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编制说明
合金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科目:合金组织观察及性能测试教师:姓名:学号:专业:车辆工程领域类别:专业上课时间:2016年 3 月考生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和摄影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原理和制备过程,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
2)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磨样磨样一般来讲都是在砂纸上进行的,在本实验的操作中采用了湿磨法也即水磨法,在磨样的时候需要有水流在砂纸表面流过,这样一方面可以冲走磨屑,确保试样与砂纸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磨削状态,另一方面起到冷却式样的作用,避免磨面过热而引起显微组织发生变化。
常用的砂纸号数有01、02、03、04号4种,号小者磨粒较粗,号大者较细。
磨制时砂纸应平铺于厚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使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把试样向前推磨,用力要均匀,务求平稳,否则会使磨痕过深,且造成试样磨面的变形。
试样退回时不能与砂纸接触,这样“单程单向”地反复进行,直至磨面上旧的磨痕被去掉,新的磨痕均匀一致为止。
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的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转动90°角,使新、旧磨痕垂直。
当磨光的时间较长时,经过长期4号砂纸的打磨,可直接进行腐蚀。
(2)腐蚀由于金属中合金成分和组织的不同,造成腐蚀能力的差异,腐蚀后使各组织间、晶界和晶内产生一定的衬度,金属组织得以显示。
常用的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有:(1)化学腐蚀法;(2)电解腐蚀法;其中化学腐蚀法最为常用。
经抛光后的试样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一片亮光,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如MnS 及石墨等)外,无法辨别出各种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必须使用腐蚀剂对试样表面进行腐蚀,才能清楚地看到显微组织的真实情况。
钢铁材料最常用的腐蚀剂为3%~4%硝酸酒精溶液或4%苦味酸酒精溶液。
材料标准清单
DL/T 1422-2015 18Cr-8Ni系列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显微组织老化评级标准DL/T 2219-2021 火力发电厂用10Cr9Mo1VNbN钢显微组织老化评定GB/T 3246.1-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2014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GB/T 3488.2-2018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2部分:WC晶粒尺寸的测量GB/T 3488.3-2021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3部分:Ti(C,N)和WC立方碳化物基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8.4-2022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4部分:孔隙度、非化合碳缺陷和脱碳相的金相测定GB/T 4296-2022 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JB/T 7363-2011 滚动轴承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7709-2007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JB/T 7710-2007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JB/T 7713-2007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JB/T 8420-2008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YS/T 1240-2018 超塑性TC4板材显微组织检验方法YS/T 449-2002 铜及铜合金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YY/T 0512-2009 外科植入物金属材料α+β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的分类GB/T 17394.1-2014 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2-2022 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7394.3-2022 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7394.4-2014 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8449.1-2009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8449.2-2012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8449.3-2012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8449.4-2022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 硬度值表GB/T 230.1-2018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0.2-2022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及压头的检验与校准GB/T 230.3-2022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231.1-2018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 试验方法GB/T 231.2-2022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231.3-2022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231.4-2009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表GB/T 23651-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测试介绍与指南GB/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GB/T 27552-2021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接接头显微硬度试验GB/T 33362-2016 金属材料硬度值的换算GB/T 3849.1-2015 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3849.2-2010 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第2部分:标准试块的制备和校准GB/T 4340.1-2009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2-2012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4340.3-2012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4340.4-2022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 硬度值表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 7997-2014 硬质合金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10573-2020 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8.3-2019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3部分:低温试验方法GB/T 228.4-2019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4部分:液氦试验方法GB/T 25048-2019 金属材料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1-2023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横向拉伸试验GB/T 2652-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熔化焊接头焊缝金属纵向拉伸试验GB/T 26957-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十字接头和搭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 32498-2016 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GB/T 33965-2017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矩形试样减薄率的测定GB/T 34505-2017 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36024-2018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十字形试样双向拉伸试验方法GB/T 37783-2019 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5754.1-2015 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拉伸试验第1部分:伸长率的测定GB/T 