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师范生学习专业课的问题及对策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师范生学习专业课的问题及对策X
一直以来,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从设置到教和学存在争议和困惑,虽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有所进步,但形势依然严峻。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高师课程设置狭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厚、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是困扰师范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中学教学需要、不受中学欢迎的重要原因。

通过冷静观察得知,我们对学生的实际培养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很多学生不仅没能系统地学好专业知识,也没有熟练掌握将来从事中学教学的基本专业技能,形成“夹生饭”。

实习中暴露出了许多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这种现象值得师范教育工作者深思。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改进呢?本文围绕数学师范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实际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动力,效果较差
1.数学专业课程方面
很多师范生对大学里看似抽象难懂的数学课的作用感到迷茫,时有抱怨,认为学习的内容将来到中学任教时不属教学范围。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平时除少数考研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去课堂听听课,课下基本不再下功夫强化复习和钻研,作业很少有几个是原创的,基本都是“复制品”。

直到期末考前几个周,他们才开始突击学习,甚至背题目、背解题过程,应付考试过关。

当他们把这种短时记忆释放到试卷上,走出考场后,课程知识就会丢之脑后,基本已一片空白。

所以,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总有教师埋怨学生“学过的知识怎么都忘得一塌糊涂”?学生毕业时自我解嘲:“归来时却行囊空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次数学教学论课上,笔者给2006级(大三)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定积分的产生过程求出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

在全级268份作业中,能够按照“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准确完成的仅有19人(约占7%);有15人(约占5.6%)虽使用了定积
分的产生过程,但没有恰当利用分割的任意性或近似图形确定不合适,以致求不出正确结果,但还算勉强写下了结果;其余234人(约占87.3%)则根本没按要求做,基本都是把球看作旋转体,直接用定积分来求的。

由此可见,结果很不理想。

从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定积分的产生过程模糊不清,大一学习数学分析时对“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理解就不求甚解,马马虎虎。

如果学生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都不能掌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

这种白白耗费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教学状况,令人痛心。

2.教学实践方面
很多学生中学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是孤立、片面的,理会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对知识宏观结构的把握;不知数学方法为何物。

加之自身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严重欠缺,备课时抓不住知识的本质,不能准确找到重难点、关键点,理解知识有偏差。

讲课时的问题更多,背教材、读课件、遗漏、错误现象特别普遍。

这样下去,毕业生走上中教工作岗位后,往往要牺牲几届中学生作陪练、做试验品,方能渐渐胜任教学工作。

既影响教学质量,又误人子弟。

其实,大学数学教师都明白,中学数学的知识在高等数学课程里,只不过是“基础砖块与房屋”的关系。

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既懂得“砖块”的含义又懂得其与“房屋”的这种关系,并使高等数学课程确实用于提升师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数学分析》教学中,通过用导数对函数性态的研究,完全可帮助学生“居高临下”地理解、看待中学里的“函数单调性”,无论从几何角度描述、代数语言表述,还是强调“区间”的原因等,都可一清二楚,教学也会游刃有余。

可事实却往往是:实习学生讲授“函数单调性”一节时,层次混乱,关键点不突出,定义描述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归因分析
上述问题和现象绝非偶然,也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笔者依据实践对此作相应的归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1)学生不能预知或领悟到大学数学专业课程对其将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更不明确重要点。

故学习上存在盲目性,没有需要感,进而不易引发学习动机,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显现。

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学习方法、方式等发生重大转变,很多学生不适应,其中一部分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渐渐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角色,还有不少学生甚至到大学毕业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2)学生难以做到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而大学课程学习又没能帮助他们很好地建立起宏观的知识链接。

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达不到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做不到在高层次观点下看待中学数学。

2.教师教学忽视师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