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解析第四章_庞海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
1.解释下列概念主存、辅存、 Cache、 RAM、 SRAM、 DRAM、 ROM、 PROM、 EPROM、 EEPROM、CDROM、 Flash Memory
答:
主存:与 CPU 直接交换信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

辅存:主存的后援存储器,不与 CPU 直接交换信息。

CACHE:为了解决 CPU 和主存的速度匹配,设在主存与 CPU之间,起缓冲作用,用于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是随机存取的,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也可写入,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所在位置无关。

SRAM:静态 RAM,以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

DRAM:动态 RAM,以电容充放电原理存储信息。

ROM: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而不能对其写入。

PROM: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EPROM: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擦写。

EEPROM:用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DROM:只读型光盘
Flash Memory:快擦型存储器,是性能价格比好,可靠性高的可擦写非易失型存储器
2.计算机中哪些部件可用于存储信息,请按其速度、容量和价格/位排序说明。

答:
寄存器、缓存、主存、磁盘、磁带等。

速度按顺序越来越慢,容量越来越高和价格/位越来越低
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
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容量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
4.说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区别。

答:
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主要区别是:存取时间仅为完成一次存取操作的时间,而存取周期不仅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即:
存取周期 = 存取时间 + 恢复时间
5.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 32 位,存取周期为 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存储器带宽 = 1/200ns×32位= 160M位/秒 = 20MB/S = 5M字/秒
6.某机字长为 32 位,其存储容量是 64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多少?若主存以字节编址,试画出主存字地址和字节地址的分配情况。

答:
存储容量是64KB时,按字节编址的寻址范围就是64KB,则:按字寻址范围 = 64K×8 / 32=16K字
按字节编址时的主存地址分配图如下:
7.一个容量为16K×32 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当选用下列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1K×4 位,2K×8 位,4K×4 位,16K×1 位,4K×8 位,8K×8 位
答:
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 = 14 + 32 = 46根;
各需要的片数为:
1K×4:16K×32 /1K×4 = 16×8 = 128片
2K×8:16K×32 /2K×8 = 8 × 4 = 32片
4K×4:16K×32 /4K×4 = 4 × 8 = 32片
16K×1:16K×32 /16K×1 = 32片
4K×8:16K×32 /4K×8 = 4 × 4 = 16片
8K×8:16K×32 / 8K×8 = 2X4 = 8片
9.什么叫刷新?为什么要刷新?说明刷新有几种方法。

答:
刷新——对DRAM定期进行的全部重写过程;
刷新原因——因电容泄漏而引起的DRAM所存信息的衰减需要及时补充,因此安排了定期刷新操作;
常用的刷新方法有三种——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

集中式:在最大刷新间隔时间内,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刷新;
分散式:在每个读/写周期之后插入一个刷新周期,无CPU访存死时间;
异步式: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的折衷
10.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译码驱动方式有几种?
答: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译码驱动方式有两种:线选法和重合法。

线选法:地址译码信号只选中同一个字的所有位,结构简单,费器材;
重合法:地址分行、列两部分译码,行、列译码线的交叉点即为所选单元。

可大大节省器材用量,是最常用的译码驱动方式
11. 一个8K×8位的动态RAM芯片,其内部结构排列成256×256形式,存取周期为0.1µs。

试问采用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及异步刷新三种方式的刷新间隔各为多少?
答:
设DRAM的刷新最大间隔时间为2ms,
则异步刷新的刷新间隔 =2ms/256行 =0.0078125ms =7.8125µs
即:每7.8125µs刷新一行。

集中刷新时,死时间为256*0.1us=25.6us。

分散刷新,刷新间隔0.2us,死时间为0.1us,读写周期0.2us
异步刷新,死时间0.1us,刷新间隔7.8125us。

12. 画出用1024×4位的存储芯片组成一个容量为64K×8位的存储器逻辑框图。

要求将64K分成4个页面,每个页面分16组,指出共需多少片存储芯片。

答:
设采用SRAM芯片,则:
总片数 = (64K×8位) / (1024×4位)= 64×2 = 128片
题意分析:本题设计的存储器结构上分为总体、页面、组三级,因此画图时也应分三级画。