5754.2-2017 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拉伸试验第2部分:拉伸强度的测定JB/T 7945.1-2018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SJ 2425-1983 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YS/T 1260-2018 锆及锆合金管材环向拉伸试验方法YB/T 4334-2013 金属箔材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043.1-2008 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GB/T 1043.2-2018 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仪器化冲击试验GB/T 12778-2008 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8658-2018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间接检验用夏比V型缺口标准试样GB/T 19748-2019 金属材料夏比V型缺口摆锤冲击试验仪器化试验方法GB/T 21189-2007 塑料简支梁、悬臂梁和拉伸冲击试验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的检验GB/T 229-2020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冲击试验GB/T 34556-2017 铝基复合材料冲击试验方法GB/T 3808-2018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检验GB/T 38822-2020 金属材料蠕变-疲劳试验方法GB/T 12347-2008 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3682-1992 螺纹紧固件轴向载荷疲劳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 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 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20120.1-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疲劳试验第1部分:循环失效试验GB/T 20120.2-200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疲劳试验第2部分:预裂纹试样裂纹扩展试验GB/T 24176-2009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数据统计方案与分析方法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3075-2021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3812-2017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应变控制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GB/T 37306.1-2019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变幅疲劳试验第1部分:总则、试验方法和报告要求GB/T 37306.2-2019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变幅疲劳试验第2部分:循环计数和相关数据缩减方法GB/T 38250-2019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机同轴度的检验GB/T 38814-2020 钢丝绳索具疲劳试验方法GB/Z 40387-2021 金属材料多轴疲劳试验设计准则GB/T 40410-2021 金属材料多轴疲劳试验轴向-扭转应变控制方法GB/T 6398-2017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疲劳裂纹扩展方法GB/T 4337-2015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HG/T 2067-201 橡胶疲劳试验机技术条件JB/T 5488-2015 高频疲劳试验机JB/T 9374-2015 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技术条件JB/T 9397-2013 拉压疲劳试验机技术条件JJG 556-2011 轴向加力疲劳试验机TB/T 2212-1991 机车车辆板弹簧疲劳试验YB/T 5345-2014 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YB/T 4288-2012 电梯用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5-2021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587-2006 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2967.3-202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及有机聚合物膜检测方法第3部分:盐雾试验GB/T 11170-2008 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13748.20-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0部分:ICP-AES测定元素含量GB/T 13748.21-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元素含量GB/T 20975.25-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 24234-2009 铸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4336-201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4336-2016/XG1-2017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DB44/T 1527-2015 微束分析扫描电镜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GB/T 16594-2008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GB/T 17722-1999 金覆盖层厚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GB/T 20307-2006 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GB/T 25189-2010 微束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定量分析参数的测定方法GB/T 27788-2020 微束分析扫描电镜图像放大倍率校准导则GB/T 30834-2022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扫描电镜法JY/T 0584-2020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通则JJF 1916-20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校准规范GB/T 20726-2015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X射线能谱仪主要性能参数及核查方法GB/T 25184-20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定方法DB13/T 1296-2010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评定彩色金相法GB/T 13237-2013 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15712-2016非调质机械结构钢GB/T 1591-201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3077-2015 合金结构钢GB/T 32289-2015 大型锻件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GB/T 3274-201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33084-2016 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GB/T 33083-2016 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GB/T 3524-2015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GB/T 37601-2019 合金结构钢热连轧钢板和钢带GB/T 38720-2020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淬火金相组织检验GB/T 41324-2022 耐火耐候结构钢GB/T 4171-2008 耐候结构钢GB/T 5216-2014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GB/T 699-2015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JB/T 9211-2008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YB/T 4570-2016 工程机械用耐疲劳结构钢板GB/T 24733-2023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GB/T 1348-2019 球墨铸铁件GB/T 26648-2011 奥氏体铸铁件GB/T 26655-2022 蠕墨铸铁件GB/T 26656-2023 蠕墨铸铁金相检验GB/T 32247-2015 低温铁素体球墨铸铁件GB/T 3420-2008 灰口铸铁管件GB/T 5612-2008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GB/T 7216-2023 灰铸铁金相检验GB/T 8263-2010 抗磨白口铸铁件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GB/T 9437-2009 耐热铸铁件GB/T 9439-2023 灰铸铁件GB/T 9440-2010 可锻铸铁件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JB/T 11843-2014 耐磨损球墨铸铁件JB/T 5937-2018 工程机械灰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5938-2018 工程机械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6051-2007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7529-2007 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711-2007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945.1-2018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JB/T 7945.2-2018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弯曲试验JB/T 9205-2008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C/T 691-2022 高铬铸铁衬板。
