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公元前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爱美人更爱江山 B.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争霸不断 D.周朝已经确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2.西汉时解决王国问题中最高明的措施是()
A.削夺王国封地 B.平定七国之乱 C.推恩令 D.收回官吏任免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官吏任免权”的措施均谈不上高明,而推恩令层层削弱王国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王国慢慢的变成了候国,而候国相当于县,这样就解决了王国问题,可谓是兵不血刃的高明之举,本题关键要理解“高明”二字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强化 B.皇权至上独尊 C.等级制度森严 D.民风习俗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是赵匡胤建立的,是赵氏王朝,“赵”姓排在百家姓之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皇权的至高无上、独我独尊,而非中央集权强化等选项,所以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皇权至上独尊。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至上独尊
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影响 C.个人素质的差异 D.封建家长的喜好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
【名师点睛】在当今的历史试题中,基本上每一个选择题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就如同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给出已知,然后求证。
数学题给出的已知条件,在证明的过程中都是要用上的,如果有的条件没有使用,必然得不出相应的证明。
历史题也是如此,题干给出的材料,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将所有的材料均予以考虑、分析、甄别,才能作出正确判断,所以在做历史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利用一切有效信息。
5.唐朝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高。
如果当时要制定税收政策,程序应该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
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三省六部的运行体制是先由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然后门下省负责审议,审议通过的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再安排由具体负责各种政务的六部直接执行,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之间分工和程序
6.《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多“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
消日,以此终年。
”该记载说明()
A.知识分子不问政事 B.文武双全的人很少
C.当时人民体质赢弱 D.选官存在严重弊端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南北朝时期选官存在严重弊端
【名师点睛】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每一个材料。
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
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涩难懂,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
而这些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钥匙。
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所以说抓住核心词就是做历史试题的关键所在。
7.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在地方设通判 B.分割宰相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监察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漫画体现了北宋一方面集中兵权,另一方面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从方方面面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从而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漫画并没反映通判、分割宰相、监察制度等,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
【名师点睛】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经常将图表、图片、表格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既活跃了命题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
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是图表、图片、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
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封建制度 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9.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A.军机处B.理藩院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设理藩院作为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故本题应选B项;其他几个选项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理藩院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0.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以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的台湾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战争扩大市场
【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
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
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
11.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登载的《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
漫画中李鸿章对着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愤怒道:“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D.清朝官员腐败无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金陵”即南京,“秋风戒寒和议成”可知战争失败签订合约,“华夷抗礼静海寺”中英双方在南京静海寺作战,结果“夷人中流鼓掌去”英人获胜而退,结合所学知识此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所以选B项。
鸦片战争早已正式爆发,南京临时政府当时尚未成立。
清朝官员腐败无能并不是材料的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的签订18.“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父杀天兄”指的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所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只能是天京事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
19.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代表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C.导致中国被卷入世界大战 D.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20. 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
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相关的,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是和甲午战争有关的,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是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是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的,而本题的材料和图片正是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的,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名师点睛】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经常将图表、图片、表格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既活跃了命题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
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然后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尤其是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
21.“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隶属于台湾省,在近代被日本非法窃取。
”支撑这一观点的条约为()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22.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曾说:“我们当然反对肢解那个帝国……同时我们意识到了保护我们在那个帝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重要性。
”为此,美国采取了的哪项行动()
A.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D.发动战争独吞中国市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末列强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美国由于自身的经济优势却反对这样去做,所以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表面上是对中国的尊重,但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加强自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而非其他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门户开放的政策23.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帝王度量”应指()
A.允许传教 B.友好交往 C.割地赔款 D.准许驻军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世纪指的是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指的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鸦片战争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材料中的“它”是指鸦片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2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门户开放政策 C. 居住及租地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片面最惠国待遇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们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当今的高考试题选项的区分度一般较小,备选项中的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
当剩下两个选项无法选择时,就要比较每一个选项之间的的关系了。
因为目前现行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是最佳选择题。
例如,选项与选项之间是否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是否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
28.“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失去制海权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申谕“英”夷告示》反映的是鸦片战争,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也就是鸦片战争,黄海海战失去制海权、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反映的则是甲午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反映的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义和团战士
A.寻求富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抗外来侵略
30.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以夷制
夷”可以理解为在甲午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以夷制华”应理解为在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借英、
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即中外反动势力首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华制华”即《辛丑条约》后清政府
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所以此题应选择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31.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三次重要战役
图1 鸦片战争图2 中日甲午战争图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近代和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图一到图三,你能看出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对中国而言,材料二中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
(4分)
【答案】(1)趋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3分)
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3分)
(2)不同:前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时,具有被动性;(2分)后者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
(2分)(打出被动/被迫、主动/自愿可得2分)
(2)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指的是《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后被迫不再闭关锁国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后中国主动开放,所以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的不同主要从“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背景以及不同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不同两个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即可。
特别是第一次的背景一定要突出战争的失败。
闭关锁国被打破,第二次的背景一定要突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背景去解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的不同之处
【名师点睛】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使得考生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目的性。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