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解析】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 项中“尽”应读jǐ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
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
【解析】B项“概”应为“慨”;C 项“胪”应为“鲈”; D项“雀”应为“鹊”。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 C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
..远目(小而高的山)
..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
B.断鸿
..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
..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
B.元嘉
..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
C.千古
..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解析】封,册封。

【答案】 D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B是比喻,其它三项是借代。

【答案】 B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解析】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答案】 B
8.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断鸿/声里
【答案】 B
9.请用举例法扩展下面的句子。

(70字以内)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上文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明确不同诗人的思想感情特点。

尽量用排比句式,使内容更丰富。

【答案】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李太白的傲骨让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让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然和诗人们融为了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0.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

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解析】断鸿是失群的雁。

【答案】 A
11.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由景及情。

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解析】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昂扬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答案】 C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

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

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痛苦。

(二)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4.天下英雄何其多。

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权的流风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

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15.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

1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

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

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

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

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

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 《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

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解析】“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答案】 B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17.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

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

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18.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

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

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

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9.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0.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三)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题是“壮词”,前几句也确实称得上是壮词,但最后一句感情上却与前文截然不同,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怜白发生”一句同整首词相比,感情起了明显的变化。

使全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九句兴高采烈,雄姿英发。

但最后一句却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因而变得异常悲愤,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同甫的悲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