金相检测标准汇总(2018年更新版)
59
GB/T 3086-2008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现行
60
GB/T 18254-2016
高碳铬轴承钢
现行
61
JB/T 1255—2014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现行
62
JB/T 1460—2011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现行
63
JB/T 2850—2007
滚动轴承 Gr4Mo4V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现行
74
JB/T 9730—2011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 金相检验
现行
75
QC/T 521-1999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
现行
76
GB/T 7216—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
现行
77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现行
78
GB/T 9437-2009
耐热铸铁件
现行
79
GB/T 9441—2009
现行
139
GB/T 14999.1-2012
高温合金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
现行
140
GB/T 14999。2-2012
高温合金试验方法 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
现行
141
GB/T 14999。3—2012
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现行
41
GB/T 9451-2005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现行
42
GB/T 11354-2005
硬质合金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硬质合金金相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硬质合金是一种金属陶瓷材料,主要由WC-Co或WC-TiC-Co合金组成。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比高速钢更高的热硬性等特点,可以在金属切削中代替一般钢制刀具,使用寿命也比钢制品高得多。
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制造切削刀具刀头、各种模具、轧棍、矿山及石油钻探工具等。
硬质合金的低倍组织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黑心、气孔、分层、裂纹及脏污等缺陷。
高倍组织主要观察硬质合金中各相的组成、晶粒的大小、分布情况等,允许有个别粗大的碳化钨相晶粒存在,但不允许有大量堆积或普遍晶粒长大现象。
硬质合金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与一般钢铁试样不同。
一般取制品的折断面或者剖面作为金相试样的磨面,若无法破坏和折断,则可取比较有代表性的表面进行检查。
试样制备包括取样和磨制、抛光等步骤。
磨制时要均匀用力,并随时观察,抛光时需使用金刚石粉末和水。
总之,硬质合金的制造和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性能和用途也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深入的探索。
在制造和检测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和缺陷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制备和检验方法。
温时间过长导致的,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加强控制。
为了得到光滑的试样表面,我们使用经过研磨的样品,使用细小的小号金刚石粉末进行抛光。
我们使用与研磨相同的抛光布,并确保其清洁。
将小号金刚石粉末均匀涂抹在半径为5cm的圆周上,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抛光,直到研磨面非常光亮。
使用100倍物镜的金相显微镜观察,当看到浅黄色的平面且几乎没有划痕或者划痕非常浅的时候,说明抛光成功。
如果划痕很明显,则说明抛光失败,需要继续抛光直到达到成功的标准。
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观察未经腐蚀的试样,以鉴定孔隙、石墨、污垢和其他缺陷。
我们可以根据分布参考图进行直接对比评定或拍照评定。
使用化学试剂侵蚀或者氧化着色法来显示显微组织。
本实验使用新配的20%铁氰化钾和20%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混合液进行腐蚀,腐蚀时间大约为30-60秒,视腐蚀情况而定。
一般磨面用肉眼所见显示为青灰色即基本腐蚀好。
金相制样与显微观察ppt课件
以防止试样受热改变组织。不需要检查表层组织的试样要倒角倒边。
❖ 检验面整平 ❖ 倒角 ❖ 粗砂纸磨制
认 识 到 了 贫 困户贫 困的根 本原因 ,才能 开始对 症下药 ,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 经展开 了“精 准扶贫 ”项目
XJP—3A型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 1载物台 ❖ 2物镜 ❖ 3目镜
❖ 4视场光栏
❖ 5孔径光栏 ❖ 6底座
7物镜转换器 8纵动手轮 9横动手轮 10粗调焦手轮 11细调焦手轮 12灯泡 13变压器
认 识 到 了 贫 困户贫 困的根 本原因 ,才能 开始对 症下药 ,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 经展开 了“精 准扶贫 ”项目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取样、手工磨制、抛光、浸蚀等几个步骤,制备好的试
样应能观察到真实组织,无磨痕、麻点、水迹,并使金属组织中的夹杂物、石墨等不脱 落,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显微分析的正确性。
认 识 到 了 贫 困户贫 困的根 本原因 ,才能 开始对 症下药 ,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 经展开 了“精 准扶贫 ”项目
❖ 观察的金相样品必须完全干燥,否则损坏物镜。 ❖ 缓慢转动手轮选择视域,边观察边进行,勿超出
范围。
认 识 到 了 贫 困户贫 困的根 本原因 ,才能 开始对 症下药 ,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 经展开 了“精 准扶贫 ”项目
3 本实验采用
(1) 手工磨样 (2) 抛光 (3) 化学浸蚀
国家标准《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0]57号)文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4号)文的要求,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修订国家标准《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该项目编号为20110700-T-610。
按计划要求,本部分完成时间为2012年。
2.起草单位情况和主要工作过程2.1起草单位情况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是享誉国际的钨粉末、硬质合金及精密刀具制造综合企业。
具备年产9000吨/钨粉、碳化钨粉、2500吨合金棒材、1000吨矿用合金、600万支硬质合金整体刀具、4000万支PCB硬质合金微型刀具和1200万片数控切削刀片的综合生产规模。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先后自主实施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内的21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和2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完成省、市及企业级技术课题300多项,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申请专利32项(获批24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材及其精密刀具专有制造技术。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于2010年负责制定了《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第2部分:标准试块的制备和校准》国家标准,《硬质合金钴粉中硫和碳量的测定红外检测法》国家标准以及《超细碳化钨粉》国家标准,于2011年负责制定了《碳化钨粉安全生产规程》强制性国家标准。
