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畜牧业三年行动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现代畜牧业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确保《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任务目标如期完成(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21年—2023年,第二阶段2024年—2025年),推进第一阶段各项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我市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提升畜禽产品加工流通水平,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畜牧业发展格局。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防疫优先、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原则,稳定生猪、家禽产业,做大做强肉用牛羊产业。

力争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肉类产业集群,奶业产业初具规模,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引进生猪龙头养殖企业1家、高端肉牛龙头养殖企业1家、湖羊良种繁育企业1家,建成国家生猪调出大县1个。

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肉牛出栏20万头,肉羊出栏45万只,家禽出栏1500万只以上,鲜蛋产量8.5万吨。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20%o
2022年,引进奶牛龙头养殖企业1家,肉牛龙头养殖企业1家,支持现有乳企扩产1家;建设黑蜂、乌驴2个特色产业园区,建成肉羊、肉牛、生猪3个特色产业小镇;组织申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1个。

全市生猪出栏215万头,肉牛出栏26万头,肉羊出栏50万只,家禽出栏2200万只以上,鲜蛋产量8.8万吨。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25%。

2023年,引进生猪、肉牛、肉羊、家禽龙头养殖企业7家,建设生猪、肉牛、湖羊、土鸭等4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奶牛、肉羊、肉牛、生猪、肉鸡等6个特色产业小镇。

全市生猪出栏225万头,肉牛出栏35万头,肉羊出栏57万只,家禽出栏2500万只以上,鲜蛋产量9万吨。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30%o 三年共引进龙头养殖企业12家,其中高端肉牛龙头养殖企业1家,湖羊良种繁育企业1家,肉牛龙头养殖企业3家,奶牛龙头养殖企业2家,规模化肉羊养殖企业1家,生猪龙头养殖企业3家,家禽龙头养殖企业1家;建设乳品加工企业1家,建成郊区生猪产业园区、桦南县湖羊产业园区、桦川县土鸭产业园区、同江市肉牛产业园区4个产业园区;建成黑蜂、乌驴2个特色产
业园区;建成湖羊、肉牛、生猪等9个特色产业小镇。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良种基地建设行动。

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种猪繁育场、高端和牛繁育场、湖羊养殖场、东北黑蜂和柞蚕育种基地。

到2023年,建成祖代种猪繁育场2个,基础母猪存栏5000头;和牛原种场1个,基础母牛存栏2000头,种公牛存栏20头;湖羊原种场1个,种羊存栏30000只。

同时做大蛹鲤鱼、大马哈鱼、蹶鱼等珍稀鱼类良种繁育规模。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桦南县、桦川县、郊区、同江市、抚远市政府)(二)实施生猪产能提升行动。

推进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规模化养殖、集中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打造生猪产业示范带。

到2023年,全市实现生猪存栏170万头,出栏225万头。

共引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3家,建成生猪产业园区1个、生猪特色小镇2个,争取招引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以上屠宰加工企业1家。

打造省东部地区生猪产业链发展新高地。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三)实施“秸秆变肉”行动。

发挥粮食主产区和玉米秸秆的资源优势,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快速发展,在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上实施“四个一工程”(引建1个高端屠宰深加工企业、发展建设10个1000头以上肉牛羊集中育肥场、100个基础母牛存栏200头以上的肉牛繁育场、100O个基础母牛存栏
20头以上的养殖户)。

突出发展和牛、安格斯肉牛等高端肉牛和湖羊养殖。

积极推进“加工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经营模式。

到2023年,共引进大型肉牛、肉羊养殖企业6家,建成肉牛、肉羊产业园区各1个,肉牛、肉羊小镇各2个。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桦南县、同江市政府)(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

打造奶牛产业示范带。

通过引进龙头养殖企业、扩建现有奶牛牧场和知名乳品加工企业,扶持现有本土乳品企业做大做强。

到2023年,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0万吨。

共引进龙头奶牛养殖企业3家,建成1个奶业小镇,争取招引乳品加工企业1家。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责任单位:汤原县、富锦市政府)
(五)实施家禽养殖规模增量行动。

按照精品化、优质化、多样化发展要求,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稳步壮大蛋肉鸡养殖规模,推进肉鸭、大鹅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3年,共建成土鸭产业园区1个,肉鸡、土鸭产业特色小镇各
1个。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桦川县、郊区、富锦市、桦南县、汤原县政府)
(六)实施特色养殖壮大行动。

重点发展具有东北寒地特色的毛皮动物(狐、貉、貂等),做大食药同源的马鹿、梅花鹿产业,壮大东北黑蜂产业,积极扶持林蛙、柞蚕形成地域特色,扩大珍稀鱼类养殖规模,建设鳍鳗鱼产业园区。

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黑猪、“土鸡”、麻鸭等特色品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特
色养殖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东风区、同江市、桦南县、汤原县政府)
(七)实施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行动。

牛羊集中养殖区积极推进饲草料种植、制贮、加工业发展,增加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饲草料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秸秆饲料专业化加工、储存、配送供应企业。

到2023年基本实现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八)实施保障体系建设行动。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强化疫控队伍,保障工作经费,健全应急指挥、物资保障等应急工作体系。

推广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

健全畜牧科技服务体系,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畜禽育种和良种推广机制。

加快推进畜牧产业信息化管理,促进日常养殖生产经营行为与平台业务深度融合。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应成立组织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整合资金、土地、技术等资源,进一步压实落靠任务指标和工作责任,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用地保障。

各县(市)区要落实好有关支持畜牧
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统筹支持畜禽养殖用地需求,积极做好规划调整等服务。

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当地县级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帮助企业办理备案手续,涉及使用林地的,林草部门要帮助企业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

(三)加大政策支持。

强化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支撑,对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作为支撑,保证企业达产达效。

(四)强化队伍保障。

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合理劳务报酬。

在生猪大县开展乡镇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发挥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社会化动物防疫服务团队作用,支持第三方疫病检测、质检等机构参与公共服务,形成覆盖畜牧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五)强化科技支撑。

实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转化和推广,提升畜牧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产业科研、推广服务、养殖场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培养,建立懂产业、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方位指导服务。

加快建立智能数字化生产管理销售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现代畜牧业的深度融合。

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好数字农业推
广使用,促进社会化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互联网+主体营销”,使畜产品站上“云端”。

加快推进动物防疫信息智能化,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互联网+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痕迹化管理,逐步实现畜产品质量“网上”可追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