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副坝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1.前言
大伙房除险加固工程中三副坝的帷幕灌浆工程,因为地质条件较复杂,与前期的灌浆工程地质条件不相符,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第七块混凝土盖板(⑦单元)进行帷幕灌浆试验工作,确定灌浆参数,共布置了14个灌浆孔(包括1个导孔,1个检查孔)。
帷幕灌浆试验完成的外业试验工作量详见下表。
帷幕灌浆试验工作量统计表
2.地质简况
该试验段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
从导孔、检查孔钻取的岩芯鉴定可知,主要岩性为全风化、强风化的花岗片麻岩。
局部夹辉绿岩脉或石英岩脉。
花岗片麻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
节理较发育,呈张开~微张状态,节理面有黄色水锈、白色的钙质薄膜,呈平直粗糙~起伏粗糙状态,节理连通性较好。
岩芯一般呈柱状、短柱状、碎块状。
3.帷幕灌浆孔的布置、孔向与孔深的确定
帷幕灌浆试验在EL130.5平台上,钻孔设在第七单元,孔间距为1.50m,检查孔位于FW7-8与FW7-9之间。
帷幕灌浆试验孔孔向全部采用铅直孔。
孔深控制在基岩下8m,并达到设计帷幕线底线。
由于混凝土盖板厚度不同,孔深也不同。
孔深一般在9.10m~9.50m。
4.帷幕灌浆试验施工工艺
(1)帷幕孔的灌浆次序
灌浆施工次序的原则是逐渐缩小孔距,即钻孔逐渐加密。
逐渐加密的优点是:浆液逐渐挤密压实,可以促进灌浆帷幕的连续性;能够逐序升高灌浆压力,有利于浆液的扩散和提高浆液结石的密实性;根据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和透水率的分析,可起到反映灌浆情况和灌浆质量的作用,为增、减灌浆孔提供论据;减少邻近孔串浆现象,有利于施工。
本次灌浆试验根据设计意图采用单排孔帷幕,其施工次序是:首先钻灌第I次序孔,然后钻灌第II次序孔,最后钻灌第三次序孔。
(2)灌浆施工方法
本工程设计要求帷幕灌浆孔孔深为基岩下8m。
为此,将全孔分为两段钻灌,段长:上段为2m,下段为6m。
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式分段灌浆。
具体方法将孔口设置孔口封闭器,自上而下分段钻进,逐段灌浆不待凝。
灌下段时上段自行复灌。
射浆管距离孔底一般不大于0.5m。
施工顺序为:
第一段钻进洗孔压水灌浆第二段钻进洗孔压水灌浆封孔
钻孔:设孔口管的帷幕孔,钻孔前均先埋设孔口管,并待凝24h
后进行钻孔。
I序孔(为导孔)孔径75mm,开孔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
孔底偏差不得大于12cm。
孔内残留岩芯或沉淀物厚度不得大于20cm,岩芯取获率弱风化岩要求大于80%,局部岩石破碎或断层部位钻孔岩芯取获率可适当降低。
普通的帷幕灌浆孔不留岩芯,孔径为56 mm,孔位偏差与I序孔同,不大于10cm。
洗孔:洗孔冲洗所用的压力可较灌浆压力稍大,但必须保证岩层或混凝土盖板不发生抬动。
钻孔冲洗后立即连续进行压水、灌浆试验,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在灌浆前重新进行钻孔的冲洗。
要求用清水冲洗,使返水水清,冲洗时间至少20min。
正式压水:导孔、检查孔采用单点法压水,具体做法为:压水压力采用0.3Mpa、0.5Mpa。
在注入率保证稳定后,进行4次注入率的测量。
每10min测读一次流量,当试验结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时,压水试验工作结束,并取最终流量值做为计算值。
①当流量大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
②当流量小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5%。
③连续四次读数,当流量均小于0.5L/min。
简易压水:帷幕灌浆施工时的I、II、III序普通灌浆孔均做简
易压水。
简易压水可在裂隙冲洗后或结合裂隙冲洗进行。
压力为0.3、0.5Mpa。
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仍以透水率表示。
灌浆:
①本次灌浆帷幕为基岩下8.0m,将基岩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灌浆段段长为 2.0m,压力采用0.5Mpa;下段段长为 6.0m,压力采用0.7Mpa。
上段钻灌结束后,不待凝继续钻灌下一段,上一灌浆段自行复灌。
②帷幕灌浆浆液浓度按由稀浆到浓浆顺序逐级变换。
开灌水灰比采用5:1,后根据灌注量情况改为3:1、2:1、1:1、0.8:1、0.6:
1、0.5:1。
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水灰比不变。
④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变浓一级。
