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精选5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精选57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精选5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
《水浒传》中一群人物都称为好汉,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莽夫、强盗。
像鲁智深,首先鲁智深一时愤怒打死了镇关西背上了一条人命,后来到了五台山当和尚,明明寺中主持对他很好,但他还是饮酒作乐,用禅杖打坏了亭子,敲碎了石兽,打了众僧。
我觉得那些僧人并没有错,而鲁智深却义正言辞的打骂那些和尚。
后来他到了瓦官寺看不出谁好谁坏欺负了僧人,后来去打那两个强盗却被打了回来,也导致了僧人们自杀。
他以好汉的名义去打杀,最终毁了一个瓦官寺。
难道杀害了这么多人就称得上是好汉吗?虽然它为人们除了点祸害,但造成的祸害更多。
林冲是一个掌管重兵的教头,却也是好汉。
他因得罪了高太尉而被刺配,遇到了柴进,款待林冲时说: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的轻意?我想,林冲又不曾做过什么好事,况且又是武将是朝廷上的官员,为何如此敬仰他,照顾他?后来林冲去梁山泊中途时看到一群村夫在茅屋喝酒,村夫自己不够喝就没给他,林冲就把他们都打跑了,自己把酒喝光了。
真是没道理。
后来到梁山伯又杀了王伦,尽管王伦虽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但毕竟不曾作恶,却说杀就杀了连一条活路也不给留。
梁山泊上的好汉也是以打家劫舍为生。
他们的理念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穿衣裳。
却没有想到过要劳作。
实现他们的理想只有侵州夺府,抢劫府库钱粮,虽然也分一点给老百姓,但他们自己数千人消耗的钱财,不还是要让农民承担吗?这样只能使官吏更加严酷的搜刮老百姓。
虽然是劫富济贫,但劫的、杀的商客中也
有好人。
这不是枉杀无辜吗?
《水浒传》中的所谓英雄,大多不是良善之辈,虽偶尔做出一些善义之举,但大多功不补罪,逃避王法。
这些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跟官府叫板。
像这样的好汉,我实在不大佩服他们。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2
阅读经典,品读《水浒传》,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忠义情:武松携着醉意,手执哨棒,独过景阳冈;吴用心生巧计,铤而走险,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害,怒发冲冠,大闹野猪林……
这本书令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两个字:忠和义。
何为忠?
忠就是宋江在种种逆境之下仍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满怀希望。
忠就是燕青不求回报暗中护主的誓死追随,矢忠不二。
忠就是张贞娘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俅之子的追求与胁迫宁死不屈,香消玉损。
何为义?
义就是鲁智深见金氏父女受恶霸欺凌时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义就是武松为施恩夺回“河阳风月”酒肆时的挺身而出,赴汤蹈火。
义就是李逵为宋江劫法场时的两肋插刀,义薄云天。
眼中似乎有泪,口中似乎叫好。
人人都说忠和义,但当忠变成了种种的贪污受贿,当义变成了形式多样的转发和点赞。
这还是以前的忠于国家,义于朋友吗?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能不相信“忠和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忠大义的民族。
当年日本侵华,多少忠心耿耿,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用信仰坚守这一份大忠,用双手去维护这一份大义!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3
《水浒》中个个是传奇人物,最吸引我的就是吴用了,他的身上有好多秘一样的东西。
吴用和晁盖是从小就认识的好哥们,晁盖劫生辰冈,吴用功不可没,无论是在投梁山时结交林冲,吴用不但足智多
谋,而且对晁盖也很忠义。
在宋江上梁山后,晁盖看出了宋江一心希望朝廷招安,对宋江怀有戒心。
晁盖死的时候,吴用也在旁边。
即使晁盖说了:“杀了史文恭的人可以做梁山之主。
”吴用还是极力拥护宋江。
那么是不是吴用也十分希望朝廷能够招安呢?
