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过超温总结分析及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温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电运行部
2014年12月
中温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中温过热器简介:
中温过热器布置在燃烧室上部前后墙上,与前后墙垂直,前后墙
各布置8片,每片中温过热器屏由37根管子组成,管子直径为Φ51×7mm,材料12Cr1MoVG和SA-213T91。
中温过热器为膜式管屏,节距70mm,鳍片材料12Cr1MoV 。
中温过热器下部表面覆盖有耐磨浇注料。
入口汇集集箱Φ406×57mm,每片屏的进口集箱为Φ219×28mm,出口集箱均为Φ219×28mm,集箱材料为12Cr1MoVG。
二、汽温调节方式:
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采用二级喷水减温器,分别位于低温过热器与屏式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
喷水水源来自给水泵出口和高加前,减温器采用笛形管式。
(#1炉2012年A修中加了三级减水温水。
)
在设计煤种B-MCR工况下,Ⅰ级减温器喷水量为20.16吨/时,将蒸汽温度从378℃降至371℃,Ⅱ级减温器喷水量为13.32吨/时,将蒸汽温度从475℃降至462℃。
三、超温情况:
1、超温规定:低过管壁520℃为超温;中过Ⅰ管壁510℃为超温;中过Ⅱ管壁550℃为超温;低再管壁530℃为超温;高再管壁610℃为超温;高过管壁565℃为超温。
2、机组异常工况或机组启动过程中,中过管壁容易发生超温。
四、主要超温时段:
1、机组冷态启动时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及并网后,负荷在50MW-130 MW之间,包括给水旁路切主路时,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2、机组单台一次风机或单台引风机运行,负荷在120MW以下时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3、机组热态启动时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及并网后,负荷在50 MW -130 MW之间,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4、锅炉发生翻床或大量甩负荷后,机组重新升负荷至50 MW -130 MW之间时,发生中温过热器管壁超温。
5、锅炉上部差压大幅波动,运行人员大幅操作风煤配比,管壁易超温。
五、超温原因分析:
1、启动过程中严重超温的主要原因是:(1)锅炉启动过快,汽轮机在冲转、并网过程中,床温保持的过高,主汽温度、主汽压力控制不好,减温水调整不好,主汽温度时高时低,大幅波动,并且超温时间较长。
(这是主因)(2)汽轮机挂闸后,如果中调门打不开或高排逆止门打不开,检修处理时间较长,这时汽轮机进汽量较少,使锅炉受热面超温。
(3)发电机并网时,励磁机、发电机等设备出现故障,发电机长时间并不上网,这时汽轮机大旁路开度较小,过热器通过蒸汽流量少,中过管屏超温。
2、锅炉启动后,如果两侧给煤不均,单侧给煤量过大,或前后进煤量不均匀,锅炉燃烧不良,一部分未完全燃烧的煤颗粒随着物料上升到炉前中上部进行燃烧,导致分离器出口烟温以及进入尾部烟道的烟温高,发生部分管壁超温。
3、低负荷阶段,减温水调门反应灵敏度差,自动跟踪不及时,
发生了超温现象。
4、煤质发热量波动较大或给煤机跳闸后,操作人员预控不及时或调整缓慢,造成锅炉大量加减煤,主汽压力波动较大,容易发生超温现象。
六、控制措施:
1、调整过热汽温各再热汽温在各段受热面中一般不超下列值:低过入口汽温不大于361℃,出口汽温不大于385℃;中过I 入口汽温不大于381℃,出口汽温不大于412℃;中过II入口汽温不大于404℃,出口汽温不大于475℃;高过入口汽温不大于454℃,出口汽温不大于540℃;低再入口汽温不大于327℃,出口汽温不大于416℃;高再入口汽温不大于416℃,出口汽温不大于540℃。
在各段受热面中若偏离太大,应用相应减温水去调整。
2、锅炉冷态启动过程中,油枪不宜解列太早,稳定燃烧、控制床温的上升速度,并保持床温在700℃左右。
在汽机冲转过程中保持较低的床温,避免床温的大幅升降,将主汽温度控制好,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80℃,避免中过超温。