2.2主要工作过程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发布至今已有近三十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检测设备升级、对材料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硬质合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
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班级:金属10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冶金工程学院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目录
实验一硬质合金矫顽磁力与硬度测定 (1)
实验二硬质合金宏观断口分析 (8)
实验三硬质合金金相试样制备 (13)
实验四硬质合金金相分析(一) (20)
实验五硬质合金金相分析(二) (28)
合金的比矫顽力与硬度的关系
图未压好
孔隙成为断裂源的几率最大,而夹杂物如Ca,Si
起断裂的重要因素。
要消除显微孔隙必须重视环境因素,防止灰尘的污染,严格控制制粉、
1 2 3
YG8×500
YG9C×500 YW2×500
操作情况
腐蚀3分钟后样品的显微结构腐蚀5分钟后样品的显微结构
腐蚀4分钟后样品的显微结构
可以综合采用一种通用性好的腐蚀方案:
18。
各类标准——精选推荐
各类标准国内⾦相检验标准⽬录⼀、钢材(1)低倍检验1. CB 3380-1991 船⽤钢材焊接接头宏观组织缺陷酸蚀试验法2. 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3. GB 297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钢断⼝检验⽅法4. GB/T 1814-1979 钢材断⼝检验法5. 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6. GB/T 4236-1984 钢的硫印检验⽅法7. GB/T 15711-1995 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法8. TB/T 3031-2002 铁路⽤辗钢整体车轮径向全截⾯低倍组织缺陷的评定9. YB 4002-1991 连铸钢⽅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10. YB/T 153-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11. YBT 4003-1997 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2) 基础标准(钢的显微组织评定)1. DL/T 652-1998 ⾦相复型技术⼯艺导则2. GB/T 224-2008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3. DL/T 652-1998 ⾦相复型技术⼯艺导则4. GB/T 224-2008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5. GB/T 4334-2008 ⾦属和合⾦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法6. 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7. GB/T 10561-2005 钢中⾮⾦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8. GB/T 13298-1991 ⾦属显微组织检验⽅法9. 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法10. GB/T 13302-1991 钢中⽯墨碳显微评定⽅法11. GB/T 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法12. GB/T 14979-1994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13. GB/T 15749-2008 定量⾦相测定⽅法14. GB/T 18876.1-2002 应⽤⾃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属中⾦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法第⼀部分15. GB/T 18876.2-2006 应⽤⾃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属中⾦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法第⼆部分16. GB/T 18876.3-2008 应⽤⾃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属中⾦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法第三部分17. GB/T 6394-2002 ⾦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18. JB/T 5074-2007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19. JB/T 9211-2008 中碳钢与中碳合⾦结构钢马⽒体等级(3) 不锈钢1. CB/T 1209-1992 0Cr17Ni4Cu4Nb(17-4PH)+马⽒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相检验2. GB 4234-2003 外科植⼊物⽤不锈钢3.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4. GB/T 1954-2008 铬镍奥⽒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法5. GB/T 4334.1-2000 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法6. GB/T 4334.2-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法7. GB/T 4334.3-2000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法8. GB/T 4334.4-2000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法9. GB/T 4334.5-2000 不锈钢硫酸_硫酸铜腐蚀试验⽅法10. GB/T 4334.6-2000 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法11. 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积含量⾦相测定法12. GB/T 13305-2008 不锈钢中α-相⾯积含量⾦相测定法(4) 铸钢1. GB/T 5680-1998 ⾼锰钢铸件2. GB/T 8493-1987⼀般⼯程⽤铸造碳钢⾦相3. GB/T 13925-1992铸造⾼锰钢⾦相4. TB/T 2450-1993 ZG230-450铸钢⾦相检验5. TB/T 2451-93铸钢中⾮⾦属夹杂物⾦相检验6. YB/T 036.4-1992 冶⾦设备制造通⽤技术条件⾼锰钢铸件(5) 化学热处理及感应淬⽕1. CB 3385-1991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法2. GB/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或⽕焰淬⽕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3. 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4. GB/T 9451-2005 钢件薄表⽽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5. GB/T 11354-2005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相组织检验6. GB/T 18177-2000 钢件的⽓体渗氮7. JB/T 3999-1999 钢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回⽕处理8. JB/T 6141.1-1992 重载齿轮渗碳层球化处理后⾦相检验9. JB/T 6141.2-1992 重载齿轮渗碳质量检验10. JB/T 6141.3-1992 重载齿轮渗碳⾦相检验11. JB/T 6141.4-1992 重载齿轮渗碳表⾯碳含量⾦相判别法12. JB/T 7709-2007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法13. JB/T 7710-2007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14. 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15. 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焰淬⽕回⽕处理16. JB/T 9204-2008 钢件感应淬⽕⾦相检验17. JB/T 9205-2008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相检验18. QCn 29018-1991 汽车碳氮共渗齿轮⾦相检验19. QC/T 262-1999 汽车渗碳齿轮⾦相检验20. QC/T 502-1999 汽车感应淬⽕零件⾦相检验21. TB/T 2254-1991 机车牵引⽤渗碳硬齿轮⾦相检验标准(6) 轴承钢1. GB/T 3086-2008 ⾼碳铬不锈轴承钢2. GB/T 18254-2002 ⾼碳铬轴承钢3. JB/T 1255-2001 ⾼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4. JB/T 1460-2002 ⾼碳铬不锈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5. JB/T 2850-2007 Cr4Mo4V⾼温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6. JB/T 6366-1992 55SiMoVA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7. JB/T 7362-1994 滚动轴承零件脱碳层检查⽅法8. JB/T 8881-2001 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9. YB 9-68 铬轴承钢技术条件(7) ⼯具钢1. GB 1298-1986 碳素⼯具钢技术条件2. GB 4462-1984 ⾼速⼯具钢⼤块碳化物评级图3. GB/T 1299-2000 合⾦⼯具钢4. GB/T 9943-2008 ⾼速⼯具钢5. JB/T 7713-2007 ⾼碳合⾦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6. JB/T 