宋江觉得梁山的势力还不够大,吴用使计赚卢俊义上梁山。
朝廷招安以后,宋江被害,吴用在他的坟前自尽,真的十分忠义。
宋江和晁盖都在梁山时,吴用在宋江和晁盖之间更看重谁呢?吴用和宋江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情义吗?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4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在这个假期读完了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读完后感叹它真的是四大名著之一。
果然很吸引人,让我兴奋!想起毛主席的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千。
浪花形成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大胆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误用等。
揭露封建社会的官僚反对民众,只用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武松喝醉了,打死了孟浩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并不一样。
现在让我来选他一次。
宋江从小读遗属,接受传统教育,进入在三亚做yasi的社会,精通刀笔。
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老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办事慎重,随机应变,喜欢劝酒。
他有在官厅担任小李的习惯,所以知道法律,遵守法律。
宋江到达阳山浦后,他把问题处理得比较周到,有人说他虚伪,是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手段。
俘获雷霆的陈明,让卢俊义等。
他犯罪的时候,官儿给他戴上了枷锁,别人开了枷锁,他说不行。
这是国家的法律图。
松江的梁山前有义英雄、义访民盖,法律和义之间发生矛盾时,松江没有考虑法律。
他为梁山的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为梁山男子汉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波锡。
宋江登上梁山,成为义军首领。
他自己说文武方面没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能成为梁山博的头儿呢?这是因为宋江有以下优点:因为仗义
疏财,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为兄弟着想,设法救出兄弟遇险。
他有某些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例如三塔筑最战役,他从总结经验、调查虚实开始,注意把筑城和其他两个联盟分开等,总结经验。
接到申办案后,宋江成为朝廷的忠臣。
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全人民的平安。
超去世后,宋江将“家议厅”改为“忠议堂”。
这对起义军来说是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松江的关键。
接到安厅后,将梁山的“大川行道”旗帜改为“顺天护国”,他从起义军首领走向服从朝廷的殉臣。
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爱国,皇帝代表国家,法院不负我,我不负朝廷。
他不听吴用等男子汉的劝阻,征募起义军领导人方拉,打得很惨。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召方腊后,原来的108名男子还有27人,其余不是牺牲或出走,赵正不相信他,伤害了他,死了。
宋江去世前,怕李逵再次造反,怕李逵喝药酒中毒。
宋江的一生曲折,先是成为义英雄、梁山首领、长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5
寒假,老师推荐我们读《水浒传》,在读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是什么?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学罕有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精彩的长篇小说。
北宋末,宋江等一百单八人揭竿起义。
到了南宋,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持续剧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这些起义英雄为人民群众倾心爱慕,广泛流传,以致纷纷起而效尤。
待对外屈降,对内镇压的北宋亡国了。
南宋统治者却是更加无耻的投降主义者,但好在当时南北广大人民群众对金统治者侵扰是坚决抗战的。
他们建立山寨水寨,对金反侵略、反扩张,对宋反投降、反压迫;与南宋统治者相对立,形成大是大非的黑白分明的阵线。
当年侯蒙的献策“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自然而然成为苟延残喘的南宋统治者安内最好的政策。
《水浒》以至史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百单八人,每人都有别号和姓名,而且有性格和故事。
关于水浒故事部分,有花石纲、杨志卖刀、取生辰纲等精彩段子,所记情节曲折,人物丰富,性格生动。
人物故事发展起来了连接紧密,流畅自然。
这些都是从南宋百多年来所谓“街谈巷议”,慢慢积累起来,而后被采取过来,经作者深思加工,成为这流传百年的名著。
在《水浒》中,一个个英雄形象都创造成深刻的社会典型,他们通过斗争和考验而走向革命,最后把自己无保留地融合在农民革命的洪流里,这就是水浒英雄逼上梁山的道路。
在水浒英雄中,一些人物出身于中上层阶级,满心指望为封建朝廷出力,以期博得个封妻荫子,这本来是一种封建的正统愿望。
可是,在腐朽的赵氏王朝的没落年代里,全部政权都掌握在排除异己的“六贼”手中,就是这样一部分文官武将的忠心的正统的愿望,也都难以实现。
像关胜、呼延灼、等人做梦也想不到“背反朝廷”,去梁山落草。
可是,在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义军的尖锐的矛盾里,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打手”,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就是要把生命卷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里。
而正义是在农民义军方面。
《水浒传》为广大读者展示一个别样精彩而真实的宋代社会。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6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悄悄告诉你,我拥有五种版本的《水浒传》,小说、文言、连环画……同一个故事,多种形式的阅读和讲述,让我从一遍遍的阅读中,得到了无穷的快乐。
当我第五遍读完《水浒传》后,爸爸妈妈还专门带我去了趟梁山,当我摸着除掉王伦的断金亭,当我坐上宋江的第一把交椅,当我看着书中的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现,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那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本书讲的是宋朝末年,晁盖带领刘唐、吴用、白胜等一众兄弟占领梁山的故事,他们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并召集天下好汉,汇聚在梁山,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过着义薄云天,潇洒自在的日子。