首先应确定各级的容量:
页面容量 = 总容量 / 页面数 = 64K×8 / 4 = 16K×8位,4片16K×8字串联成64K ×8位
组容量 = 页面容量 / 组数 = 16K×8位 / 16 = 1K×8位,16片1K×8位字串联成16K×8位
组内片数 = 组容量 / 片容量 = 1K×8位 / 1K×4位 = 2片,两片1K×4位芯片位并联成1K×8位
存储器逻辑框图:
13.设有一个64K×8 位的 RAM 芯片,试问该芯片共有多少个基本单元电路(简称存储基元)?欲设计一种具有上述同样多存储基元的芯片,要求对芯片字长的选择应满足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为最小,试确定这种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并说明有几种解答。

答:
存储基元总数 = 64K × 8位 = 512K位 = 2^19位;
设存储器有X根地址线和Y根数据线
则有 2^X *Y=2^19
Y=1,X=19 X+Y=20
Y=2,X=18 X+Y=20
Y=4,X=17 X+Y=21
Y=8,X=16 X+Y=24
Y=16,X=15 X+Y=31
Y=32。

由上可看出:片字数越少,片字长越长,引脚数越多。

片字数、片位数均按2的幂变化。

结论:如果满足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为最小,这种芯片的引脚分配方案有两种:地址线 = 19根,数据线 = 1根;或地址线 = 18根,数据线 = 2根。

因此,有两种解答,512K*1位和256K*2位
14.某 8 位微型机地址码为 18 位,若使用4K×4 位的 RAM 芯片组成模块板结构的存储器,试问:(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多少?(2)若每个模块板为32K×8 位,共需几个模块板?(3)每个模块板内共有几片 RAM 芯片?(4)共有多少片 RAM?(5)CPU 如何选择各模块板?
答:
(1)218 = 256K,则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256K×8位(或256KB);
(2)模块板总数 = 256K×8 / 32K×8 = 8块;
(3)板内片数 = 32K×8位 / 4K×4位= 8 × 2 = 16片;
(4)总片数 = 16片× 8 = 128片;
(5)CPU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选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选片。

地址格式分配如下:
15.设 CPU 共有 16 根地址线,8 根数据线,并用 MREQ (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R W 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

现有下列存储芯片: ROM(2K×8 位,4K×4 位,8K×8位), RAM(1K×4 位,2K×8 位,4K×8 位)及 74138 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

试从上述规格中选用合适芯片,画出 CPU 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要求:(1)最小 4K 地址为系统程序区,4096~16383 地址范围为用户程序区;(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答:
(1)地址空间分配图如下
A15~A12 A11~A8 A7~A4 A3~A0
0~4K 00000000 0000 0000 00001111 1111 1111 4K~8K 00010000 0000 0000 00011111 1111 1111 8k~12k 00100000 0000 0000 00101111 1111 1111 12k~16k 00110000 0000 0000 00111111 1111 1111
(2)选片:ROM:4K × 4位:2片;
RAM:4K × 8位:3片;
(3)CPU和存储器连接逻辑图及片选逻辑
16.CPU 假设同上题,现有 8 片8K×8 位的 RAM 芯片与 CPU 相连,试回答:(1)用74138 译码器画出 CPU 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2)写出每片 RAM 的地址范围;(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 RAM 写入数据后,以 A000H 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片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分析故障原因。

(4)根据(1)的连接图,若出现地址线 A13 与 CPU 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出现什么后果?
答:
(1)CPU与存储器芯片连接逻辑图:(此题画法不标准,见15题答案画法)
(2)地址空间分配
0000~1FFF 0~8K; 2000~3fff 8K~16K;4000~5fff 16k~24K 6000~7FFF 24k~32k 8000~9FFF 32~40K;A000~Bfff 40K~48K;C000~Dfff 48k~56K E000~FFFF
56k~64k
(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片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则根本的故障原因为:该存储芯片的片选输入端很可能总是处于低电平。