8420-2008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7. JB/T 9129-2000 60Si2Mn钢螺旋弹簧⾦相检验8. YB/T 5058-2005 弹簧钢、⼯具钢冷轧钢带9. ZBJ 36003-1987 ⼯具热处理⾦相检验标准(8) 零部件专⽤标准1. CJ/T 31-1999 液化⽯油⽓钢瓶⾦相组织评定2. JB 3782-1984 汽车钢板弹簧3. JB/T 5664-2007 重载齿轮失效判据4. JB/T 6720-1993 内燃机进、排⽓门⾦相检验5. JB/T 8118.2-1999 内燃机活塞销⾦相检验6. JB/T 8837-2000 内燃机连杆螺栓⾦相检验7. JB/T 8893-1999 内燃机⽓门座⾦相检验8. JB/T 9730-1999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9. QC/T 521-1999 汽车发动机⽓门挺杆技术条件⼆、铸铁(1) 基础标准1. GB/T 7216-2009 灰铸铁⾦相检验2. GB/T 8491-2009 ⾼硅耐蚀铸铁件3. GB/T 9437-2009 耐热铸铁件4. GB/T 9441-2009 球墨铸铁⾦相检验5. JB 3021-1981 稀⼟镁球墨铸铁等温淬⽕⾦相标准6. JB/T 2122-1977 铁素体可锻铸铁⾦相标准7. JB/T 3829—1999 蠕墨铸铁⾦相8. TB/T 2255-1991 ⾼磷铸铁⾦相(2) 零部件专⽤标准1. JB/T 9745-1999 内燃机硼铸铁单体铸造活塞环⾦相检验2. JB/T 2330-1993 内燃机⾼磷铸铁⽓缸套⾦相检验3. JB/T 5082.1-2008 内燃机⽓缸套硼铸铁⾦相检验4. JB/T 6290-2007 内燃机简体铸造活塞环⾦相试验5. JB/T 6016.1-2008 内燃机活塞环⾦相检验第1部分:单体铸造活塞环6. JB/T 6016.3-2008 内燃机活塞环⾦相检验第3部分:球墨铸铁活塞环7. JB/T 6954-1993 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质量检验和评级8. QC/T 28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相标准9. QC/T 555-2000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相检验10. TB/T 2448-1993 合⾦灰铸铁单体铸造活塞环⾦相检验11. YB/T 4052-1991 ⾼镍铬⽆限冷硬离⼼铸铁轧辊⾦相检验三、表⾯处理1. GB/T 4677.6-1984 ⾦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法截⾯⾦相法2. GB/T 5929-1986 轻⼯产品⾦属渡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法3. GB/T 6462-2005 ⾦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4. GB/T 9790-1988 ⾦属覆盖层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和努⽒显微硬度试验5. GB/T 11250.1-1989 复合⾦属覆层厚度的测定⾦相法6. 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属层⾦相检验⽅法7. JB/T 6075-1992 氮化钛涂层⾦相检验⽅法四、铝合⾦(1) 基础标准1. GB 10852-1989 铸造铝铜合⾦晶粒度2.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3. GB/T 3246.1-2-2000 变形铝及铝合⾦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法4. GB/T 3246.2-2000 变形铝及铝合⾦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法5. GB/T 7998-2005 铝合⾦晶间腐蚀测定⽅法6. GB/T 8014.1 -2005 铝及铝合⾦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7. GB/T 8014.2 -2005 铝及铝合⾦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法第2部分质量损失法8. GB/T 8014.3 -2005 铝及铝合⾦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法第3部分:分光束显微镜法9. GB/T 8733-2000 铸造铝合⾦锭10. GB/T 10849-1989 铸造铝硅合⾦变质11. GB/T 10850-1989 铸造铝硅合⾦过烧12. GB/T 10851-1989 铸造铝合⾦针孔13. GB/T 15115-94 压铸铝合⾦14. JB/T 7946.1-1999 铸造铝合⾦⾦相.铸造铝硅合⾦变质15. JB/T 7946.2-1999 铸造铝合⾦⾦相.铸造铝硅合⾦过烧16. JB/T 7946.3-1999 铸造铝合⾦⾦相.铸造铝合⾦针孔17. JB/T 7946.4-1999 铸造铝合⾦⾦相.铸造铝铜合⾦晶粒度18. QJ 1675-1989 变形铝合⾦过烧⾦相试验⽅法(2) 零部件专⽤标准1. GB 3508-1983 内燃机铸造铝活塞⾦相检验标准2. JB/T 6289-2005 内燃机铸造铝活塞⾦相检验3. JB/T 8892-1999 内燃机稀⼟共晶铝硅合⾦活塞⾦相检验4. QC/T 553-2008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相检验五、铜合⾦1. GB/T 10119-2008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2. GB/T 10567.2-2007 铜及铜合⾦加⼯材残余应⼒检验⽅法氨薰试验法3. JB/T 5108-91 铸造黄铜4. JB/T 9749-1999 内燃机铸造铜铅合⾦轴⽡⾦相检验5. QC/T 281-1999 汽车发动机轴⽡铜铅合⾦⾦相标准6. QJ 2337-1992 铍青铜的⾦相试验⽅法7. YS/T 335-1994 电真空器件⽤⽆氧铜含氧量⾦相8. YS/T 336-1994 铜、镍及其合⾦管材和棒材断⼝检验法9. YS/T 347-2004 铜及铜合⾦平均晶粒度测定⽅法10. YS/T 449-2002 铜及铜合⾦铸造和加⼯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法六、粉未冶⾦及硬质合⾦1. GB 3488-1983 硬质合⾦-显微组织的⾦相测定2. GB/T 3489-1983 硬质合⾦孔隙度和⾮化合碳的⾦相测定3. GB/T 9095-2008 烧结铁基材料渗碳或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测定及其验证4. GB/T 10425-2002 烧结⾦属摩擦材料表观硬度的测定5. JB/T 2798-1999 铁基粉末冶⾦烧结制品⾦相标准6. JB/T 9137-1999 烧结⾦属摩擦材料⾦相检验法七、有⾊合⾦及稀有⾦属1. CB 1156-1992 锡基轴承合⾦⾦相检验2. GB/T-4197-1984 钨钼及其合⾦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定⽅法3. GB/T 1554-1995 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法4. GB/T 4194-1984 钨丝蠕变试验,⾼温处理及⾦相检查⽅法5. GB/T 4296-2004 变形镁合⾦显微组织检验⽅法6. GB/T 4297-2004 变形镁合⾦低倍组织检验⽅法7. GB/T 5168-2008 α-β钛合⾦⾦⾼低倍组织检验⽅法8. GB/T 6611-2008 钛及钛合⾦术语和⾦相图谱9. GB/T 8756-1988 锗单晶缺陷图谱10. GB/T 8760-2006 砷化镓单晶位错密度的测量⽅法11. GB/T 13810-2007 外科植⼊物⽤钛及钛及钛合⾦加⼯材12. GB/T 13818-1992 压铸锌合⾦13. GB/T 5594.8-1985 电⼦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法显微结构的测定14. QC/T 516-1999 汽车发动机轴⽡锡基和铅基合⾦⾦相标准15. QJ 2917-1997 钛及钛合⾦⾦相检验⽅法16. YS/T 370-2006 贵⾦属及其合⾦的⾦相试样制备⽅法⼋、⾼温合⾦相关标准1. GB/T 14999.1-1994 ⾼温合⾦棒材纵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2. GB/T 14999.2-1994 ⾼温合⾦横向低倍组织酸浸试验法3. GB/T 14999.3-1994 ⾼温合⾦棒材纵向断⼝试验法4. GB/T 14999.4-1994 ⾼温合⾦显微组织试验法5. GB/T 14999.5-1994 ⾼温合⾦低倍⾼倍组织标准评级图谱6. YB 4093-1993 GH4133B合⾦盘形锻件纵向低倍组织标准九、其他有关标准1. DL/T 884-2004 ⽕电⼚⾦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2. 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介绍3. GB/T 3203-1982 渗碳轴承钢技术条件4. GB/T 4340.1-2009 ⾦属材料维⽒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法5. GB/T 4340.2-1999 ⾦属维⽒硬度试验2:硬度计的检验6. GB/T 4340.3-1999 ⾦属维⽒硬度试验3:标准硬度块的标定7. GB/T 5612-2008 铸铁牌号表⽰⽅法8. GB/T 8063-1994 铸造有⾊⾦属及其合⾦牌号表⽰⽅法9. GB/T 15749-2008 定量⾦相测定⽅法10. GB/T 17359-1998 电⼦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法通则11. GB/T 17360-1998 钢中低含量Si、Mn 的电⼦探针定量分析⽅法12. GB/T 18876.1-2002 应⽤⾃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属中⾦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法第1部分:钢和其它⾦属中夹杂物或第⼆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2010年12⽉15⽇。
硬质合金η相金相形貌
硬质合金η相金相形貌
王元瑞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 200437)
材料:YG10圆棒
处理情况:挤压→脱脂→烧结→加压
浸蚀剂:新配20%铁氰化钾和20%氢氧化钾水溶液,浅浸蚀5s
图1 放大倍数:100× 图2 放大倍数:1000×
组织说明:显微η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褐色。
