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
(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
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学生分析总结】
①自然因素:位置
②人文因素:
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
地形人口与城市
气候交通
土壤市场
水文
植被
【举例说明】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图片信息,分析图示地区的区域特征?
①地形图
②农业用地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30O
25O
③矿产、能源与工业分布图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①位置:(纬度、海陆)250N—300N,亚欧大陆东部,气候:(类型、特征、温度带、干湿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②地形:(地势、海拔、地形类型)低山(武夷山,井冈山),林业资源丰富;江南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发展种植业。
③水文:(类型、特征、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湖多,水量丰富,汛期长(沅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可以发展渔业。
④土壤:(类型)红壤为主,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成,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比较贫瘠。
⑤产业(一、二、三产业情况)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茶树种植;轻工业为棉纺织工业、蚕丝、湘绣、蜀锦,同时依靠煤炭发展重工业,依靠有色金属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资源丰富,能源丰富水电、火电)、机械制造业等。
旅游资源丰富。
⑥交通(陆路、水路):长江沿岸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水路交通。
同时陆路交通发达,京广线、京九线经过该区域。
⑦市场,技术等。
【问题】图中还有什么信息作为你判断的依据?
【过渡】同一个区域中有其共同性,区域中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而不同区域中又
有其差异性,我们来看一下区域差异。
【板书】对区域差异分析的步骤:
1、利用图、材料等获取有关位置的信息。
2、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依靠区域特征)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具体比较那?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①可以考虑逐一对各个要素进行比较。
(异同点分析)
②抓住不同区域差异最主要的因素,突出各区域根本的差异。
【举例说明】
材料一:阅读下列各图。
材料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
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提问】1、从材料所给的信息中,找出日本、英国地区自然环境方面区域差异?
【解析】:相同点: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地区受洋流影响,(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
不同点:①(位置、气候)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形)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英国高原、山地、丘陵与平原等交替分布。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
英国受冰川侵蚀作用明显,所以此地区多悬崖峭壁,幽深曲折的峡湾,而在平原上有古代冰川活动留下的一些冰碛物,形成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
③(植被)英国温带落叶阔叶林,日本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英国以草地为主。
英国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光照不足,气温日较差较小,多汁牧草生长良好。
④(水文)日本河流短小,不利于航行,但水能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2、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如何比较两地产业结构的特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耕地少,科技发达,农业生产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产量也能满足人们。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英国产业结构图
1.5
29
69.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日本产业结构图
1.6
31.4
6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课后作业:
【给材料比较】
材料1:长江三角洲位于300N附近,长江的入海口。
该地以水稻土为主,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该区矿产资源贫乏,但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该地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
材料2:东北地区位于400N—550N,黑土为该地区主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生产潜力大,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而且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老工业发展问题成为未来探讨的关键。
材料3:图
【问题】
1、通过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进行区域差异对比可以考虑的因素?
2、两个地区农业差异在耕作方式、粮食作物、熟制方面的表现?这些表现是由哪些自然条件造成的?在这些因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两个地区工业差异主要的表现有哪些?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4、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而珠江三角洲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考虑两地区发展方向不同的原因?
【学生回答并总结】
1、气候、地形、土壤、水文、交通、市场、资源、人口等。
2、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②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④注意: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温度、降水等。
3、长江三角洲: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
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东北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4、东北地区主要有丰富的石油、煤、铁等资源从而发展重工业。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煤、铁
资源不丰富,但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毗邻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是我国轻纺、电子、手工业基地之一。
珠三角地区: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
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纬度位置:地处亚热带温暖,雨量丰沛
条件优越区位因素海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面临南海,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人文因素: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吸引外资 资金、技术设备、经营 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发展迅速 办法、最新工商科技信息 创办企业 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多的加工制造业
优势互补,合作分工,
快速发展
外销产品 通过港澳,出口至海外
【板书】
一、描述区域特征
位置
地形
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 水文
土壤
表现 资源
产业结构
人文地理环境 交通
市场
人口与城市分布
二、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区域差异的问题,重点内容是在了解区域含义的基础上,学会对两个不同区域分析的方法,注意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从而更好的解决区域发展问题。
外
向
型经
济
【课后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