可能的情况有:该片的-CS端与-WE端错连或短路;该片的-CS端与CPU的-MREQ端错连或短路;该片的-CS端与地线错连或短路。

在此,假设芯片与译码器本身都是好的。

(4)如果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会出现A13恒为“1”的情况。

此时存储器只能寻址A13=1的地址空间,A13=0的另一半地址空间将永远访问不到。

若对
A13=0的地址空间进行访问,只能错误地访问到A13=1的对应空间中去。

17. 写出1100、1101、1110、1111对应的汉明码。

答:
有效信息均为n=4位,假设有效信息用b4b3b2b1表示
校验位位数k=3位,(2k>=n+k+1)
设校验位分别为c1、c2、c3,则汉明码共4+3=7位,即:c1c2b4c3b3b2b1
校验位在汉明码中分别处于第1、2、4位
c1=b4⊕b3⊕b1
c2=b4⊕b2⊕b1
c3=b3⊕b2⊕b1
当有效信息为1100时,c3c2c1=011,汉明码为1110100。

当有效信息为1101时,c3c2c1=100,汉明码为0011101。

当有效信息为1110时,c3c2c1=101,汉明码为1011110。

当有效信息为1111时,c3c2c1=010,汉明码为0110111。

18. 已知收到的汉明码(按配偶原则配置)为1100100、1100111、1100000、1100001,检查上述代码是否出错?第几位出错?
答:
假设接收到的汉明码为:c1’c2’b4’c3’b3’b2’b1’
纠错过程如下:
P1=c1’⊕b4’⊕b3’⊕b1’
P2=c2’⊕b4’⊕b2’⊕b1’
P3=c3’⊕b3’⊕b2’⊕b1’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100,则p3p2p1=110,说明代码有错,第6位(b2’)出错,有效信息为:110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111,则p3p2p1=111,说明代码有错,第7位(b1’)出错,有效信息为:011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00,则p3p2p1=011,说明代码有错,第3位(b4’)出错,有效信息为:100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01,则p3p2p1=100,说明代码有错,第4位(c3’)出错,有效信息为:0001
19. 已经接收到下列汉明码,分别写出它们所对应的欲传送代码。

(1)1100000(按偶性配置)
(2)1100010(按偶性配置)
(3)1101001(按偶性配置)
(4)0011001(按奇性配置)
(5)1000000(按奇性配置)
(6)1110001(按奇性配置)
答:
(一)假设接收到的汉明码为C1’C2’B4’C3’B3’B2’B1’,按偶性配置则:
P1=C1’⊕B4’⊕B3’⊕B1’
P2=C2’⊕B4’⊕B2’⊕B1’
P3=C3’⊕B3’⊕B1’
(1)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00,
P1=1⊕0⊕0⊕0=1
P2=1⊕0⊕0⊕0=1
P3=0⊕0⊕0=0
P3P2P1=011,第3位出错,可纠正为1110000,故欲传送的信息为1000。

(2)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10,
P1=1⊕0⊕0⊕0=1
P2=1⊕0⊕1⊕0=0
P3=0⊕0⊕0=0
P3P2P1=001,第1位出错,可纠正为0100010,故欲传送的信息为0010。

(3)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1101001,
P1=1⊕0⊕0⊕1=0
P2=1⊕0⊕0⊕1=0
P3=1⊕0⊕1=0
P3P2P1=000,传送无错,故欲传送的信息为0001。

(二)假设接收到的汉明码为C1’C2’B4’C3’B3’B2’B1’,按奇性配置则:
P1=C1’⊕B4’⊕B3’⊕B1’⊕1
P2=C2’⊕B4’⊕B2’⊕B1’⊕1
P3=C3’⊕B3’⊕B1’⊕1
(4)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0011001,
P1=0⊕1⊕0⊕1⊕1=1
P2=0⊕1⊕0⊕1⊕1=1
P3=1⊕0⊕1⊕1=1
P3P2P1=111,第7位出错,可纠正为0011000,故欲传送的信息为1000。

(5)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1000000,
P1=1⊕0⊕0⊕0⊕1=0
P2=0⊕1⊕0⊕0⊕1=0
P3=0⊕0⊕0⊕1=1
P3P2P1=100,第4位出错,可纠正为1001000,故欲传送的信息为0000。

(6)如接收到的汉明码为1110001,
P1=1⊕1⊕0⊕1⊕1=0
P2=1⊕1⊕0⊕1⊕1=0
P3=0⊕0⊕1⊕1=0
P3P2P1=000,传送无错,故欲传送的信息为1001。