图3 放大倍数:100× 图4 放大倍数:1500×组织说明:点状η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褐色,为一种贫碳或称为脱碳相,性脆且硬。
图5 放大倍数:100× 图6 放大倍数:50×
图7为图6中η相放大放大倍数:200× 图8为图6中η相放大放大倍数:500×
组织说明:图中出现两部分η相,密布小块状η相出现在圆棒的表面,此系原始W粉已氧化,经混粉时碳含量配比未达到规定要求,烧结时出现η相。
稍向里W粉局部氧化,使η相呈深色长条形和星形,表面原始W粉已经氧化严重、混粉,烧结时缺碳严重,以致形成这种严重的η相缺陷。
硬质合金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
硬质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熔融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0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08]154号)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8]242号)文件精神,由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硬质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熔融法》国家标准,计划号:20082168-T-610;完成年限:2009年。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2008年12月,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到“《硬质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熔融法》国家标准”的制订任务后,组织了专题会议,制订了工作计划,确定了赵永昌为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接受任务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与进度安排,并且通过Inter网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与收集。
鉴于目前该方法使用的标准试样尚没有国家(或行业)级的标准物质,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人工合成试样的配制与标定,着手绘制标准曲线和本方法标准的验证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于2009年4月形成了该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09年4月20~23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重庆市召开了《硬质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熔融法》等国家标准预审/讨论会。
来自全国有色稀有金属、粉末冶金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株州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抚顺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12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硬质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熔融法》国家标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及建议(具体内容见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
根据意见及建议修改后于2009年9月形成标准送审稿;计划于2009年11月召开标准审定会,形成报批稿上报。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清晰)
冰醋酸硝酸水溶液 图 3-15
200
冰醋酸双氧水溶液 图 3-16
82
Pb-50%Sn 合金的显微组织
Pb-20%Sb 合金的显微组织
生的铅基固溶体(α)加共晶体(α十β) ,图 3 一 16 为 Pb 一 Sb 系中的过共晶合金,其组 织为初生晶体(Sb)加共晶体(α十 Sb) 。 初生晶体的形态与其本质和数量有关。纯金属及其固溶体的初晶组织形态一般呈树枝 状,在不同截面上可呈完整树枝、部分树枝和卵形排列。对一些金属性较差、晶体结构较复 杂的元素(如 Sb、Si、Bi)或化合物的初生晶体,数量较少时,常具有规则的外形,在不 同截面上可呈现出正方、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如果这些相的量较多时,也可具有树 枝状的形态,但其枝杆边缘仍是规则的,形成 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原因是由于这类初生晶体 的表面张力小,生长速度慢造成的。 在非平衡结晶时,初生晶体数量减少,共 晶体的实际成份偏离原共晶点,形成伪共晶 体。成份靠近共晶点的合金,快冷时甚至来不 及析出初生晶体,即可发生共晶反应,得到全 部伪共晶组织,如图 3—8 I 线所示。若伪共 晶区偏向相
氯化铁盐酸水溶液 图 3-18
75
Cu—65%Sn 合金的不平衡组织
实验七
一、实验目的
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1.掌握利用相图分析二元合金在平衡及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结晶组织的方法; 2.熟悉典型共晶系二元合金平衡组织及非平衡凝固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差异。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本实验所要观察的合金系相图。 2.分析不同成分合金的平衡凝固及非平衡凝固过程以及相应的组织。 3.观察并画出表 3—1 中所列合金的组织示意图,注明各组成物。分析组织与成分的变 化规律。 4.讨论冷却速度对本实验所观察合金结晶过程的影响。 表 3—1 实验用合金的成分、状态和组织 合金系 Pb—Sn 类别 端部固溶体 亚共晶 共晶 过共晶 Pb—Sb 亚共晶 共晶 过共晶 Al—Si Al—Cu Cu—Sn 共晶 共晶 端部固溶体 固溶体 成分(%) Pb—10%Sn Pb—50%Sn Pb—61.9%Sn Pb—80%Sn Pb—8%Sb Pb—11.2%Sb Pb—25%Sb Al—11.6%Si Al—11.6%Si Al—4%Cu Cu—5%Sn 铸态末变质 铸态变质 铸态 铸态 状态 组织及特征
一文看懂金属显微结构分析(附标准原文下载)
一文看懂金属显微结构分析(附标准原文下载)显微结构分析是人们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视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仪器来研究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各种新材料等的显微组织大小、形态、分布、数量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显微组织是指如晶粒、包含物、夹杂物以及相变产物等特征组织。
利用这种方法来考查如合金元素、成分变化及其与显微组织变化的关系:冷热加工过程对组织引入的变化规律;应用金相检验还可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以及失效分析等。
故材料微观结构检查是材料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能源、机电、汽车、交通运输、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家电、医疗、轻工、冶金等。
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目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会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降低塑性、韧性及疲劳极限。
严重时,还会使钢在热加工与热处理时产生裂纹或使用时突然脆断。
非金属夹杂物也促使钢形成热加工纤维组织与带状组织,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
严重时,横向塑性仅为纵向的一半,并使冲击韧性大为降低。
因此,对重要用途的钢(如滚动轴承钢、弹簧钢等)要检查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形状、大小与分布情况。
应用范围: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高速钢、合金钢、模具钢等测试步骤:取样→清洗→镶嵌→研磨→抛光→观察参考标准:ASTM E45-2013 测定钢材夹杂物含量的试验方法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8876.1-2002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它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GB/T 18876.2-2006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2部分:钢中夹杂物级别的GB/T 18876.3-2008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它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3部分钢中碳化物级别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GB/T 30834-2014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扫描电镜法JB/T 9503-2015 仪表轴尖用钴基合金夹杂物的评定方法与等级典型图片:宏观金相组织分析目的:评价压铸件或焊缝是否存在空洞、夹杂,压铸件的组织走向,焊缝是否存在未焊透等明显缺陷。
硬质合金检测
硬度变化一般规律
2.抗弯强度(Rtr)
测量方法:将一个长方形测试棒交叉放在 两个硬质合金支撑圆柱体上并施加逐渐 增加的力直到断裂为止时的最大正应 力.单位 牛顿/毫米2
抗弯强度测试仪器
抗弯强度特点
抗弯强度 常温时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在 90~150MPa之间,并且含钴量越高抗弯 强度越高。
抗弯强度特点
测量方法:将试样置入直流磁场磁场中, 然后磁化到工业饱和.然后使试样完全 去磁所需的反向磁场的大小.
