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篇1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
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
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
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

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篇2
早上,听了两节作文课。

分别是台城二小的伍瑶娟老师上的《父母的爱》、深圳平洲小学的叶素珊老师上的《水的联想》。

两节课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利
用短片、歌曲和信等形式引导学生与之产生共鸣。

而叶老师的课让人
佩服的地方,就是她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把孩子贮存在大脑的知识释
放出来。

而且我们还看到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发挥。

下午,张校长的讲座就更精彩了,张校长说:“习作,阅读是基础,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表达是难点。

“的理念”、“开放的
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表达”、“开
放的文体”,形成了以“开放”为特征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小学
习作教学模式。

”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该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

在习作教学的重课前指导方面,在以往自己的习作教学中,我也注重
课前指导。

经常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
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

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
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

就是张校长所说的:“有
了生活积累,有了真实体验,谁说学生表达无物,抒发无情?”
这次习作培训,既有精辟而创新的理论,也有实质性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宝贵的习作教学经验,避免我们误
入习作教学的歧途,避免我们走弯路,引导我们走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篇3
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好写、爱写是写作的关键,而且还要懂得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爱观察爱写作。

由于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

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来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引导”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观察、写作上来。

我们要懂得打破思维定势的常规,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意识,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

创新意识强的总能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

扩大阅读视野,丰富知识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
别致的好文章来。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组织一些
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开读书会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口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引导。

在引导过
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

或结合课文,或
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
思考,能使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耳目一新,充满童趣,又透出理性思维的
光芒。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作能力一定能
提高,独特个性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那么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得
到很好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篇4
20xx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我有幸参加广西第xx届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目睹了老师们别具一格的风采,各位老师用他
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他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
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
折服。

短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
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段目标总体把握还是比较准确、恰当,重点突出,能创造性开发、处理和运用教材,着力激发、点拨、诱导
学生,重视习作的过程和方法,良好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的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比如:《场面描写》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老师很好的语文功底,无论是课的引入,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都能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

值得学习的是,老师舍得放时间让学生明确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积累的词句,教给方法,真正发挥了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1、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

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

如《魔盒里的秘密》,潘老师把魔盒引入课堂,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

贵港市的张展明老师写人物外貌特点时又以自己的外貌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表达;陆金莲老师在知道劲舞描写时,以桂林山水的象鼻山贯穿全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丽,也体会到景物的描写方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心实感。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以《灯光》这篇课文为例,激起学生的记忆。

学生明确要求,习得写法后,又出示孩子畅所欲言,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关注,认真感受,从生活出发,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也打开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很多用于习作的素材。

再比如李银花老师执教的《我喜欢的一个人》,能创设劳动的情景,让学生一边感受语言的魅力,一边学到写作的方法。

(三)、引领清晰,点拨得法。

利用范文的引领和示范,引领学生读、赏析、悟、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文,从例文中借鉴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这样的方式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又指导学生的习作,学生乐于接受。

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通过巧妙地分阶段指导,利用《背影》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动作分解法,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展开想象把特点说清楚,再抓整体,教师适当点拨,告诉孩子可以先总的说,再细细地说,也可以先细细地说,再总的说,不知不觉渗透观察、写话的方法。

这样先说后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了作文指导的梯度。

(四)提高自主,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

”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强调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次老师们都能舍得留下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

比如:南宁市杨老师指导的《愿望》,就让学生先按照评比的要求修改,然后展示,全班同学再修改,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评议,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老师们的课堂表现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需
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

下面就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
法:
1、习作教学要把准课标要求,不随意拔高、降低
《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仅仅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同于《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

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侧重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学
生对周围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观察,不在观察的顺序方面过多要求。


到第二学段,仍然坚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的习惯:,始终没有观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低
段提出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

再如,排比句式在中
段应仅仅是认识而已,是否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呢?
2、习作教学要指导到位,增强语感的训练。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

教会学生如
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些,才是小学
教师写作教学的任务。

而习作教学难,难在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
效程度。

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习作教学教师应
主要从习作和修改这两方面入手,习作就要求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一课一得。

小学语文作业指导意见心得体会范文篇5
王丽霞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
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

作文经常是下
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即使是东凑西拼勉
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
牛嘴对不上。

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
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
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
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
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

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例如,
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
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
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

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
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
常少。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
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
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
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

阅读能力是指学
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
量储备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
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

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
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
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
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
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
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
的写作规律。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
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
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

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
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

“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
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
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
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写好
作文的起点。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
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只要我们切实
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