20. 欲传送的二进制代码为1001101,用奇校验来确定其对应的汉明码,若在第6位出错,说明纠错过程。

答:
欲传送的二进制代码为1001101,有效信息位数为n=7位,则汉明校验的校验位为k位,则:2k>=n+k+1,k=4,进行奇校验设校验位为C1C2C3C4,汉明码为C1C2B7C3B6B5B4C4B3B2B1,C1=1⊕B7⊕B6⊕B4⊕B3⊕B1=1⊕1⊕0⊕1⊕1⊕1=1
C2=1⊕B7⊕B5⊕B4⊕B2⊕B1=1⊕1⊕0⊕1⊕0⊕1=0
C3=1⊕B6⊕B5⊕B4=1⊕0⊕0⊕1=0
C4=1⊕B3⊕B2⊕B1=1⊕1⊕0⊕1=1
故传送的汉明码为10100011101,若第6位(B5)出错,即接收的码字为10100111101,则
P1=1⊕C1’⊕B7’⊕B6’⊕B4’⊕B3’⊕B1’=1⊕1⊕1⊕0⊕1⊕1⊕1=0
P2=1⊕C2’⊕B7’⊕B5’⊕B4’⊕B2’⊕B1’=1⊕0⊕1⊕1⊕1⊕0⊕1=1
P3=1⊕C3’⊕B6’⊕B5’⊕B4’=1⊕0⊕0⊕1⊕1=1
P4=1⊕C4’⊕B3’⊕B2’⊕B1’=1⊕1⊕1⊕0⊕1=0
P4P3P2P1=0110说明第6位出错,对第6位取反即完成纠错。

21. 为什么在汉明码纠错过程中,新的检测位P4P2P1的状态即指出了编码中错误的信息位?
答:
汉明码属于分组奇偶校验,P4P2P1=000,说明接收方生成的校验位和收到的校验位相同,否则不同说明出错。

由于分组时校验位只参加一组奇偶校验,有效信息参加至少两组奇偶校验,如果校验位出错,P4P2P1的某一位将为1,刚好对应位号4、2、1;如果有效信息出错,将引起P4P2P1中至少两位为1,如B1出错,将使P4 P2P1均为1, P4P2P1=111,
22.某机字长 16 位,常规的存储空间为 64K 字,若想不改用其他高速的存储芯片,而使访存速度提高到 8 倍,可采取什么措施?画图说明。

解:若想不改用高速存储芯片,而使访存速度提高到8倍,可采取八体交叉存取技术,8体交叉访问时序如下图:
启动存储体0
启动存储体1
启动存储体2
启动存储体3
启动存储体4
启动存储体5
启动存储体6
启动存储体7
线路图如下图:
23.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IO作为访问存储器或I/O的控制信号(高电平为访存,低电平为访I/O),-WR(低电平有效)为写命令,-RD(低电平有效)为读命令。

设计一个容量为64KB的采用低位交叉编址的8体并行结构存储器。

现有右图所示的存储芯片及138译码器。

画出CPU和存储芯片(芯片容量自定)的连接图,并写出图中每个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答:
芯片容量=64KB/8=8KB
每个芯片(体)的地址范围以8为模低位交叉分布如下:
方案1:8体交叉编址的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注:此设计方案只能实现八体之间的低位交叉寻址,但不能实现八体并行操作。

方案2:8体交叉并行存取系统体内逻辑如下
由于存储器单体的存取周期为T,而CPU的总线访存周期为(1/8)T,故体内逻辑要支持单体的独立工作速率。

因此在SRAM芯片的外围加了地址、数据的输入/输出缓冲装置,以及控制信号的扩展装置。

CPU和各体的连接图:由于存储器单体的工作速率和总线速率不一致,因此各体之间存在总线分配问题,存储器不能简单地和CPU直接相连,要在存储管理部件的控制下连接。

24. 一个4体低位交叉的存储器,假设存取周期为T,CPU每隔1/4存取周期启动一个存储体,试问依次访问64个字需多少个存取周期?
答:
本题中,只有访问第一个字需一个存取周期,从第二个字开始,每隔1/4存取周期即可访问一个字,因此,依次访问64个字需:
存取周期个数 =(64-1)×(1/4)T+T =(63/4+1)T =15.75+1 =16.75T
25. 什么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答:
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指:对局部范围的存储器地址频繁访问,而对此范围以外的地址则访问甚少的现象。

