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辨伪的方法体系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王林艳
作者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出版物刊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3-3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文献 辨伪 作者 文本 流传
摘要:中国古代文献学家在长期的文献辨伪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从文献作者、文本内容以及文献流传三个方面入手考辨文献真伪的方法体系。

从文献作者角度辨伪,主要考查书籍与撰作者的行迹、思想、学术水平、生卒年代等方面的矛盾,进而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从文献文本出发辨伪,主要从文本中的文体、风格、语词、史实、称谓、制度、地理沿革等内容来考察是否与事实相符,继之判断文献真伪。

从文献流传角度辨伪,主要考察文献在社会上流传时是否见之于目录记载、是否被别人征引以及是否有佚文流传等,依靠文献流传时存留下的印痕来辨其真伪。

古代文献学家围绕文献的产生、内容和流传所形成的辨伪方法体系,是中国历史文献学极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