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尿潴留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王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尿潴留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王哲
发布时间:2023-07-02T08:21:56.412Z 来源:《大健康》2023年5期作者:王哲
[导读]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在产后尿潴留产妇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定10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并将产妇设置成实施单一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的观察组。
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
结论:产后尿潴留产妇在采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产妇产后尽快恢复,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献县人民医院河北献县 062250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在产后尿潴留产妇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定10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并将产妇设置成实施单一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的观察组。
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
结论:产后尿潴留产妇在采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产妇产后尽快恢复,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治疗仪;尿潴留;应用效果
产后尿潴留是产妇产后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即在分娩后的6小时内出现膀胱充盈且存在憋胀感,膀胱内残留尿量超过100毫升,产妇无法自主排尿[1]。
产后尿潴留不但有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而且还会使产妇出现不适感,影响产妇的宫缩,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妇产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2]。
为了避免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
现对比不同干预手段应用在产后尿潴留产妇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产妇一般资料(表1)。
表1产妇一般资料对比(,[n]%)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早期盆底功能训练。
(1)盆底肌训练。
指导产妇保持仰卧体位,待其呼吸平稳之后指导其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同时保证尿道、会阴和肛门处于收缩状态,时间控制在10秒,之后呼气,在此期间的保持会阴和肛门处于放松状态,时间控制在8秒,反复重复该动作,时间为10分钟,每天进行20分钟。
(2)放松训练。
对产妇的腹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使其臀部、腹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每天两次。
(3)腹部肌肉训练。
指导产妇进行桥式运动10秒,之后休息5秒,重复该运动5分钟,每天进行10分钟。
连续训练30天。
观察组: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仪。
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一致,同时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
在治疗之前告知产妇训练的感觉强度与需要注意的内容,将仪器打开之后采用湿毛巾清洁产妇骶部和腹部,并在电极片上均匀涂抹耦合剂,并将其放置在产妇的骶部两侧和耻骨连接部位的上方,以产妇的耐受性调节训练强度,将频率逐渐增加到800赫兹,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连续治疗30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8.44±0.10)h、恶露持续时间(15.23±2.35)d、住院时间(15.56±2.23)d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8.40±0.10)h、恶露持续时间(23.44±2.30)d、住院时间(28.55±2.20)d,(P<0.05)。
表2比较临床相关指标()
2.2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2.66±0.14)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2.58±0.20)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2.59±0.22)分与对照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2.65±0.20)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2.54±0.30)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2.61±0.15)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0.54±0.05)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0.40±0.02)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0.49±0.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1.70±0.15)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1.61±0.20)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1.59±0.18)分,(P<0.05)。
表3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
2.3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50例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器官脱垂、泌尿系统感染占比4.00%(2/50)、0.00%(0/50)、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50例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器官脱垂、泌尿系统感染占比12.00%(6/50)、6.00%(3/50)、8.00%(4/50),(P<0.05)。
表4比较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多种因素都会导致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主要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阴道壁和盆底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其比较松弛,致使尿道和膀胱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再加上会阴撕裂,致使膀胱括约肌支配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膀胱括约肌紊乱,对盆底功能产生损伤,最终导致产妇产后无法自主排尿。
由此可见,盆底肌损伤是引起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因素。
要想避免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应给予产妇盆底肌功能训练高度重视[3]。
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就是产妇有意识的收缩盆底肌,提升肌肉的收缩功能和肌张力,为肌肉强度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预防发生膀胱器官脱垂等情况,给产妇产后阴道收缩能力和盆底肌张力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产妇在分娩时,由于胎儿会挤压产妇膀胱壁,生理性改变膀胱,使膀胱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其出现功能性障碍。
产后通过会阴收缩训练,使膀胱无意识的收缩,挤压膀胱,有效改善膀胱暂时性收缩困难的情况[4]。
在妊娠阶段会导致产妇腹壁肌肉处于扩张状态,致使腹壁肌肉松弛无力,使膀胱储存量增加,减小腹壁对膀胱壁的压力,尿量增加的同时还会减弱腹部感受压力,使膀胱内聚集大量的尿液。
产后通过腹部肌肉训练能够显著增强腹部肌力,增大膀胱压力,使膀胱排空速度得以加快。
通过开展尿道和肛门括约肌收缩训练,有效预防发生尿道口关闭不紧等情况,避免出现漏尿等情况,而且还能够有效调节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使膀胱生理性改变得以减轻,为增强膀胱括约肌收缩能力提供有条件[5-6]。
由此可见,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在产妇产后尿潴留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康复治疗仪能够有效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采用电刺激使由于挤压的神经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有效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使神经传导通路兴奋性增加,显著增强膀胱括约肌和尿道扩约肌的收缩能力,促进产妇自主排尿,降低盆底肌肉的痉挛程度,有效缓解下尿路功能异常情况,有效提高产妇自主排尿能力[7-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
治疗前,观察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与对照组产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排尿困难评分、无法自主排尿评分、尿道黏膜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
观察组50例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器官脱垂、泌尿系统感染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0例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器官脱垂、泌尿系统感染占比,(P<0.05)。
充分说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联合康复治疗仪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张力和盆底功能,重新建立神经细胞的传导通路,有利于恢复产妇的排尿反射,给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结论
总而言之,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联合康复治疗仪在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加快产妇产后康复速度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怡.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2,35(12):168-170.
[2]杨非.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尿潴留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2):133-134.
[3]燕伟超,孙志贤.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联合康复治疗仪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195-197.
[4]陈丽华,陈芳.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自主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01):172-174.
[5]曾丽华,周媛.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尿潴留、首次排尿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05):177-178.
[6]霍静.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预防产后尿潴留的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1):30+35.
[7]孔艳芳.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预防产后尿潴留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1):51+53.
[8]姬春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8,27(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