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议·练中学变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思·议·练中学变句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说说备课构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点滴做起。
“读·思·议·练中学变句”正是为了体现这一理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把字句、被字句,把字句与被字句在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中出现频率也较高,学生对这两种句式并不陌生。
但不陌生,不等于有清晰的认识。
特别是对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的方法,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模糊阶段。
这两种句式的转换,安排在第一学段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节课的教学,本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说说采用的教法——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到放的教学方式;
说说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读、思、议、练中体会和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相互转换的方法。
由此,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把字句、被字句的组成,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培养语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说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说说教学课时:一课时
说说教学设计
一、微课展示,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整体感知要学习的内容,初步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二、细化学习,掌握方法
(一)启发诱导,认识把字句组成。
例句:小明把作业完成了。
1.帮助孩子找出句子中的主动者、被动者和主动者发出动作
2.得出结论:把字句由“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组成。
(二)学法迁移,认识被字句组成。
例句:作业被小明完成了。
得出结论:被字句由“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组成。
(三)出示一组句子,判断其是否为把字句、被字句。
目的是巩固对把字句、被字句组成的认识。
(四)观察分析,找出转换方法。
1.出示转换好的把字句、被字句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转换方法。
小明把作业完成了。
↓↑
作业被小明完成了。
提示:留意主动者和被动者、把字和被字的位置及变化。
2.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探究中,形成基本的认识:不变的是两句话的基本意思,主动者发出的动作“完成”;变的是词语结构,
主动者与被动者互换位置。
具体说就是把字句变成被字句时,被动者在被字前面,主动者在被字后面,余下的动作部分照着写下来;被字句变成把字句时,主动者在把字前面,被动者在把字后面,余下的动作部分照着写下来。
(四)尝试变句,说明理由
出示句子:青蛙消灭了害虫。
把句子转化成把字句和被字句,再说说是怎么转化的。
由于前面的知识储备,本题目的重在尝试。
(五)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出示:勤劳的小鸟吃了可恶的害虫。
思考并讨论:“小鸟”和“勤劳的小鸟”在改变句式时,谁是主动者更为恰当;“害虫”和“可恶的害虫”在改变句式时,谁是被动者更为恰当。
得出结论:“勤劳”是用来形容小鸟的,变句时把“勤劳的小鸟”当做主动者,看作一个整体移动;“可恶”是用来形容害虫的,变句时把“可恶的害虫”当做被动者,看作一个整体移动。
因此,变化后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分别是:
把字句:勤劳的小鸟把可恶的害虫吃了。
被字句:可恶的害虫被勤劳的小鸟吃了。
三、说说板书: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板书体现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把字句
与被字句的转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学意盎然,应该有以下收获:
一、从表象到内在
过去,孩子们只知道今天所学的叫句子。
现在明白了它们的名字叫把字句和被字句,知道了它们的组成。
二、从变句中获能力
孩子们在读、思、议、练中,分析观察力、思维表达力、探索真知力得到培养,熟练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三、不同句式,可丰富句子表达形式
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文化的奇妙,激发孩子对汉文化的热爱。
本节课我也收获不小。
体现以下特点:
一、扶放结合中助得法,读思议练中学变句
老师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讨论与探究中学习知识,熟练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二、关注问题生成,难点突破有法
教学中发现部分孩子对含有附加成分的句子在变句时有困难。
讨论怎么变才正确,质疑后明确告知:主动者和被动者前面的附加成分,要把它们分别和主动者、被动者看作一个整体。
变句时,按照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方式进行整体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