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闫秀强(1984-),男,陕西千阳人,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生
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管理等工作。

收稿日期2014-04-02
林业特色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方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千阳县要以千湖水面风光为依托,以生态观光、登山狩猎、休闲度假、黄土风情为特色,以旅游开发为重点,以开发求发展,充分挖掘潜力,突出开发重点,整体推进,分期实施,加快重要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客源市场,实现特色生态旅游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为拉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千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原交错,地形地貌独特,既有森林茂密,又有碧波荡漾的湖泊,加上诸多寺庙、道观散布其间,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为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1.1千湖风景区风光独特
千湖是陕西省最大的人工湖,有水面17.8km 2
,85%的
水面在千阳县境内。

景区两岸群山环抱,逶迤起伏,植被茂密,田舍交错,恬静明丽;湖面辽阔,水质清澈,微波起伏,水天一色。

以千湖为依托,千阳县建立了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千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多方筹集资金逾1亿元,建成了南岸的门户区、民俗园、观鸟平台等景区,生态观光型游览线路基本形成。

通过对外招商引资,陕西卓越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累计栽植大扁桃逾466.67hm 2,农林生态观光体验区域初具规模。

根据民间传说,准备开发秦王藏身的洞穴和铸剑的作坊遗址。

经调查,纸坊湾一带发现地热资源,因此千湖湿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唐家山风景区引人入胜
位于南山,距县城17km ,大部分为国有唐家山林场所有,面积1533.33hm 2。

景区柏树成片,森林茂密,极目远眺,爽心悦目。

古刹启觉寺附近,古柏参天,松林参差、遮天蔽日,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省旅游局专家曾赋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瓣”给予盛赞。

景区内还有双天井、仰天池、一线天、龙泉、石沟、卧虎等天然景观,是生态观光、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1.3莲花山风景区独树一帜
位于北山,距县城39km ,属于国有高崖林场,总面积
3533.33hm 2。

区内森林植被茂密,生态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物栖居繁衍,野猪、野兔、野鸡成群出没,金钱豹、草鹿等
时有发现。

莲花山狩猎场自开业运行以来,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

1.4红土坡风景区坡耕文化底蕴深厚
位于南寨半山林场,距县城15km 。

区内有大沟水库、城墙岭、红土坡寺庙群、马鞍山、马蹄山、前殿、立马寨、倒回庙、甘树枝庙等历史遗迹。

人工刺槐林、飞播油松林蔚为壮观,风光独特,是登山、观光、垂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5大山梁风景区等具有潜在优势
位于县城南龟山之顶,距宝鸡30km ,新、老公路相夹,面积逾2666.67hm 2。

区内槐林无边无际,地势平担,是建设别墅群、避暑、观光、休闲娱乐的天然宝地,极具开发价值。

此外,诸多生态资源亟待开发。

位于柿沟乡南山的清凉山,水沟镇的清凉洞和燕及墓,草碧上店沿线区内的石鱼沟等生态景观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2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经营现状2.1千湖风光独具魅力但开发阻力大
千湖浩大的水面、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对久居闹市渴望回归自然的都市人群来说,是极为理想的选择。

但由于其属于宝鸡人饮水源保护地,发展水面旅游观光项目十分困难。

2.2原始黄土风光资源丰富开发速度慢
位于国有唐家山林场的诸多景点如莲花山、红土坡、大山梁多姿多彩的天然生态、原始群落、黄土风光,以其登山、观光、狩猎等户外活动,深受城镇游客的欢迎,但由于融资困难进展缓。

2.3文化底蕴深厚但宣传推介氛围不足
千阳俗称“三贤故里”,历史遗存的燕伋望鲁台、燕伋墓等今日犹存,是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课堂。

但开发资金不足,对外推介宣传力度不大,致使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发展速度较慢。

2.4管理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千阳县森林生态旅游业尚属起步阶段,资源未能得到规模开发和利用,旅游尚未成为主导产业,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还很不健全,游客数量少,逗留时间短。

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市场链,尚未形成体系。

同时管理层面和从业人员思想意识滞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缺乏大手笔、大思路。

3林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独一无二。

千阳县距宝鸡市34km ,宝中铁路、宝平公路、陇风公路、千灵公路横贯东西,宝汉高速公
摘要通过对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经营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对加快推进当前林业生态旅游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有利条件;发展思路;开发对策;陕西千阳中图分类号S78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199-02
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闫秀强1王宏涛2
(1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千阳721100;2千阳县林业局)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9期199
. All Rights Reserved.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9期
(上接第198页)
商品林采伐管理存在一定的影响。

