昭非常危险,他向任圜询问去留之计,任园劝他坚守潞州等待援兵,不可有不忠之心。

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任寰因此更加出名。

后来李嗣昭与庄宗产生了矛盾,任圜多次带着使命往来,为李嗣昭解释所受到的诬陷,李嗣昭最后免于招致灾祸,这都是任圜之力。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张文礼。

李嗣昭战死,任圜代理掌管他的军队,号令非常严明。

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
关闭城门坚守城池,城攻不下来,任圜多次把祸福告诉镇州人,镇州百姓相信任圜的话。

任园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墙对任圜呼喊:“城中的兵员和粮食都没有了,但是这么长时间抗拒君王的军队,如果我自愿服罪,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

”任圜告诉他:“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

然而像现在这样坚守了一年,伤了我方大将,等到自己处于兵尽粮绝之时,才宣布要效忠于晋王,以此看来,你也难以逃脱处罚。

然而坐以待毙,何如降伏等待命运的安排?”处球流着眼泪说:“您说的对啊!”于是派人送出求降信,人们都说任圜的话没有骗人。

第二年,郭崇韬兼成德军节度使,改任任圜为行军司马。

任园与郭崇韬一向关系很好,又是郭崇韬的司马,崇韬于是把镇州的事务委托给他,可是任圜行事多与崇韬相违背。

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

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

明帝赞许他平叛康延孝的功劳,授任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代理三司,(任圜)选拔征召才俊,遏制杜绝侥幸之人,公私给养充足,天下因他得利。

旧时使臣出使四方,都是户部提供配给券,安重诲上奏请求从内库出具,任园凭借旧例与他争辩,没有成功,于是同安重诲在明帝跟前辩论,任圜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然而使臣配给券最终从内库出,任圜更加愤懑沮丧。

安重诲曾经拜访任圜,任圜让歌妓出演,(歌妓)擅长唱歌且有姿色,安重诲想占有她,任圜不给,因此二人更加彼此憎恨。

任圜感到不安,于是请求退休,退居在磁州。

朱守殷在汴州反叛,安重诲污蔑任园与朱守殷合谋,派人假传君命杀他。

任圜安然接受君命,与同族人欢饮而死。

愍帝即位,追赠任园为太傅。

《新五代史·任圜传》
5、《新五代史·刘处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刘处让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也。

少为张万进亲吏,万进入梁,为泰宁军节度使,以处让为牙将。

万进叛梁附晋,梁遣刘鄩讨之。

万进遣处让求救于晋,晋王方与梁相拒,未能出兵,处让乃于军门截耳而诉曰:“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苟不出兵,愿请死!”晋王壮之,曰:“义士也!”为之发兵。

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

庄宗即位,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称旨。

天成中,迁引进使,累迁左骁卫大将军。

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范延光反,高祖命杨光远为招讨使,以处让参其军事。

已而副招讨使张从宾叛于河阳,处让分兵击破从宾。

还,与光远攻鄴,逾年不能下。

其后延光有降意而迟疑,处让入城,譬以祸福,延光乃出降。

唐制,枢密使常以宦者为之,自梁用敬翔、李振,至庄宗始用武臣,而权重将相,高祖时,以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处让与诸宦者心不平之。

光远之讨延光也,以晋重兵在己掌握,举动多骄恣,其所求请,高祖颇裁抑之。

处让为光远言:“此非上意,皆维翰、崧等嫉公耳!”光远大怒。

及兵罢,光远见高祖,诉以维翰等沮己,高祖不得已,罢维瀚等,以处让为枢密使。

处让在职,凡所陈述,多不称旨。

处让丁母忧,高祖遂不复拜枢密使,以其印付中书而废其职。

处让居丧期年,起复为彰德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

以疾卒,年六十三,累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五》)
译文:
刘处让字德谦,是沧州人。

年轻时是张万进亲近的官吏,张万进入梁,任泰宁军节度使,以刘处让为牙将。

张万进背叛梁归附晋,梁派刘鄩讨伐他。

张万进派刘处让向晋求救,晋王正和梁军相对抗,没能出兵,刘处让于是在车门前割下耳朵陈诉说:“张万进之所以被围,是因为归附晋,怎么不管他的危急呢?如果不出兵,希望求得一死。

”晋王认为他很豪壮,说:“义士啊!”为此出兵。

(晋军)还没渡过黄河,而张万进已被梁兵打败,刘处让于是留下为晋效力。

唐庄宗登位,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