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必须设计一个不仅支持所有需求功能,而且还能灵活应变的数据库系统。

但是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够灵活,存在冗余数据或缺乏标准规范等。

因此,要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必须遵循一些规范。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数据库设计规范,以期达到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首先,在数据库设计中,一定要正确地完成实体关系建模(ERM),确定各实体之间的属性和关系。

实体关系建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各实体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这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其次,应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

使用统一的命名方法可以增强数据库表结构的可见性,减少维护成本,提高数据库设计的可维护性。

要遵循的规范包括:字段名称应该见名知意;命名的关键字不应该以系统关键字开头;字段命名应该区分大小写;字段名称应该简短明了,不要超过30个字符。

再次,数据库设计中必须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数据类型,而且不能仅仅局限于业务需求。

在数据类型中,采用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改善数据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显著提升应用性能。

例如,存储货币类型的字段应使用货币类型数据,而不是字符串。

此外,数据库表的索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查询性能的关键所在。

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但也要注意添加适当的索引,
不要滥用,以免降低数据库写入性能。

最后,应定期检查数据库设计,以检查可能存在的冗余或脱节数据,并采取必要的索引等措施,以改进数据库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规范是对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它可以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因此,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最终的系统成功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