3、锅炉在启动过程中,在调整主汽温度方法上,先用Ⅰ级减温水旁路调整,温度升高后再用主路调整。
#1炉可及时投入三级减温水系统,控制中过(一)出口壁温小于465℃,应使得一级减温器后温度大于低过入口工质温度5℃以上,控制管壁不超温。
为了防止减温器喷嘴堵塞或喷水不均匀,锅炉启动过程中在汽包压力达到5.0MPa 时,对过热器减温器进行反冲洗。
4、机组启动过程中,各值选用操作水平最好的人员调整汽包水位和主汽温度,加强机、炉专业协调,结合汽机冲转过程中的要求,提前调整好主汽压力,方可关小汽机大旁路,防止过热器蒸汽量减少后发生超温。
5、运行人员在锅炉启动前应详细检查汽轮机、发电机开机并网前的条件是否满足,防止在挂闸、并网过程中拖延时间,使锅炉过热器发生超温。
如果是因为汽轮机、发电机在冲转、并网过程中有缺陷,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引起锅炉超温,采取措施后还不能降下来时,锅炉应立即压火,等到中过金属壁温正常后,再启动锅炉,重新冲转。
6、锅炉在启动过程中,控制单侧一次风量在9-10万,降低物料高度,适当的降低后墙侧床温,减少中过Ⅱ金属的吸热量。
严格控制左右侧床温不超过30℃,前后床温单点温差不超过50℃,减少左右侧金属的热偏差。
7、机组并网后,加负荷过程中,保持低床温运行即低于850℃。
锅炉调整中要缓慢进行,严禁大幅度加、减给煤量,避免锅炉床温大幅波动;机组增、减负荷严格按照风煤配比的原则并多次少量的进行,避免床温大幅波动;低负荷时可保持较高氧量(4%-6%),降低锅炉床温。
8、锅炉主给水从旁路切主路时,要求负荷控制在100MW以上,保持主汽压力在13MPa以上,保证高低加全部投入。
如果水位不好控制时,可以采用手动开启主给水电动门的方式,可以避免汽包水位和减温水量大幅波动,避免过热器超温。
主给水电动门开关方式采用“点
动”方式,利用节流主给水电动门开度的措施以提高减温水压力,从而增加减温水流量。
9、及时进行DEH阀位切换:正常运行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顺阀的做功能力比单阀强,在同等负荷下入炉煤减少,可以缓解超温。
10、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及时投入高低加运行,提高给水温度。
11、加强受热面吹灰:正常运行中加强吹灰一方面不会出现尾部烟道再燃烧,另一方面是长时间不吹灰高过出口汽温降低,为了提高高过出口汽温,必须提高中过Ⅱ出口汽温,结果会引起是金属壁温超标,加强吹灰可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12、机组运行过程中,如果给煤机跳闸,可立即转移负荷至邻炉,控制主汽压力不宜降的太快,防止减温水流量过低,发生超温。
给煤机恢复后,要缓慢升负荷。
13、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涨负荷增加蒸汽量来降低管壁温度。
14、各主、副操要掌握好减温水的滞后性,在调整温度时,要认真观察主、再热蒸汽的变化率,当上升的变化率减慢时,应考虑逐渐关小减温水,具体关小减温水的量由各主、副操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
15、汽轮机开机时,尽量采用带旁路模式,增加过热器通流量。
16、操作人员对煤质发热量应及时掌握,如遇发热量波动较大时,应根据床温和主汽压力变化率,提前进行控制,避免大幅度加减煤。
造成管壁超温。
17、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左右侧及前后侧床温均匀,偏差不超过30℃,如落煤管下煤不畅时,及时敲打落煤管,保证落煤畅通。
18、当汽机跳机时,防止恢复过程中超温措施:(1)迅速打开PCV阀、再热汽对空排汽阀、省煤器再循环门。
要求汽机开高、低旁,在汽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开大。
(2)紧急停止两条给煤线(运行四条给煤线,左右侧各停一条),另外两条给煤线煤量每条给煤线减至15吨/时。
(3)及时缩减二次风量。
(4)根据再热汽温及时关小再热器侧烟风挡版,根据床温情况及时排渣。
七、考核方式
1、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登记每一次超温事件,超温时长,超温原因,为统计受热面超温分析提供依据。
未登记或统计不全,按照《发电运行部综合管理考核细则》考核。
2、运行各值监盘人员要加强对金属壁温的监视,提前对锅炉燃烧进行调整,由于监盘不认真、预控不到位、调整不及时、操作大开大关等引起的金属壁温超温,要上报异常分析,并按照《发电运行部综合管理考核细则》考核。
发电运行部
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