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一堂小学中段的群文阅读课。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在群文阅读方面,我也刚刚起步,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一堂课下来,也有着自己的点滴感悟和思索。
首先,我先来谈谈这堂课的闪光之处。
1、材料激趣,目标明确。
这次,我以《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作为议题,并选取了一组儿童诗作为阅读篇目,即《海浪》、《我的宠物家庭》、《我要把自己寄给你》、《洗月亮》。
这四首儿童诗想象离奇、语言朴实自然,诗中体现出的奇思妙想很有意思,很多都是我们想不到又很好笑的创意,非常适合中段孩子阅读。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引导学生诵读、讨论、交流,初步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感知儿童诗想象合理、奇特、大胆的特点。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口头创编几句儿童诗。
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段特点。
2、扶放结合,环环相扣。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首先,通过读诗歌想画面,带领学生走进《海浪》一诗,初步感受想象的魅力,从而引出议题——《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
接着,让学生边想边读,口头填写表格,学习第二首诗歌——《我的宠物家庭》,感悟想象合理、奇特的特点;之后,开展合作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学习单,再全班交流,学习《我要把自己寄给你》和《洗月亮》,进一步体会想象的神奇魔力;最后,进行课堂总结,鼓励孩子大胆创作一首有着奇思妙想的小诗。
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节奏紧凑、有扶有放,环环相扣。
3、抓住特点,读想结合。
其实,想象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甚至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
那么,什么样的想象,才是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的呢?我想,还是要给孩子一点干货。
所以,这节课,我将想象的关键因素“合理”、“奇特”、“大胆”,紧紧贯穿在教学的想、读、说中。
这样,阅读、想象、练说的三者结合,使得孩子们在快乐的童诗阅读中,开启想象的大门。
4、关注生成,及时评价。
其实,这堂课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因为换了一个新环境,前后还有两个摄像机,感觉孩子们特别紧张,甚至在最初,我问孩子们对海浪有什么了解?有没有跟海浪玩耍的经历?乃至读完诗歌后,让孩子们说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一连三个问题,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课堂的沉默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
于是,在接下来的想象环节,当第一个孩子站起来想象时,我给予了有些夸张的鼓励:老师特别佩服你,因为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想象的孩子,还想得那么新奇有趣,我要给你竖一个大拇指。
每个孩子的表达,我都给予了评价和反馈。
你的表达真是与众不同,你的想象多奇特啊,我特别喜欢你的表达,你跟诗人还真是心有灵犀呢……慢慢地,孩子们打开了思维的宝库,想象越来越出彩,如妹妹是梅花鹿,我是小猴子,奶奶是慢蜗牛,妈妈是母老虎……又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眼看自由读要变成齐读了,我下到课堂,将孩子们的朗读节奏打乱……此外,我在课件中设计了很多的超链接,孩子们说到哪,就学到哪,读到哪,就出示哪,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操作,让课堂更加灵活多变。
当然,课堂总是有着缺陷,教学也有着很多的遗憾。
1、想象创编,欠缺火候。
上完课后,根据课堂效果的呈现,我感觉在课堂最后的诗歌口头创编时,孩子们的想象有些局限,没有打开思维,课堂上练说得不够充分,春姑娘、春风、落叶、饮水机、水龙头……眼看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开始闪现,我却让课堂戛然而止。
读想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大胆地进行合理、奇特的创编,如果在这里能够更好的引导,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相信孩子们的想象会更丰富。
2、延伸阅读,有待加强。
对于这堂课,我也有一些思考,比如在拓展阅读方面,或许可以发放几篇富有奇思妙想的儿童诗,鼓励孩子们课后阅读,进行拓展延伸。
或许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发放不一样的阅读篇目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得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