就这样,在众兄弟的共同努力下,梁山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就在梁山达到了鼎盛时期,不幸却发生了,受众人爱戴的大哥晁盖,不幸中箭身亡。
宋江成了梁山的头领。
宋江忠厚,但有
些愚忠,他最终带领兄弟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被黑暗的宋朝奸臣毒死他乡,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此悲烈的收场了。
梁山好汉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我喜欢足智多谋的吴用,力大无穷的鲁智深,呼风唤雨的公孙胜,英俊果敢的武松,胆小如鼠的白胜……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是影响着我的品格成长。
比如,《水浒传》中我最不喜欢的那个人,便是宋江。
人人都说,及时雨宋江,义薄云天。
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懦弱,毫无主见的。
细看水浒,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兄弟们拼上性命将贼人捉拿,五花大绑到宋江面前时,宋江毫无例外地,只会做两件事,第一松绑,第二下跪。
就这样,以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卑微,换取别人的感动,从而加入梁山。
如果说,这一举动属于谦卑,那后来的招安,则纯属于奴性。
当读到他把高俅放了时,我心里就出现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梁山好汉版。
而《水浒传》中,我在最喜欢的人,则是打虎英雄武松。
他既勇敢又帅气,面对老虎,果断中透着智慧。
我敬佩武松面对危险时,迎头而上的勇气!记得我初学游泳时,教练让我摘掉水袖,我心里好恐慌,不敢下水,怕自己沉下去。
但一想到我心中的英雄武松,心里立刻有了力量。
这点小水怕什么?于是,有了现在这个在水中游动自如的我。
是的,武松,他总是一次次帮我战胜生活中的恐惧和困难。
《水浒传》里的人物,个个有长处,也有短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会继续爱水浒,爱好汉们,择他们的善处,从之。
将他们的不善处,改之。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7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郓城宋江作。
宋江,水浒的传奇人物,为何他会在梁山泊独当一面?原因就是宋江的忠义。
在那个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一个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朝纲,民不聊生的时代,老百姓自然宁愿踏上造反这条不归路,也不愿去迎合政府。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
但忠,
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
他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
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
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
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
无怨无悔。
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
忠义到底是什么?忠,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的至死不渝,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下,也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国家的事。
这是忠。
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欺凌,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那义呢?《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诠释忠义两字?光说一个义字,又有几人能用正义的眼光去评判一件事?大马路上,一位老人摔倒了,又有几人上前搀扶?也许你们都会认为是是碰瓷的,但你们有考虑过,倘若真的摔倒了,却还被误认为是碰瓷,那当事人会是什么感受?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生资助了许许多多的孩子,为慈善事业做出了无数的贡献。
如果丛飞也有那么多顾虑,那他还会被后人如此传颂吗?丛飞只是一个普通人,却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义”两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水浒,写出了中国人的忠,中国人的义,写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水浒是一首惊天动地的英雄壮曲,好一个水浒!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8
不是所有来时的路,都可以按着脚印一步步走回原点……——题记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
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宋江,这个穷尽一生,只为招安谋官的男人,终于衣锦还乡,得偿所愿,可那鲜红亮眼的官服,何尝不是以梁山众兄弟的鲜血染就?从他想要招安的那一刻起,再没有了“及时雨宋江”,再没有了“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只剩下一平南都总管宋江……
纵观宋江人生历程,我们发现他不过是封建社会迂腐思想的产物,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却始终怀揣着“只反奸臣,不反皇帝”的思想,天下的动乱,百姓的怨载,社会的腐败依旧没让他改变丝毫想法。
于是,本着对天下苍生和对兄弟“前程”的无限“深思”,他在与高俅官军对垒时,迈出了关键一步:申明招安,惟愿赦免。
而宋江的这一步棋,一旦落地,便是不可回头,便是万劫不复。
眼看着一百单八的天罡地煞星,从聚义梁山替天行道,到离经叛道屈居人下,从“威震泰山东”到“生死殇离散”,皆是从宋江下了招安这步棋开始。
梁山好汉终于凭着对宋江的信任和对兄弟的相随,一同回到了朝廷,回到了奸臣控世的魔掌之下。
攻方腊,讨反贼,杀声撼动黄泉九州。
刀山剑海,血溅四周,踏尸骨前行。
多少英雄,埋骨异乡;多少男儿,流尽血泪;多少兄弟,生死离别。
一百单八天罡地煞,到现在这剩下二十七人。
风起,云聚,英雄散,梁山之势,早已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宋江望着桌上御酒,心里是否也曾后悔?也曾叹恨?只为他“忠义”二字,便舍兄弟性命,便舍天下百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本以为能入朝为官造福苍生,到头不过一场梦,依旧是天下大乱,奸臣当道,唯一不同,便是再没有了梁山……
不是所有来时的路,都可以按着脚印一步步走回到原点。
东汉末年,曹操挥师南下,百万雄兵欲一统江山。
孙权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引发赤壁之战。
曹军兵多将广,孙刘联军兵弱将少,却大破曹军,奠定三分天下格局。
然并非曹操无能,而是一步走错,尽输天下。
原本势如破竹的曹军在曹操中了反间计斩杀了蔡瑁张允后便一步步折在了赤壁之战。
等曹操再回山东,却再无一统江山的势力、万向所聚的军心。
欲
再挥兵雄起,势比登天还难。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无一不在点醒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旦棋落,无可挽回,每走一步,就是落地生根的选择。
