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小试身手
1 [ 基础题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O)
2 和CaCl 2 ,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 +2,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则 Ca(ClO) 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1
C.+5 D.+7
2 [ 基础题 ] 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H 3 B.NO
C.NO 2 D.HNO 3
3 [ 基础题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
A.FeCl 2 读作氯化铁
B.MgCl 2 读作氯化镁
C.AgCl 读作氯化银
D.AlCl 3 读作氯化铝
4 [ 提高题 ]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 FeCl 2 —氯化亚铁
② 2Ca 2+ —2 个钙离子
③ O 2 —2 个氧原子
④ Na+1—钠离子
⑤ H 2 O—1 个水分子
⑥ 2H—2 个氢元素
⑦ N02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⑦ D.②⑤⑥⑦
5 [ 基础题 ] 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 4 H 8 O 2 )等物质。

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 88
C.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6 ∶1 ∶4
D.每个分子由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6 [ 基础题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银:____________。

(2)4 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

(3)2 个铝离子: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____________。

(5)+5 价的氮元素:____________。

(6)由 Ca 2+ 和 H 2 PO - 4 构成的磷酸二氢钙:____________。

7 [ 提高题 ]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1200 mg。

如图 3-4-3 所示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回答:
(1)该药片主要为人体补充____________元素和维生素 D 3 。

(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3)每片药片含钙____________mg。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 600 mg 的钙,则她每天需服“钙
尔奇”____________片。

直击中考
8 [ 株洲中考 ] 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NH 3 NO HNO 3
B.N 2 O 4 N 2 O 5 NO 2
C.HNO 3 NO 2 NH 3
D.NO NO 2 N 2 O
9 [ 滨州中考 ] 滨州市邹平特产“长山山药”中含有被医学界称为“药用黄金”的薯蓣皂素,其化学式为 C 27
H 42 O 3 。

下列有关薯蓣皂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薯蓣皂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元素
B.薯蓣皂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
C.薯蓣皂素中含有 21 个氢分子
D.薯蓣皂素由 27 个碳原子,42 个氢原子和 3个氧原子构成
10 [ 雅安中考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硝酸镁—MgNO 3
B.2 个钾离子—2K +
C.3 个氧原子—O 3
D.氧化铝—AlO
11 [ 盐城中考改编 ] 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C 2 H 6 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 9 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3 ∶ 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
12 [ 泰安中考 ]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符合的是()
A.2NH 4+ :2 个铵根离子
B.H 2 O:1 个水分子中含有 1 个氢分子
C.Mg 2+ :1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D.+2CuO: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
13 [ 郴州中考 ]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 个氧分子:____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

(3)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2 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14 [ 内江中考 ]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为 C 15 H 10 N 2 O 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500 g 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详解详析
1 B 解析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有(+2)×1+[x+(-2)]×2=0,x=+1。

2 D 解析四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3、+2、+4、+5。

3 A 解析铁元素常见的有+2、+3两种价态,低价为亚
铁,因此应读作氯化亚铁。

4 C
5 A 解析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

6 (1)Ag (2)4SO2(3)2Al3+
(4)KMnO 4 (5)N +5
(6)Ca(H 2PO 4)2
7
(1)钙 (2)27∶44∶1
(3)600 (4)1 8 C 解析)A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5;B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4、+5、+4;C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5、+4、-3;D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4、+1。

9 A
10 B 解析四个选项中化学用语的正确的写法分别是:Mg(NO3)2、2K+、3O、Al2O3。

11 A 解析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可知,二甲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12 B 解析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A 表示2个铵根离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B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 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D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13
(1)2O 2 (2)Ca
(3)Na 2S +6O 4 (4)2Fe 2+
14 (1)5∶16(2)250 (3)56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
D.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不是物理量,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正确;
C、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错误;
D、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的质量单位,错误。

故选B。

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B.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壶水
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D.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稀释浓硫酸的时候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起到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目的,错误;
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可能会触电,错误;
D.医院里可以用紫外线灯灭菌,正确。

故选D。

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一定可以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等,故错误;
C、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元素
C.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故A正确;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
C、纯净物可由分子构成或离子构成或原子构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故D错。

故选:A。

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
B.除去CO中的CO2———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用食醋
D.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精盐,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除去CO中的CO2可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选项正确;
C、热水瓶胆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无色酚酞在酸性、中性溶液中都不会变色,所以利用无色酚酞只能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D。

6.下列有关化学学习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
【解析】
【详解】
A、在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A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故B错误;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C错误;
D、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气体0.03%,D正确。

故选D。

7.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羊毛衫B.木制桌椅C.纯棉毛巾D.食品保鲜膜(袋)
【答案】D
【解析】A、纯羊毛衫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木制桌椅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食品保鲜膜(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点睛∶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8.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图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
C.测溶液pH D.套橡胶管
【答案】C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插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符合题意;
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插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9.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宜春皮蛋.
B.瑞昌山药
C.南昌炒粉
D.九江茶饼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宜春皮蛋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选项错误;
B.瑞昌山药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选项正确;
C.南昌炒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
D.九江茶饼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

故选B。

10.维生素A有助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A1(C20H30O)和维生素A2(C20H28O)两种。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
C.维生素A1比维生素A2多两个氢原子
D.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A.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A1分子中比每个维生素A2分子中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均为20: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

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氢分子可表示为:1H1.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
和理解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宏微结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1)从微观知宏观
图中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①氟元素的原子比氯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活泼的原因是_____。