林权是物权,受物权法保护,林权权利人享有处置权、受益权等权利。

商品林采伐政策应作调整,与市场经济相衔接,放开商品林的采伐,要尊重林权权利人意愿,充分提高林地生产率,以工艺成熟为主要依据[1-2]。

放开商品林的采伐,一是思想上要解放,1982年
泾县分山到户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就有人担心群众把树砍完,但经过逾20年,分山到户的山场林木仍保持郁郁葱葱。

二是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认为荒山造林是政府及林业部门的责任,之后政府实施了“五八”绿化规划及二次创业,林业部门上门做工作动员造林,目前人们争先恐后荒山承包,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抢荒山造林的现象。

三是有利于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受采伐限额影响,同一个小班林木采伐不能同时作业,影响了林业的规模经营,另外木材价格受市场、下达木材生产计划等制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3-4]。

5参考文献
[1]陈翠云.河南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J].河南农业科学,1987(11): 23-24.
[2]黄水生,姜爱萍,李志萌,等.东江源区森林水源涵养、吸收二氧化碳
和释放氧气价值核算[J]江西农业学报,2009(12):176-177. [3]徐有琪,潘正良,陈德传,等.浅述开发利用生态能源促进林业可持续
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7-37.
[4]杨瑞俊.对彭阳县森林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 177-179.
路在千阳县留有3个出入口,为发展旅游业带来更为快捷方便的交通条件。

从全省旅游布局看,千阳县位于西安、宝鸡北部旅游热线上,是游客途经法门寺、凤翔东湖等景点到关山草原、龙门洞的必经之地,在全省旅游网络中,与关山构成重要的西线分支,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优势。

随着宝鸡旅游名市的建设必将给千阳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色,莲花山、唐家山的神奇,黄土窑洞的原始风情都为千阳县独有,是都市现代人群返朴归真、享受自然、感今怀古、荡涤心灵的世外桃源,独具魅力。

三是依托名城客源广泛。

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兰洲、平凉、银川、汉中、广远等大中城市为依托,客源市场稳定广阔。

据专家预测,2015年前来千阳县观光休闲的人数为20万人次,到2020年将达到50万人次。

旅游收入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2020年估计达到1.5亿元。

四是政策创造机遇。

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政策,为千阳县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4开发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
按照省市旅游发展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千阳”的总体目标,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山狩猎场、燕伋望鲁台、乡村游四大名片建设为载体,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景区建设、宣传促销、产品开发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千阳县地域特色,集湿地考察、野外狩猎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逐步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定位要准。

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工作思路,依托项目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逐步开发,迅速推出千阳县独特的生态旅游产业品牌,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生态旅游线路设置要广。

从全县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分析,考虑到主流游客不同年龄层次的兴趣不同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观景为起点,辐射县境内各旅游景点,分别设计一日游和二日游路线。

5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5.1拓宽投入渠道,广泛开展引资招商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先导作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投入的新机制[3-4]。

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将林业重点项目与千阳县的生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项目资金捆绑、定点定投等形式,筹集开发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

提倡和支持集体、个人在全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5.2创新发展思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要纳入全县国土整治、开发和综合利用整体规划,留足发展空间;景区建设要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生态观光吸引都市人的眼球,提高千阳县生态旅游业知名度。

5.3完善机制创新,大力吸引专业人才
采取招商引资、规划立项、工程捆绑、收益转让等有效形式,形成全社会投资建设的良好氛围。

全面落实“谁投资、谁受益”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界人士积极投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

实行部门项目捆绑,聚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加快生态旅游建设进程。

加强文化旅游局的管理职能,做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亟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5-6]。

5.4重视宣传推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一是加大以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吸引各方游客;二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村、农家乐、森林探险、休闲娱乐等旅游精品,让各方游客吃得尽兴、玩得开心、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三是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如举办“三贤故里槐花节”、“核桃文化节”等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和农耕文化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扩大千阳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掌握市场动态,吸纳各方信息,把千阳县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6参考文献
[1]芬内尔.生态旅游/旅游管理译丛[M].张凌云,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04.
[2]魏小安,张凌云.共同的声音:世界旅游宣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04.
[3]张凌云.生态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4]孙志国,刘之杨,钟儒刚,等.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
态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2(11):169-172.
[5]刘丽丹,苏杰.宁夏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农
业科技,2008(4):69-71.
[6]裴得鹤.青海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255,263.
2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