时间:在一小段时间内,最近被访问过的程序和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
空间:在空间上,这些被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往往集中在一小片存储区;
在访问顺序上,指令顺序执行比转移执行的可能性大。

存储系统中Cache—主存层次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26. 计算机中设置Cache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把Cache的容量扩大,最后取代主存,为什么?
答:
计算机中设置Cache主要是为了加速CPU访存速度;
不能把Cache的容量扩大到最后取代主存,价格以及体积原因不适合。

27.Cache做在CPU芯片内有什么好处?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开又有什么好处?答:
Cache做在CPU芯片内主要有下面几个好处:
1)可提高外部总线的利用率。

因为Cache在CPU芯片内,CPU访问Cache时不必占用外部总线。

2)Cache不占用外部总线就意味着外部总线可更多地支持I/O设备与主存的信息传输,增强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3)可提高存取速度。

因为Cache与CPU之间的数据通路大大缩短,故存取速度得以提高。

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开有如下好处:
1)可支持超前控制和流水线控制,有利于这类控制方式下指令预取操作的完成。

2)指令Cache可用ROM实现,以提高指令存取的可靠性。

3)数据Cache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支持更为灵活,既可支持整数(例32位),也可支持浮点数据(如64位)。

28. 设主存容量为256K字,Cache容量为2K字,块长为4。

(1)设计Cache地址格式,Cache中可装入多少块数据?
(2)在直接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3)在四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4)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5)若存储字长为32位,存储器按字节寻址,写出上述三种映射方式下主存的地址格式答:
(1)cache地址长度为11位,块内地址长度为2位。

主存地址位数为18位
9位2位
Cache可装入2^9=512个块
(2)直接映射方式
(3)四路组相连
(4)全相连
16位2位
(5)
直接映射方式
7位9位4位
四路组相连
全相连
16位4位
29. 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 的存取周期是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是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
答:
命中率h=4800/(4800+200)= 96%
平均访问时间 ta= 0.96*30+0.04*150=34.8ns
效率e=tc/ta=30/34.8=86.2%
性能提高倍数 150/34.8 -1 =3.3
30. 一个组相联映射的Cache由64块组成,每组内包含4块。

主存包含4096块,每块由128字组成,访存地址为字地址。

试问主存和Cache的地址各为几位?画出主存的地址格式。

答:
缓存块号6位,块内地址7位,cache地址为13位。

组地址6-2=4位,
主存块号12位,块内地址7位。

主存地址19位
31.设主存容量为1MB,采用直接映射方式的Cache容量为16KB,块长为4,每字32位。

试问主存地址为ABCDEH的存储单元在Cache中的什么位置?
答:
A19 A15 A11 A7 A3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32. 设某机主存容量为4MB,Cache容量为16KB,每字块有8个字,每字32位,设计一个四路组相联映射(即Cache每组内共有4个字块)的Cache组织。

(1)画出主存地址字段中各段的位数;
(2)设Cache的初态为空,CPU依次从主存第0、1、2……89号单元读出90个字(主存一次读出一个字),并重复按此次序读8次,问命中率是多少?
(3)若Cache的速度是主存的6倍,试问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约提高多少倍?答:
(1)考虑按字编址:
(2)当主存读0号字单元时,将主存0号字块(0~7)调入Cache(0组0号块),主存读8号字单元时,将1号块(8~15)调入Cache(1组0号块)……主存读89号单元时,将11号块(88~89)调入Cache(11组0号块)。

不命中次数为 90/8 = 12 (上取整)
总访问次数为 90*8=720
Cache命中率 =(720-12)/720=98%
(3)设无Cache时访主存需时720T(T为主存周期),加入Cache后需时:
708´T/6+12T =(118+12)T=130T
则:720T/130T =5.54倍
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提高了4.54倍左右
33. 简要说明提高访存速度可采取的措施
答:
(1)采用高速器件,选用存取周期短的芯片,可提高存储器的速度。

