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与配件
0引言
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其中的一项核心就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与质量直接的相关联的就在于课程体系是否具备着更高的开发质量。

而从某一层面上而言,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其主要内涵以及核心就在于构建起高职院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体系直接的同高职院校教育特征相关联,并且直接的关系到最终标准院校是否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也因此,就必须构建好与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1关于焊接技术的概述
焊接技术指的就是通过使用某种特点的焊接方法,从而能够将材料连接到一起,并且使得连接之后的材料具备着给定的功能以及结构。

通过应用该焊接技术,能够将几乎所有的产品无论是几十万吨的巨轮还是体积较小的微电子元件在生产以及制造过程中,都必须将焊接技术应用于其中,从而将材料连接到一起,而实现其基本的功能以及结构,而我国的焊接技术如今广泛的发展并且应用于几乎所有的日常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几乎遍布了电机、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冶炼设备、航空、机械、建筑以及国防等多个工业部门,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增长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因此构建起焊接技术以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具备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专业结合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构建
在高职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构建同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并且增强高职院校内部毕业学生的就业力,则必须使用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中,还必须进一步的分析焊接人员职位岗位的工作过程,并且根据企业内部对于焊接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能够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艰巨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岗位素质的技术人才。

从而使毕业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快速的投入到工作过程中。

而根据社会企业调研结果的分析表明,直接同焊接技术以及自动化专业有关的岗位,主要的包括了焊接结构生产与技术,焊接操作生产管理,焊接工艺编制等多个领域。

而其中焊接结构产生与技术改造这一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对焊接产品的结构应力以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直接的将焊接接头的焊头强度以及疲劳强度计算出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分析变形状况以及焊接应力的产生是否直接的关联到焊接质量,同时还必须对于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此外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还必须能够控制焊接变形现象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并且能够在计算过程中深入的分析焊接接头的强度能够对焊接工艺进行编制。

而焊接工艺
———————————————————————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9C1883)。

作者简介:陈志强(1982-),男,江西乐平人,本科,硕士,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焊接技术与自
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

的学生,对于CAXA线切割XP2013软件上手较快,这部分学生绘制图形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大约有40分钟即可完成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图形设计、图形绘制、轨迹生成以及3B代码的生成。

那么这些学生只要完成计算机中的内容就可以去机床加工他们设计好的图形了。

以此类推,只要有学生绘制完图形、轨迹生成以及3B代码的生成就可以去加工零件了。

由此可以得出我们2台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实训一天可以动手操作的学生数为36人,学生在实训时操作机床的动手率达到了94%。

此方法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完成CAXA线切割XP2013软件的熟悉与基本的操作,此种方法可让机床一分钟不停的去工作,由此可见,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动手操作机床的机会。

3结束语
经过两种方法比较之后可见,创新后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设备的利用率都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作为一名实训教师,最大的宗旨就是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训中来,能够动手去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将设备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最大,这将是我长期坚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朱世欣.工程基础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傅水根,李双寿.机械制造实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朝琴,王小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志强;杨燕;付有卓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427000)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其主要内涵以及核心就在于构建起专业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本院校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能够在人才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校企合作以及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如何才能够根据高职院校内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起与企业、社会相结合的相应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焊接能力为核心,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从而做好双证培养工作。

关键词: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288·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编制这一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焊接过程中,进一步的分析被焊接材料是否具备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从而根据材料的性质而选取最为适合的并且操作更为简便的焊接方法,同时其能够对金属材料的特性进行识别,并能够做好焊接性的试验,还能做焊接工艺调试工作。

而焊接操作这一岗位工作人员则能够对常用的焊接有关的生产设备、焊接切割设备进行操作,还能够进一步的优化生产及焊接生产工艺,并且能够制定出焊接生产有关的工艺文件,进一步的优化焊接工艺全过程。

因此根据各个不同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就能够看出高职院校焊接技术以及自动化专业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能够在毕业之后直接的进入到一线工作场地的具备有更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以及生产组织专业人才,还包括设备维修以及管理等专业性人才,此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根据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格培养,要求以就业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使用学工交替、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并且在最新型的高职院校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从而构建出具备有独特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结构。

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3.1以学工交替及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工作
一般情况之下,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其宏观上能够分为在校学习、进入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以及到企业实际工作等三个重要的阶段,而第一阶段主要是在校内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为之后的工程实现打下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第2阶段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取具备有职业资格证明的专业化培训机构中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拥有国际焊接高级技师证。

并且在培训过程中,还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在焊接过程中秉承着规范、严谨以及科学的态度,从而进一步的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还必须在具备有丰富焊接实践教学指导经验的校外同企业相结合,共同构建出实训中心,从而培训学生,以方便学生更好更快的获取焊接,注意安全上岗证,锅炉及压力容器,特种作业上岗证以及手工焊接中级工证。

而从获取了这三个证书之后,能够更方便了学生进入到实际岗位中进行学习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在企业就业实际岗位进行实习,而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内部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创新型的理念,并且多加入一些实践教学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工作阶段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同真实职业环境相接触,并且深入到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在企业内部的一线操作工人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指导之下单独的完成个人作业此外还能够沉浸于企业岗位当中,通过综合的学习该岗位的学习训练,从而具备有专业岗位能力,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沉浸在企业内部专有的企业管理,人文环境,企业文化以及硬件设施等环境之下,从而能够更好更快,更为科学完善的培养出学生独特职业内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凸显学生职业个性,因为企业环境的融入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为深入的掌握本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职业技能,同时学生在企业的熏陶之下围绕着学生的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及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这些因素都能够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态度以及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优良的引导作用,而企业环境所具备的特殊作用是学校内部的面对面课程所无法达到的,也因此通过实施这三个阶段的教学,能够更好更快,并且符合企业要求的,培养出具备有更高技能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2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上面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以及所学习的规律进行分析,能够直接的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链路图表现为核心课程以及集成课程相结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焊接有关的检验、原理、结构,电源方法设备及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图及等一系列技术的先进课堂,同时还能够在学工交替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以服务于最终学生能力为基础,不断的培养工作需要的各项职业技能,做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特的工作能力,从而能够在专业技术课程构建过程中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基础,做好学工交替工作,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综合技能。

4构建焊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原则
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以学生最终能力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同时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结构,并且要求课程结构同最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相适应,正因为高职人才在毕业之后将进入到社会中的各个岗位当中,进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因此在这一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其所使用的课程方案必须面向全体市场,直接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同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相互关联,从而能够在关联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更为开放性的课程方,而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必须在培养学生良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且在该课程设置模式之上要求同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一步的完善以及优化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并且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出来的工作能力更为实用、实际以及具备更高的实效化,没有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必须要求学生经过严格的实践教学,而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有更为充实的知识进入到实际训练过程中,从而能够以市场中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要求以及技能需求,为最终目标做好实训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又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在二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苟爱梅,江莉.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5):15-17.
[2]陈保国.借鉴德国经验,推动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4-83. [3]冯菁菁.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2013(027):130.
[4]王月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8(001):3-4.
·2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