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这篇课文的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花生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生字词。
1. 字音。
- 亩(mǔ):注意韵母是“u”,不要读成“mǒu”。
- 播(bō):声母是“b”,一声。
- 浇(jiāo):三拼音节,不要读成“jiǎo”。
- 吩(fēn):前鼻音,注意读音要清晰。
- 咐(fù):与“付”读音相近,但声调不同。
- 亭(tíng):后鼻音,要读准。
- 慕(mù):不要读成“mò”。
- 矮(ǎi):注意声调是三声。
2. 字形。
- “亩”:上下结构,上面是“亠”,下面是“田”。
- “播”:左右结构,左边是“扌”,表示动作,右边是“番”。
- “浇”: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是“尧”,要写紧凑。
- “吩”: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分”。
- “咐”: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付”。
- “亭”:上中下结构,笔画顺序要正确,先写点、横,再写中间部分,最后写下面的“丁”。
- “慕”:上下结构,下面是“心”字底,中间部分要写得匀称。
- “矮”:左右结构,左边是“矢”,右边是“委”。
3. 字义。
-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在课文中“爱慕之心”表达了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文中父亲吩咐我们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
二、文章结构。
1. 种花生(第1自然段)
- 简洁地交代了种花生的时间、地点和过程。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里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孩子们种花生的积极态度。
2. 收花生(第2自然段)
- 写了花生收获时的情景,“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为下文谈论花生做铺垫。
3. 议花生(第3 - 15自然段)
- 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 姐姐、哥哥和“我”分别说出了花生的好处,如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
- 然后,父亲通过对比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揭示了花生的最可贵之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是很实用。
- 父亲希望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
三、主题思想。
1. 借物喻人。
- 文章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花生的特点来比喻做人的道理。
花生虽然外表平凡,但是内在实用,就像那些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人。
2. 教育意义。
- 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忽视内在的品质。
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写作特点。
1. 详略得当。
- 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写得比较简略,而议花生的部分则详细描写。
这样的安排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即通过议论花生来揭示主题思想。
2. 对比手法。
- 父亲在谈论花生时,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
3. 语言质朴。
- 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
如“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简单的语句就把种花生的过程描述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