(2)采用Cache , CPU将最近期要用的信息先调人Cache,而Cache的速度比主存快得多,这样CPU每次只需从Cache中取出(或存人)信息,从而缩短了访存时间,提高了访存速度。

(3)调整主存结构,如采用单体多字结构(在一个存取周期内读出多个存储字,可增加存储器的带宽),或采用多体结构存储器(参考第16题答案)。

34
答:
主存的速度指标用存储周期表示,因为主存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取周期不随存储单元的地址不同而改变。

外存的速度指标,以磁盘为例,一般包括寻道时间,等待时间和数据传输时间三个量。

磁盘存储器属于磁表面存储器,其存取周期与存储单元的位置有关,不同位置所需要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不同,故不能以一个物理量来衡量。

35.画出RZ、NRZ、NRZ1、PE、FM写入数字串1011001的写入电流波形图。

答:
36.以写入1001 0110为例,比较调频制和改进调频制的写电流波形图。

答:
37.画出调相制记录01100010的驱动电流、记录磁通、感应电势、同步脉冲及读出代码等几种波形。

答:
38. 磁盘组有6片磁盘,最外两侧盘面可以记录,存储区域内径22cm,外径33cm,道密度为40道/cm,内层密度为400位/cm,转速3600转/分。

(1)共有多少存储面可用?
(2)共有多少柱面?
(3)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4)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答:
(1)共有:6×2= 12个存储面可用;
(2)有效存储区域 =(33-22)/2 = 5.5cm
柱面数 = 40道/cm × 5.5cm= 220道
(3)内层道周长=3.14*22cm= 69.08cm
道容量=400位/cm×69.08cm = 3454B
面容量=3454B×220道 = 759 880B
盘组总容量 =759,880B×12面 = 8.70MB
(4)转速 = 3600转 / 60秒 = 60转/秒
数据传输率 = 3454B × 60转/秒=207,240 B/S
39. 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盘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信息12 288字节,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有275道,求:
(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2)最高位密度(最小磁道的位密度)和最低位密度;
(3)磁盘数据传输率;
(4)平均等待时间。

解:(1)存储容量 = 275道×12 288B/道×4面 = 13. 5MB
(2)最高位密度= 12 288B/(230*3.14)≈17B/mm≈136位/mm
最大磁道直径 =230mm+275道/5道× 2 = 230mm + 110mm = 340mm
最低位密度= 12 288B /( 340*3.14)≈11B/mm≈92位 / mm
(3)磁盘数据传输率 = 12 288B × 3000转/分=614KB/S
(4)平均等待时间 = 1/50 / 2 = 10ms
40.采用定长数据块记录格式的磁盘存储器,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寻址命令中如何
表示磁盘地址?如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存储面上,还是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
答:
采用定长数据块记录格式,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纪录块(数据块),寻址命令中可采用如下格式表示磁盘地址:
如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因为不需要重新找道,数据读/写速度快。

41. 设有效信息为110,试用生成多项式G(x) =11011将其编成循环冗余校验码。

答:
编码过程如下:
M(x) =110 n =3
G(x) =11011 k+1 =5 k =4
M(x)·x4 =110 0000
M(x)·x4/G(x) =110 0000/11011
=100+1100/11011 R(x) =1100
CRC码=110 1100
42. 有一个(7,4)码,生成多项式G(x) =x3+x+1,写出代码1001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答:
编码过程如下:
M(x) =1001 n =4
G(x) =x3+x+1 =1011
k+1 =4 k =3
M(x)·x3 =1001 000
M(x)·x3/G(x) =1001 000/1011
=1010+110/1011 R(x) =110
M(x)·x3+R(x) =1001 000+110
=1001 110 =CRC码
43.磁表面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记录信息的原理有何不同?
答:
磁表面存储器是将磁性材料沉积在盘片的机体上形成记录介质;光盘存储器是利用激光束在具有感光特性的表面上存储信息的。

44.试从存储容量、存取速度、使用寿命和应用场合方面比较磁盘、磁带和光盘存储信息。

答:
磁盘和磁带属于磁表面存储器,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记录信息永久保存,但存取速度慢,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作为辅助大容量存储器使用。

光盘具有存储容量大,耐用、易保存等优点,成为计算机大型软件的传播载体和电子出版社的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