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架空绝缘线路雷电过电压计算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kV架空绝缘线路雷电过电压计算论文
摘要:对于10kV的感应雷,若全线安装线路避雷器,则大部分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已不构成威胁;若全线架设避雷线,则相同的绝缘子串50%闪络电压下,耐雷水平比不架设避雷线平均提高10kA 左右;对于直击雷,当全线安装避雷器后,无论是雷击杆塔塔顶还是雷直击导线,耐雷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线路发生跳闸的几率将很大程度的降低。

1 引言
海南地处热带边缘,高温、高湿.既受热带系统影响,又常受冷空气的侵袭,局地强对流天气经常发生,而且十分激烈,容易成灾。

海南地区为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约为114.2日。

雷电活动十分频繁,线路易遭受雷击,该10kV配电线路每年遭受雷击的次数N按式(1)进行计算:
式(1)中,Td为雷暴日,经查得海南年平均雷暴日为114.2日:b为无避雷线时边相导线间的距离,典型10kV架空输电线路中,b=0.8m;h为最上击的次数是很高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0kV线路成为配电系统的主干网络。

近年来。

供电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要求也不断提高,停电时间必须严格控制,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1]。

2 过电压分析及计算
2.1过电压分析
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产生感应雷过电压,对于绝缘水平较低的35kV及以下水泥杆线路会引起一定的闪络事故,感应过电压同时存在于三相导线,相间不存在电位差,故只能引起对地闪络,如果二相或三相同时对地闪络即形成相间闪络事故。

对于感应雷事故,不能用模型仿真测得线路的耐雷水平,且当雷击事故不明确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事故时,都需要计算出其耐雷水平,并用该值与仿真所得值比较用以确定是何种雷击事故。

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65m时,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g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g 为感应雷过电压(kV);hd为导线悬挂平均高度(m);S为雷击点离线路的距离(m)[2]。

10kV线路中一部分为铁塔,另一部分为水泥杆。

铁塔高度在15~18米之间,取18米;水泥杆高度为12米。

Ug可取为绝缘子50%放电电压230kV,所以根据(3)式可得铁塔的感应雷耐雷水平为33kA,水泥杆的感应雷耐雷水平为49.8kA。

如果采取全线安装线路避雷器的措施,则大部分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已不构成威胁。

如果全线架设避雷线,则由于其屏蔽效应,导线上的感应电荷就会减少,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就会降低。

避雷线的屏蔽作用可用下法求的,设导线和避雷线的对地平均高度分别为hd和hb若避雷线不接地,则可求的避雷线和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分别为:
实际上,避雷线与大地连接保持地电位,电位为0,可以假设为避雷线上再叠加了-Ub的感应电压。

此电压在导线上耦合,因此导线上的实际感应电压:
式中k为避雷线与导线的耦合系数。

所以由上式可得加了避雷线后铁塔的感应雷耐雷水平提高到41.25kA,水泥杆的感应雷耐雷水平提高到62.25kA.。

所以,对于有避雷线线路,由于其屏蔽效应,导线上的感应电荷就会减少,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就会降低。

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后,相同的绝缘子串50%闪络电压下,耐雷水平比不架设避雷线平均提高10kA左右。

2.2过电压分析
雷直击于无避雷线线路的情况可分为两种,即雷击杆塔塔顶和雷直击导线。

直击雷耐雷水平的确定方法,针对于每一回事故线路,采用ATP软件建立相应的模型,模拟雷击事件。

对三亚10kV林旺线进行了直击雷过电压分析。

由于配网线路的杆塔参数和绝缘子型号比较统一,因此选取其中3#杆为例进行过电压水平的仿真分析。

其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由仿真计算可得,雷击杆顶时,耐雷水平为23kA;雷击导线时,耐雷水平为0.57kA。

由规程计算结果得知,雷击杆顶时,线路的耐雷水平为23kA。

故将雷电流增大到24kA,此时单相绝缘子上所承受的电压达到了其冲击临界放电电压,A相绝缘子最先闪络。

此时,由于线路并未跳闸,A相线路通过杆塔接地,相当于避雷线的作用,由于各相导线之间的
耦合效应,使得B、C两相导线上感应出过电压,其极性与塔顶电位极性一致,所以B、C两相上绝缘子所承受的电压差反而减小,达不到临界冲击闪络放电电压,并不发生闪络,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