⑤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情况越级变浓。
⑥本次帷幕灌浆结束标准确定在第一段0.5Mpa、第二段0.7MPa 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浆即可结束。
⑦灌浆试验区中所进行的试验性灌浆,即作为将来正式帷幕灌浆的一个组成部分,检查孔检查试验区已达到设计帷幕灌浆标准,试验区范围内不再进行第二次灌浆。
封孔:封孔采用机械压力封孔法,全孔灌浆完毕后,下入铁管到钻孔孔底部,用灌浆泵经铁管向孔内泵入水灰比为0.5:1的浓水泥浆,水泥浆由孔底逐渐上升,将孔内余浆或积水顶出,直到孔口换出浓浆为止。
混凝土盖板薄处浅孔可采用人工捣实法封孔。
5.帷幕灌浆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帷幕灌浆试验资料依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和《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泥灌浆监理实施细则》等要求整理。
整理成果见表5.1、表5.2、表5.3、表5.4。
三副坝灌浆孔成果一览表
续表5.1 三副坝开竣工日期:2005年3~4月
校核:曹福制表:洪晓良
三副坝灌浆孔成果一览表
续表5.1 三副坝开竣工日期:2005年3~4月
校核:曹福制表:洪晓良
三副坝灌浆孔成果一览表
续表5.1 三副坝开竣工日期:2005年3~4月
校核:曹福制表:洪晓良
校核:曹福制表:洪晓良
校核:曹福制表:洪晓良
根据以上资料整理,结合工地实际情况,主要试验成果分析如下:(1)由于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盖板与覆盖层、全风化砂胶结,所以单孔的注入量都较大,而I、II、Ⅲ序孔的透水率、注入量也不能严格按照灌浆次序的增加,明显按序降低。
(2)灌浆试验区I序孔中的导孔,进行正式压水试验。
I、II、Ⅲ序普通孔采用简易压水试验。
从I、II、Ⅲ序孔压水试验成果比较,I序孔最大透水率为140.0Lu,最小透水率为4.17Lu,平均透水率为29.44Lu;II序孔最大透水率为62.5Lu,最小透水率为0.83Lu,平均透水率为15.07Lu;Ⅲ序孔最大透水率为80.0Lu,最小透水率为1.17Lu,平均透水率为18.18Lu。
从以上数据看出,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透水率逐渐降低。
但在II、Ⅲ序孔之间体现的不明显,这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的
(3)灌浆试验区由于灌浆次序不同,注入量也不同。
I序孔最大注入量184.47Kg,最小注入量56.48Kg,平均注入量100.04kg。
II序孔最大注入量88.17Kg,最小注入量23.92Kg,平均注入量48.26kg。
Ⅲ序孔最大注入量91.23Kg,最小注入量18.07Kg。
,平均注入量59.735kg。
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注入量也逐渐降低。
但在II、Ⅲ序孔之间体现的也不明显,这也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的。
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透水率与注入量密切相关。
透水率随着灌浆次序孔的加密,透水率由灌浆前I序孔的29.44Lu,II序孔的15.07Lu,III序孔的18.18Lu(为平均值),降低到灌浆后检查孔的2.31Lu。
6.帷幕灌浆试验效果检查
帷幕灌浆孔全部结束后,待凝7d布打检查孔,检查孔布置原则,一般布置在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或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布置在透水率大的灌浆孔附近。
按照每单元至少布1个检查孔,由监理工程师指定布置在两个帷幕灌浆孔之间。
帷幕灌浆质量主要由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来评定。
本次帷幕灌浆质量合格标准为透水率小于3Lu。
帷幕灌浆试验检查孔布置在FW7-6、FW7-7之间,透水率最大为2.50Lu,最小为1.85Lu,平均透水率为2.31Lu,为合格。
7.结论与建议
(1)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所采用的技术参数
压水试验:第一段压力为0.3Mpa,第二段压力为0.5Mpa;
基岩:第一段灌浆压力为0.5Mpa,第二段灌浆压力为0.7Mpa。
可适用于下一阶段的帷幕灌浆施工。
(2)因为盖板下为全风化砂,所以帷幕灌浆施工Ⅰ、Ⅱ序孔开灌水灰比可采用3:1,Ⅲ序孔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以后可根据灌浆实际情况,按技术要求变浓或越级变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