用来度量硬质合金中WC的晶粒度
矫顽磁力(HC)
磁滞回线
矫顽磁力仪器显示
结果显示说明
磁场强度: A/M或KA/M(SI单位) O e(CGS)(奥斯特)
转换关系 O e=1/79.6 A/M
质的含量,也就是取决与钴含量,钴黏 结相中固溶体含量和η 相等因素.
钴含量越高磁饱和强度越高
磁饱和强度特点
其他性能
第三节 金相显微分析
1.显微组织 2.试样制备 3.抛光态检验 4.组织显示及检验
1.显微组织
若各相组织均匀,则合 金的性能越好.
若各相中晶粒大小分布 不均匀,对性能有很大 的影响
湿磨时间越长,湿磨效率越高,HC越大
影响矫顽磁力因素
3.烧结温度与时间 温度越高,时间越长,WC粒度越大,HC越 小,反之成立. 4.CO的均匀分布 同一牌号的合金的矫顽磁力HC随CO的 分散度的增大而增大.(与烧结温度有关)
影响矫顽磁力因素
5.合金总碳 一. 由于合金的总碳不同,CO相溶解的W和C不同,其磁 化曲线发生变化,磁滞回线不同,故 HC不同,当合金 缺碳时,HC的敏感性降低. 二.由于合金的总碳不同,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其WC晶 粒不同,高碳的合金WC晶粒粗,HC偏低,反之亦然. 三.当合金中出现η 相时,合金中有一部分CO不参与碳化 活动,HC偏高
硬质合金η相金相形貌
硬质合金η相金相形貌
王元瑞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 200437)
材料:YG10圆棒
处理情况:挤压→脱脂→烧结→加压
浸蚀剂:新配20%铁氰化钾和20%氢氧化钾水溶液,浅浸蚀5s
图1 放大倍数:100× 图2 放大倍数:1000×
组织说明:显微η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褐色。
图3 放大倍数:100× 图4 放大倍数:1500×组织说明:点状η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褐色,为一种贫碳或称为脱碳相,性脆且硬。
图5 放大倍数:100× 图6 放大倍数:50×
图7为图6中η相放大放大倍数:200× 图8为图6中η相放大放大倍数:500×
组织说明:图中出现两部分η相,密布小块状η相出现在圆棒的表面,此系原始W粉已氧化,经混粉时碳含量配比未达到规定要求,烧结时出现η相。
稍向里W粉局部氧化,使η相呈深色长条形和星形,表面原始W粉已经氧化严重、混粉,烧结时缺碳严重,以致形成这种严重的η相缺陷。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一、概述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技术。
通过对金属样品进行切割、打磨、腐蚀等处理,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取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信息,了解其晶体结构、相组成、晶界分布等重要参数。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在金属材料的研究、制备和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的步骤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金属显微组织检验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需要从金属材料中选取代表性样品,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切割、打磨、腐蚀等处理,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金属的内部结构。
样品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避免引入人为误差,确保样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
2.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金属显微组织检验中常用的观察设备。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焦距等参数,可以观察到金属样品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等信息。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光源和对比度,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3. 显微照相显微照相是金属显微组织检验中记录观察结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显微镜与照相机连接,并使用适当的照明和曝光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显微照片。
显微照片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也可以作为科技论文和专利申请的重要依据。
4. 图像处理与分析图像处理与分析是金属显微组织检验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显微照片进行增强、滤波、分割等处理,以提取出更多的显微组织信息。
同时,还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照片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测量晶粒尺寸、计算晶界长度、统计相组成等。
三、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的应用领域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相组成、晶界分布等信息,从而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清晰)
图 3-13
Al-Si 合金系的伪共晶区
图 3-14
Al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 成分位于共晶线上共晶点左侧和右侧的合金分别称为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 这些合金在 冷却时先结晶出初生晶体,当冷到共晶温度时,剩余液相的成分变到共晶点;即发生共晶反 应形成共晶体:故其凝固后的组织为初生晶体加共晶体。合金成分距共晶点愈近时,组织中 的初生晶体数量就愈少。凝固后继续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若有固溶度变化,则还将析出二 次相。如图 3-15 为 Pb-Sn 系中的亚共晶合金,其组织为初
第三章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第一节 二元合金平衡(非平衡)显微组织分析
金相显微组织是在金相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的合金内部组成物的直观形貌, 它描述了各组 成物的本质、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特征。这些组成物由不同的相所组成。合金的显微组 织可以是一种相组成的单相组织,也可以是几种相组成的复合组织。 相:是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同一性质、并与其他部分在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 部分。 相图:是研究不同成分合金相平衡关系的一种图形。 组织:用肉眼或显微镜所观察到的不同组成相的形状,分布及各相之间的组合状态。 平衡组织:合金经缓慢冷却后具有的显微组织。 非平衡组织:合金经快冷后具有的显微组织。 二元合金:由两种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二元合金。 固溶体:以合金某一组元为溶剂,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它组元原子(溶质)所组成的异 类原子混合的结晶相,结构保持溶剂元素的点阵类型,其实质是固态溶液。 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 共晶转变:具有 E 点成分的液相,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 即 M 点成分的α相与 N 点成分的β相。 包晶转变:由一个固相与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晶内偏析(枝晶偏析) :在一个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晶内偏析。 离异共晶:当不平衡共晶体量很少时,其中与初生晶体相同的相,常与初生晶体连成一 片,不能分辩,而共晶体的另一相则留在枝晶间,这种形式的共晶组织称离异共晶。 伪共晶: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在快冷时,初生晶体数量减少,共晶体的实际成分偏离原 共晶点,形成伪共晶,成分靠近共晶点的 合金,快冷时,甚至来不及析出初生晶体 即发生共晶反应,得全部共晶体。这种由 非共晶成分的合金而获得全部共晶体的组 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脱溶:由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种固相 的过程,称脱溶,一般脱溶相称为次生相 或次生固溶体,以βⅡ表示。 观察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应根据该合 金系的相图,分析合金在平衡及非平衡冷 却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相及组织组成物。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0]57号)文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4号)文的要求,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修订国家标准《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该项目编号为20110700-T-610。