当雷电流继续增大到39kA,B、C两相上由耦合电压增加的导线电位并没有塔顶电位增加的多,所以耦合系数较小的C相先闪络,这使得C相也通过杆塔接地,B相上将感应出A、C两相上所产生的暂态过电压,且其极性与塔顶定位一致,因而B相电位继续抬高,达不到临界闪络条件,不发生闪络,如图3所示。

若在3#塔三相全部安装线路避雷器,其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雷击杆顶的耐雷水平提高到100kA以上。

可见,由于避雷器的截断作用,使得雷电流的幅值降低,绝缘子不再闪络,从而对线路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

3 线路防雷的措施
国内外对防止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工作,归纳起来,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主要方法。

1)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可采取将裸导线更换成为绝缘导线、增加绝缘子片数、在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增加绝缘皮、更换绝缘子型号等方法。

2)降低10kV杆塔接地电阻
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杆塔、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

在高土壤地区,可采用多根放射形接地体,连续伸长接地体,或采用有效的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值。

3)氧化锌避雷器(MOA)
(1)通过吸收雷电放电能量,达到保护的目的
(2)安装避雷器后能够限制配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
4)箝位绝缘子
放电箝位绝缘子是在绝缘导线固定处剥离绝缘层,加装特殊设计金属线夹,并设置引弧放电间隙。

当雷电闪络引起工频续流时,工频续流在金属线夹上燃弧直至线路跳闸一熄灭工频续流,避免烧伤绝缘子和熔断绝缘导线[3]。

缺点是对老线路更换绝缘子的投资较大,实施困难;须剥开绝缘层,易引起导线线芯进水,腐蚀断线;悬垂线夹抗震性能较差,线路风吹舞动时常会引起故障。

5)限流削弧角
工作原理与串联间隙避雷器类似。

该技术措施的优点是维护工作量少,但其成本较高。

6)增长闪络路径
增长闪络路径,降低工频建弧率。

该方法借助断路器截断工频续流,防止绝缘导线熔断、投资成本低。

其缺点是冲击闪络后是否建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问题,影响因素较多。

7)过电压保护器
该技术措施是针对氧化锌避雷器为无间隙结构、长期运行承受工频电压而进行的改进,其结构为避雷器串联引流环,并与绝缘导线之
间形成放电间隙。

同避雷器一样有通流容量问题,强雷电流流过时易损坏,而且投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4,5]。

8)防雷支柱绝缘子
主要作用在于:
l)提高绝缘子的放电距离来减少线路雷击闪络率;
2)通过保护型金具将导线围绕起形成厚实的保护部件,以防止短路电弧根部的燃烧效应。

目前防雷支柱绝缘子(如FEJ-12/5型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防雷效果。

9)防弧金具
导线绝缘层剥离300-500mm,在剥离段的端部加装一个厚重的铝合金线夹,简称防弧线夹,弧根固定在防弧线夹上燃烧,保护导线免于雷击断线[6]。

10)加强管理与检修
1)增加巡视力度,清理线路旁的树枝,检查防雷设备的接地;
2)加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清理线路周围的缘、加装线路避雷器、加强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等措施。

4结论
对于10kV的感应雷,若全线安装线路避雷器,则大部分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已不构成威胁;若全线架设避雷线,则相同的绝缘子串50%闪络电压下,耐雷水平比不架设避雷线平均提高10kA左右;对于直击雷,当全线安装避雷器后,无论是雷击杆塔塔顶还是雷直击导线,耐雷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线路发生跳闸的几率将很大程
度的降低。

可见,无论是对于感应雷还是直击雷,安装线路避雷器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再加上避雷线对避雷器分流的保护作用,则全线的耐雷水平都将会提高,从而减少了雷击跳闸率的发生,保障三亚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邓文斌.南方某县城10kV配电网防雷保护分析[J].电瓷避雷器,20l0(4):23-25.
[2]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3]韩晋平.10kV绝缘导线雷电过电压与防雷综合措施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11):95-99.
[4]黄兰英.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与应用[J].四川电力技术,2009(1o):36-39.
[5]陈中明.配电网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产生机理与防护[J].广东电力,2008,2l(5):19-22.
[6]黄清社,徐奔,彭利强,等.10 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保护的措施研究[J].高压电器,2010,46(12):3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