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澳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作者:郭建王文龙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15期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9年澳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德约发球技术稳定,发球线路多变、落点精确、战术意识清晰,得分效率高;接发稳定性较高,预判准确,回球思路清晰,防守反击能力强;底线技术稳定,对击球力量、球的落点控制精准,网前把握能力强,技术全面,战术变换多样,比赛过程中心理波动幅度小、控制能力强。

关键词:澳网;技战术分析; 德约科维奇; 纳达尔
中图分类号: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5(c)-0245-02
网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从属于技战术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战术的发挥决定了比赛的输赢。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代表网球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是每年最先举办的四大满贯赛事[1]。

德约科维奇(以下简称德约)自2018年重返世界第一后,一直有着极具统治力的表现,并在此次澳网以6∶3、6∶2、6∶3的战绩完胜纳达尔,赢得其第七次澳网冠军。

该文观通过观看澳网男单决赛的录像,对双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数据从各个层面深入剖析德约技战术特征与优劣势、分析其技术特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的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有关网球技战术相关的图书、杂志等,并在中国知网以网球技战术分析为主题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登录ATP官网和澳网网站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1.2.2 录像观察法
对2019年澳网男单决赛视频进行观看和分析,收集德约与纳达尔的各项技战术参数。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分类、筛选、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的技战术统计分析
现代网球技术中,发球被网坛公认为是发球方组织进攻的第一拍,不受对手的限制与制约,其战术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技术,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技术之一[2]。

由表1可知德约的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成功率分别为72%、80%、84%,纳达尔的为64%、51%、62%,各项指标均低于德约。

说明德约一发成功率高,发球技术稳定。

双方的一发进球率相差8%,但德约的一发得分率却比纳达尔高出29%,二发成功率德约比纳达尔多出22%,这说明德约的发球得分效率要远高于纳达尔,发球攻击性强,落点精确,发球变化多,战术丰富。

由表1可知,德约的最快球速达到197km/h,纳达尔达到205km/h,德约的最快球速比纳达尔低8km/h,但整场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发出了8个Ace球,纳达尔只有3个。

说明德约科维奇在发球战术、发球速度、落点、旋转的控制方面优于纳达尔。

纳达尔在整场比赛中发出了2次双误,德约0次双误。

说明德约的发球容错率高于纳达尔。

两人的发球平均速度相差无几,德约的平均发球速度为一发186km/h,二发156km/h,纳达尔平均发球速度为一发185km/h,二发157km/h。

说明德约发球并不一味地追求球速,而是保证发球成功率的基础上寻求球的旋转和落点的精确,并为后续的技战术实施进行铺垫。

纳达尔的最高球速高于德约平均一发和二发球速却和德约相当也反映了纳达尔发球波动幅度较大,不如德约稳定。

2.2 接发球技战术统计分析
对于接发选手来说接好接发才是一次比赛的开始。

接发球与发球技术是相互对立的,与发球技术具有同样的地位,接发球的战术意义在于破坏对手的发球策略,为后续由守反攻创造条件[3]。

由表2可知,德约接一发得分率高达49%,接二发得分率为38%,接发总得分率为45%;纳达尔接一发得分率为20%,接二发得分率为16%,总接发得分率为19%。

德约的接发球得分率要远高于纳达尔,说明德约接一发时对纳达尔的防守反攻性更强,能抓住对手发球后移动回位的时差打击空当,常以穿越球打出制胜分。

接二发得分率低于接一发得分率,原因可以归结为,纳达尔二发牺牲球速追求旋转与落点,从而调动德约大幅移动有关。

2.3 相持阶段的技战术统计分析
相持球技术是指,在相持阶段比赛双方为争夺比赛胜利,使用包括底线抽球、穿越球、上网、放短球、吊高球等技术而进行的较量[4]。

相持阶段各项技术熟练运用与各种战术的巧妙结合是夺取比赛胜利的关键。

2.3.1 制胜分
底线正反手制胜球是体现运动员底线进攻能力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德约在这场比赛中打出了34记制胜分,纳达尔打出21记。

通过视频分析,德约在比赛中通过变线击球、回头求、上旋等技术将纳达尔充分调动以制造空挡,打出多记制胜分。

说明德约底线技术稳定、准备动作简捷、移动速度快、预判精准、防守区域大,战术体系丰富,战术运用灵活多变,在保证具备的同时保持强烈的攻击性。

2.3.2 非受迫性失误
非受迫性失误是衡量一名球员是否进入比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越少的非受迫性失误代表越好的竞技状态[5]。

由表3可知,德约的非受迫性失误为9个,而纳达尔则达到了28个,这个数据远高于德约。

非受迫性失误一大部分来自于强攻失误,纳达尔在比赛中打出21记制胜分,说明纳达尔的进攻性更强,总体进攻次数比德约多,但28稳个非受迫性失误降低了整体的进攻效率。

较多地非受迫性失误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纳达尔在此次比赛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

2.3.3 网前技术
网前球得分危险性很大,但对其合理使用可以改变比赛节奏,并且每一次网前得分都能鼓舞士气提高自信心,还会对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迫[6]。

由表3可知,整场比赛德约上网18次,得分16次,得分率高达89%;纳达尔上网14次,得分7次,得分率50%。

通过视频分析发现,德约整场比赛发球上网次数并不多,但上网效率高。

上网主要依靠底线深远球压迫纳达尔的回球路线与深度,从而制造上网机会。

这说明德约对节奏的把控要比纳达尔强。

近年来随着网前技术逐渐进步,其风格逐渐转变,打法更加综合。

2.3.4 破发点把握
在网球比赛中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破发能力,这是由网球比赛的特点决定的[7]。

从表3可知,德约把握住8个破发点中的5个成功率为63%,纳达尔只拿到1个破发点,并且破发失败。

德约挽救破发点成功率为100%,纳达尔挽救破发点成功率为38%。

德约破发机会的获得与超高破发成功率,说明德约攻守转换与技战术发挥优于纳达尔。

虽然德约送出了一个破发点,但在关键时刻德约依靠稳定的发球及在相持阶段的高效率进攻成功化解了被破发点。

通过视频分析,德约获得破发机会一方面依赖于在接发球上出色的发挥,尤其是接一发球,给纳达尔的发球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关键分上,德约以猛烈的底线进攻压迫对手失误获得破发机会。

3; 结论
(1)发球方面,德约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三项数据高于纳达尔,虽然最高球速比纳达尔低,但是平均球速与纳达尔相当。

德约发球技术稳定,发球线路多变、落点精确、战术意识清晰,发球得分效率高。

(2)接发球方面,德约接一发得分率、接二发得分率,均高于纳达尔。

其接發稳定性较高、预判准确、跑动能力强、防守区域大、回球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防守反击能力。

(3)底线相持阶段,德约主要以底线正反手抽球为主,其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底线技术稳定,上网次数虽少,但网前把握能力强,网前得分率高,也反映出其打法综合,战术变换多样。

破发成功率高、制胜分多,比赛过程中心理波动幅度小、控制能力强,但还应加强上网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董取胜.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文化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27-30.
[2] 王伟,周曙,张春合.费德勒美网公开赛关键分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2):100-105.
[3] 张辉,金彪,芙英.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69.
[4] 朱昆,刘英.2014美网锦织圭竞技实力与技战术特征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5):54-58.
[5] 王银晖.2011年李娜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单打比赛中的非受迫性失误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34-36.
[6] 石磊.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黑马”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57-61,68.
[7] 章翔.法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术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3):69-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