按计划要求,本部分完成时间为2012年。
2.起草单位情况和主要工作过程
2.1起草单位情况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是享誉国际的钨粉末、硬质合金及精密刀具制造综合企业。
具备年产9000吨/钨粉、碳化钨粉、2500吨合金棒材、1000吨矿用合金、600万支硬质合金整体刀具、4000万支PCB硬质合金微型刀具和1200万片数控切削刀片的综合生产规模。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先后自主实施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内的21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和2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完成省、市及企业级技术课题300多项,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申请专利32项(获批24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材及其精密刀具专有制造技术。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于2010年负责制定了《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第2部分:标准试块的制备和校准》国家标准,《硬质合金钴粉中硫和碳量的测定红外检测法》国家标准以及《超细碳化钨粉》国家标准,于2011年负责制定了《碳化钨粉安全生产规程》强制性国家标准。
2.2主要工作过程
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发布至今已有近三十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检测设备升级、对材料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为作好本部分的制定工作,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了专门的《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通过技术查询、市场调查等方式对此标准进行了重新审查,对当前测试水平及质量水平进行了充分论证,于2012年5月形成了国家标准《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草案稿,并发送到业内相关企业征求意见。
2013年8月27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本部分的讨论会。
来自全国有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注成科技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8家单位的10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对本部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编制小组根据讨论的意见,形成了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和标准预审稿。
2013年11月5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在广西省桂林市召开了该标准的预审会。
来自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国家钨材料工程中心、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自贡长城硬面材料有限公司、西安瑞福莱钨钼有限责任公司、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的17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对本标准(预审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主要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1.部分章节增加编号;
2.将6.1.2中的“采取”改为“采用”;
3.将6.1.3.3中的“作为导电介质”改为“增加导电性”;
4.将6.1.6.4中的“酒精为基”改为“酒精为主要成分”;
5.将
6.1.
7.2中的“更”改为“尤”;
6.将6.2.1.3中“WC晶粒被腐蚀速率不同”改为“WC晶粒被腐蚀速率是不
同的”;
7.将6.2.1.4中的“连接”改为“安放”。
编制小组根据预审会的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论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2.1.1符合性
本着与时俱进、切合实际、促进科技进步、满足市场要求,获取最大社会综合效益的基本原则。
本部分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规则编写。
2.1.2适用性
本部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遵循满足用户需求、技术内容合理、检验方法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及相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对国内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满足各方的使用需求。
2.1.3先进性
现行国标制定于1983年,随着我国硬质合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其显微组织金相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国内外生产企业和检测单位检测的需要,本部分等同采用ISO4499-1:2008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对现行国标修订,对每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描述,更加严谨,实践指导性更强。
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2.1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α-相、β-相、γ-相予以了定义:
a)α-相:碳化钨。
b)β-相:粘结相(如:以Co、Fe、Ni为基)。
c)γ-相:具有立方晶格的碳化物(如TiC、TaC),此碳化物可以以固溶体形式
包含其他碳化物(如WC)。
2.2.2仪器和设备
本部分对金相测定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了说明:
a)金相显微镜:放大倍率应达到1500倍。
b)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应超过1500倍。
c)制备试样的设备。
2.2.3金相制样
新制定的国标对金相制样的各个步骤及控制点切割、镶样、磨样、精磨、抛光、清洁都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描述,弥补了原国标该部分的缺失,避免了由于操作失误或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测量结果误差和无法统一对比,对硬质合金显微组
织金相检测的实践指导性大大加强。
2.2.4腐蚀
本部分对试样腐蚀所使用的腐蚀剂成分以及腐蚀条件等进行了规定,如表1所示:
2.2.5其他内容
本部分列示了α-相(碳化钨)各晶粒等级的光学和扫描电镜照片,使其更为直观。
三、标准水平分析
3.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部分等同采用 ISO4499-1:2008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
3.2国际和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本部分是根据我国实际检测情况制定的,等同采用 ISO4499-1:2008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适合我国国情,标准简练、操作性强,其整体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与现有标准及制订中的标准协调配套情况
本部分与现有制订中的标准无交叉重复。
3.4涉及国内外专利及处置情况
本部分没有涉及国内外专利。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部分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一致性,无冲突之处。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六、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无。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部分发布后代替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十、预期效果
本部分的修订实施有利于提高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的测量准确度、可比性、一致性。
修订后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各生产企业的检测技术水平,便于生产,宜于应用。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标准编制组
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