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11―2015年统筹城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11―2015年统
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三发[2011]12号
【发布部门】三亚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0.17
【实施日期】2011.10.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11-2015年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发〔2011〕12号)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省委五届四次全会明确把三亚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根据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和市委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载体,以海南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并逐步将统筹范围向农垦延伸,力争在全省“领先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努力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
二、工作步骤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促进三亚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1-2012年,根据“十二五”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规划,明确任务,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二步:在已经形成的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快推进,到2015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三亚市的统筹城乡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
1.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继续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和土地确权工作,力争2011年底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2012年6月,全市各区镇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
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体制,理顺管理关系,尽快出台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办法,通过贯彻落实《三亚市村庄建设管理办法》,使村、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
合理调整村庄布局,促进村庄连片、村路联网,逐步引导农民向相对集约的集中居住方式转变。
(责任单位: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市规划局)
2.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协调机构,出台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和推进城中村改造。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两区)
3.加快城市周边城镇化进程。
以建设乡镇集中安置区和重点项目安置区为切入点,选
择发展较快的地区为试点,启动崖城创意产业园、凤凰槟榔河乡村旅游、河东山水国际、半岭温泉等项目安置区建设,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市各区镇推广,加快城市周边城镇化进程。
(责任单位:各区镇)
4.推动小城镇升级改造。
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升级改造,加强镇区水电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主干道路网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各区镇)
5.实施村庄整体改造工程。
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选择1个偏远山区的村庄为试点实施整村改造。
试点完成以后,以每年3-5个的进度逐步推进,力争到2015年,全市完成偏远村庄改造15个。
(责任单位:市新农办,各区镇)
6.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1-2015年,全市计划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及引导性培训共20000人次,转移就业45000人,培训就业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
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力争2015年,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100%,保障标准分别达到一档480元、二档380元、未成年人370元。
进一步整合城镇居民、新农保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体系。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加快推进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
加强城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二、三期、市中医院三期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五年内新建或改造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用房25000平方米,完成全市建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实施市区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挂钩活动,开展对口支援和技术帮扶。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公共服务经费每年增加20%,到2015年我市人均基本公共
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00元;继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市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独立卫生监督机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在各景区、景点和镇卫生院建立急救站;加大农村改厕投入力度,力争201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爱卫办)
3.加快推进文化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
到2015年,完成中国衣食父母园、市群艺大厦、全民健身工程等市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