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好像我们每听一节课每考一次试,认真与否,努力与否,皆是选择。
人生或许会听上百堂课,考上百次试,可一步走错,或许就注定错过。
如中考,如高考,一旦成为走过的路,就难以再一步步走回到原点。
站在原点,面对千万条前进的路,唯一没有的便是退路;观望棋局,面对千万种落棋,唯一没有的便是悔棋;莫要万劫不复,莫要满盘皆输,把握人生,走一步,成一步。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9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搞笑,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
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
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
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
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
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
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
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
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
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
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0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合上了《水浒传》这本书,心中的豪迈激荡
着。
脑海中回想着《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怒杀阎婆惜而逼上梁山。
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
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我想是因为后者。
例如柴进和宋江对待武松的不同态度,柴进是把武松当成看火的,而宋江却始终把武松当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胜,众人有此二败,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江的愚忠,却让我对他的敬佩大打折扣。
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汉顷刻间变为七十二个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
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都没让他们进京,就把他们派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呀!吴用、林冲等人曾屡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他的固执,酿出一场悲剧,害死了自己,也害了众英雄。
《水浒传》是施耐庵先生的作品,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它是一部不朽的作品。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1
四大著名人人皆知,我在暑假读了《水浒传》,对它记忆颇深。
古人也赞赏:“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我以前也看过,不过也是一生半熟,通常是看了这个故事一下又忘了另外一个故事。
我对鲁智深这个粗中有细,侠肝义胆的角色念念不忘,他的原名叫鲁达,因打死了郑屠,担心官府揖拿,只好上五台山,剃发为僧我想他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剃发为僧的吧。
他长着一副富贵模样: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歌绿丝战袍;腰上系着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脚上穿着一双鹰爪皮两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真口方,腮边一簇胡须。
身长八尺,腰阔围。
但是因为他爱喝酒的性格,打了寺中的和尚。
长老就把它派到智清禅师那儿,让他看菜园。
在那儿,他倒拔杨柳,结交了林冲……
书中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恭敬仁义的宋江、勇猛率性的武松。
这本书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
我看到最后时,宋江等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被朝中奸臣毒害,导致宋江起义失败。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弟弟,希望能读到好书的人越来越多。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2
《水浒传》里的古人讲重侠义之气,能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吸引我的是书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
象宋江的仗义疏财、武松单拳打死老虎、吴用的足智多谋。
印象最深的是天真烂漫的李逵,虽说他行事野气,容易冲动闯祸,但爱憎分明,敢做敢为,而且孝敬长辈,让我们鲜活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草根英雄气息。
放到当代社会,《水浒传》中的“义”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力所能及下要积极帮助弱小,对别人的不幸要有同理之心,让爱时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让社会变得更加阳光和谐。
《水浒传》中的“侠”告诉我们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同时让我们身体素质远不如古人,为了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报效祖国,我们要从小加强户外运动,强身健体。
以上就是我阅读《水浒传》的感想,希望将来也能象书中的英雄好汉一样,积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将来成就一身的本领,报效伟大的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13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好汉歌。
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义水泊梁山,英雄相惜,肝胆相照,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众英雄攻打京城就卢俊义,梁山英雄法场救松江……无不演绎出一段段赤胆忠心的兄弟深情,令人赞叹。
细读《水浒》的过程中,我一面这样赞叹,一面又隐隐地有些不安,这种不安最终变成了叹惋。
第九十二回,彭玘因见韩滔被杀,急于报仇,撇了战友,直奔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