②写出11号元素和16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2)从宏观知微观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甲反应的实质是_____;所示反应中,图乙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H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微观变化过程如上图丙所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已知FeCl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从反应的微观实质可以推测出Fe2(SO4)3溶液可以和某溶液反应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氟原子的电子层数少Na2S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Zn + Cu SO4== ZnSO4 + Cu Ba2+、SO42-Fe 2(SO4)3+3 Ba(OH)2=3 BaSO4↓+2 Fe (OH)3↓
【解析】
【详解】
(1)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决定,氟元素的原子比氯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活泼的原因是氟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②化合价与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有关,得电子数等于负价的数值,失电子数等于正价的数值。

11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化合物中显+1价,16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化合物中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2)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图乙所示反应为硫酸铜和锌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Cu SO4== ZnSO4 + Cu;
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H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SO42-;已知FeCl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从反应的微观实质可以推测出Fe2(SO4)3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SO4)3+3 Ba(OH)2=3 BaSO4↓+2 Fe (OH)3↓。

【点睛】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

14.近年来,为更好告知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危险源,各单位都贴出了职业危害告知牌。

某燃气公司的煤气告知牌如图所示。

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从告知牌中可知CO的物理性质为_____(请举出两项)。

煤气是通过固体燃料——煤的干馏获得的,煤的干馏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除了煤以外,另外两种化石燃料为_____。

虽然煤气使用不慎会导致事故,但其主要成分CO却在高炉炼铁中发挥重要作用,请写出高炉炼铁原理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某炼铁厂用97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冶炼得到含杂质3%的生铁质量是_____吨。

【答案】+2 无色、无味(或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变化 石油、天然气 232 Fe O 3CO 2Fe 3CO ++高温 56
【解析】
【详解】
(1)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2)=0;得x=+2;故填:+2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从告知牌中可知CO 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或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故填:无色、无味(或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3)煤气是通过固体燃料,煤的干馏获得的,煤在干馏之后产生了新物质,因此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化石燃料分为三种,统称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煤、石油、天然气;除了煤以外,另外两种化石燃料为石油、天然气。

故填:石油、天然气
(4)虽然煤气使用不慎会导致事故,但其主要成分CO 却在高炉炼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原理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把氧化铁还原成铁单质;其高炉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232 Fe O 3CO 2Fe 3CO ++高温。

故填:232 Fe O 3CO 2Fe 3CO ++高温
(5)解:设理论上可冶炼得到生铁质量为x 。

23
2Fe O +3CO 2Fe +3CO 160
1129780t x (1-3%)⨯⨯高温
160112=9780t x (1-3%)
⨯⨯ x=56t
答:某炼铁厂用97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冶炼得到含杂质3%的生铁质量是56吨。

故填:56 15.碳酸氢铵(NH 4HCO 3),俗称“碳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

NH 4HCO 3可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经检测,这三种物质性质如下:
生成物相关性质
生成物(一)无色无味的液体,常用作溶剂
生成物(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生成物(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呈碱性。

(1)请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请预测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是:碳酸氢铵粉末、熟石灰、食盐、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炭粉、镁条、氧化铜。

预测预测的依据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酸类反应
碳酸氢铵组成里有碳
酸氢根离子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填物质类
别)反应
_____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_____。

如果_____,则预测成立。

【答案】NH4HCO3NH3↑+H2O+CO2↑稀硫酸产生气泡碱铵根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NH4HCO3NH3↑+H2O+CO2↑。

(2)碳酸氢铵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上述物质属于酸的只有稀硫酸,故填稀硫酸;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
碳酸氢铵作为盐,还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碱;
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说明碳酸氢铵组成里有铵根,故填铵根;
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证明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故填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16.今年五一节,重庆再次成为网红城市,刷爆朋友圈。

(1)游客走到火锅店门口,闻到飘香的火锅味,是因为_____;下列火锅食材富含糖类的是_____(填序号)。

A 鲜毛肚
B 莴箫头
C 鹌鹑蛋
D 土豆片
(2)坐两江游船、赏洪崖美景。

游船上使用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天然有机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 塑料救生圈
B 铝合金护栏
C 真牛皮椅套
D 玻璃杯
(3)洪崖洞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里面充入的是_____(填序号)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C A
【解析】
【详解】
(1)游客走到火锅店门口,闻到飘香的火锅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土豆片中富含糖类,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2)真皮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填:C;
(3)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里面充入的是稀有气体,故填:A。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中A、B、C均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做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中,通过试管
②与试管_____的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B实验中的明显错误是_____;C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小明同学对C实验进行了反思,改进装置后又做了D实验,你认为改进后的装置优点之一是_____。

【答案】③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解析】
【详解】
(1)A实验中,通过试管②与试管③的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这是因为②中铁钉和水接触生锈,③中铁钉没有和水接触,不能生锈,故选③;
(2)B实验中的明显错误是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3)实验中过量的红磷没完全反应,打开止水夹后水没有充满集气瓶,C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改进后的装置优点: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18.下图为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

(1)甲图中,打开a、b两个活塞,B中现象不同于A的原因是___;
(2)乙图中,试管中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丙图中,能够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对比实验现象是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B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不会产生倒吸
2223
CO+H O=H CO①②
【解析】
【分析】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木炭和二氧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
(1)甲图中,打开a、b两个活塞,B中现象不同于A的原因是B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不会产生倒吸。

(2)乙图中,试管中溶液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
CO+H O=H CO。

(3)丙图中,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能够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对比实验现象是①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该口服液中的锌是指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葡萄糖酸锌中的碳、
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____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答案】元素72:11或144:220.05%1
【解析】
【详解】
(1)该口服液中的锌强调的是锌元素。

葡萄糖酸锌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22=72:11。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5.0mg
10000mg
×100%=0.05%。

(3)20kg的儿童镁填需要锌的质量为20×0.5mg=10mg,故该儿童需要从口服液中摄取锌的质量为5mg,故需要服用1只口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