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
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杨智玮
(北京市通州区牛堡屯卫生院,北京 101149)
0 引言
导致腰腿疼痛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数量逐年增加,同时年轻群体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下肢反射痛和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合并发生,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产生极大影响[1]。
遂本文主要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0例在2016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50人,分组原则为随机分组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分别为85:65、76:7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
2.47±5.18)岁、(5
3.62±5.18)岁。
在一般基线数据的比较中,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并且可以实施比较统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针刀治疗的主要方法为:主穴为环跳穴、夹脊穴,昆仑、阳陵泉、委中、大肠俞、腰阳关为配穴,对患者患侧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择合适大小的毫针,首先对患儿夹脊穴进行针刺处理,然后对环跳穴进行针刺,促进针感放射至下肢部位,按照常规操作方法针对剩余穴位。
得气以后,将电针仪和夹脊穴进行有效连接,通过连续波治疗,留针时间为30分钟,对患者一天治疗1次,一个疗程为15次,对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穴位埋线方法为:取悬钟、阳陵泉、承筋、承山、环跳、夹击、大肠俞及气海俞等相关穴位,用碘伏对患侧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3-0无菌羊肠线通过75%的乙醇浸泡好以后,向8号注射针头内装入,针芯为0.35×50 mm的针灸针,向穴位皮下迅速刺入,然后将针向适当深度缓慢刺入,患者得气以后,对针芯一边推动一边提拉,在穴位深处留线,一次选穴5-6个。
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周,一个疗程为2周,对患者进行一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项目。
对比治疗效果和VAS疼痛评分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正常学习和工作时为显效;可以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工作,劳累后有下肢不适和腰部不适症状存在,休息以后能够将症状缓解时为有效;病情程度更加严重时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
2.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表示方法为“[n(%)]”和“(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χ2”和“t”,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82例、63例及5例分别为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的发生例数,96.67%(145/150)为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中,65例、62例及23例分别为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的发生例数,84.67%(127/150)为治疗总有效率。
可见,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
2.2 对比VAS疼痛评分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VAS疼痛评分
观察组150 2.14±2.63
对照组150 4.56±2.84
t-15.241
P-<0.05
3 结论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及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促进腰腿疼痛得到有效治疗。
穴位埋线法的发展来源于针灸经络理论,在羊肠线液化和吸收的作用下,对穴位产生的刺激温和而持久。
在埋线过程中因具有较粗的针头、较深的进针和较强的针感,有利于将局部瘀血放出,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瘀症状,同时在羊肠线长时间的刺激作用下,能够发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及疏通经络的显著作用,有利于扩张椎间盘突出部位血管,使微循环血流有效改善,消除组织间隙水肿情况,从而使炎症水肿得到有效吸收[3-7]。
本文通过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体会,数据指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4.67%)高(P<0.05),表明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可以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减轻[8-10]。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可见该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下转第194页)
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300例在2016年-2018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曲美他嗪)各150人。
结果与对照组(84.67%)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高(P<0.05);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2.14±2.63)分低于对照组(4.56±2.84)分(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后,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VAS疼痛评分,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词:针刀;穴位埋线;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95.127
本文引用格式:杨智玮.针刀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92+194.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无效好转治愈总有效率参照组(n=24)1(4.16)10(41.66)13(54.16)24(95.83)研究组(n=24)6(25.00)11(45.83)7(29.16)18(75.00)χ2--- 4.1812
P---0.0408
3 讨论
腰部扭伤主要是因为扭伤、高张力体位等导腰部肌群纤维受损,致使肌肉痉挛,局部软组织渗血水肿,引发无菌性炎症[4],患者往往会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活动受限,腰部疼痛等临床表现。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以增强大脑皮层抑制作用,提高痛阈,进而实现缓解物理性疼痛的效果。
但是传统推拿手法往往为被动疗法,患者在治疗期间肌肉无法放松,大多处于酸胀麻痛状态下,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而肌肉力量技术能够让患者根据医师指令主动舒张和收缩肌肉,快速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延展性,无痛降低触发点和肌肉敏感性,最终改善损伤部位的功能[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腰部扭伤患者经过经穴推拿与肌肉力量技术联合疗法,其腰部功能较参照组明显更好,且疼痛感显著降低。
总之,腰部扭伤患者采用经穴推拿与肌肉力量技术联合疗法,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应用效果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婉琴.早期中医护理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及腰部活动的影响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5):113-115.
[2] 史嘉丽.针灸治疗急性腰部扭伤20例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6,16(62):169+190.
[3] 陈炳霖.全身振动训练对慢性下背痛患者腰部神经肌肉功能影响
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4] 张静.循经远取动法治疗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
药大学,2016.
[5] 郭彦忞,叶秀兰.针灸、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近况[J].亚
太传统医药,2015,11(11):50-54.
(上接第191页)
到这一点,利用中药外敷的方式,方剂中的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实现对患肢的消肿止痛。
而黄连作为清热燥湿的有效药物,能够起到去腐生肌的功效[3]。
黄芩则重点发挥出止血功效。
黄柏主要发挥出清利下火的功效。
整个中药方剂发挥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利用外敷的方式,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发挥出良好的镇痛作用,而黄连具有的抗菌抗炎作用,大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均有利于患者局部微循环改善,疼痛的缓解[4]。
两组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现代药理作用显示,大黄中含有的大黄素可以发挥出抗菌的作用。
黄连中的有效成分也可发挥出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5]。
通过在接受手术后的早期使用中药汤剂外敷,大大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对抑制局部炎症以及发挥出镇痛作用有良好效果[6]。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采用三黄汤中药外敷可改善肢体肿胀,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中平,王伟,杜志国,等.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
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8):114-115+117.
[2] 张勇.中药浸泡治疗手外伤术后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3,11(18):656-657.
[3] 许良,曾林如,汤样华.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237例[J].
河南中医,2012,32(01):76.
[4] 谢梦娇.改良中药塌渍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56例的观察与
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16-2717.
[5] 徐良,曾林如,汤祥华.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237例[J].
河南中医,2012,32(1):76-77.
[6] 王大鹏,尹鹏展,郭自斌.中药颗粒剂活瘀消肿汤在创伤急诊肢体
肿胀中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17):45-46.
(上接第192页)
[1] 白凡乐,刘小翠.穴位埋线加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9):95-96.
[2] 贾中鑫,王学锋.穴位埋线加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
察[J].光明中医,2017,32(13):1937-1939.
[3] 李冲锋,杨才德,包金莲,等.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四十一)
杨氏3A+疗法“突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4):103-105.
[4] 赵黎明,崔建英.小针刀加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临
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78-879.
[5] 宋建成,杨才德,于灵芝,等.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4(10):361-361.
[6] 覃一珏,覃光地,杨嘉珍,等.骶管注射加穴位埋线法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3):54-56.
[7] 张弘,柳霞.针刀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
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3(1):73-74.
[8] 祁文,杨才德.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1)杨氏3A+疗法“椎
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103-105.
[9] 韩玉雪,杨才德.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四十六)杨氏3A+
疗法掌五针埋线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5):106-108.
[10] 吴统玲,杨才德.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6)杨氏3A+“腘
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膝痛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1):117-119.
投稿邮箱:zuixiny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