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及其应用PPT课件(说课) 鲁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利用课件展示某地浓硫酸泄漏事故及救援人员的处理方 法
·
设计意图: ①以魔术的奇妙现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一时间抓住学 生的注意力。 ②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教学过程
盐酸与氢氧 化钠能否发 生反应?
提 出 问 题 进 行 猜 想
阅读教材:123页第一自然段 分组实验:用滴管向盛有5%的盐酸的试管中滴加 5%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猜想一:能反应
猜想二:不能反应
·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实验、观察,使学生产生 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设计交流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 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 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 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 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 予适当的指导。) (2)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 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 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 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 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1、教学流程 2、教学过程 3、板书设计
1、教学流程
3分钟 2分钟 8分钟 6分钟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求证
交流反思 归纳整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分钟
归纳总结 新知运用
5分钟
数据处理 获得结论
5分钟
顺水推舟 深入探究
8分钟
2、教学过程
给学生表演一个小魔术——变色的花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二节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 教 材 分 析
二 学 情 分 析
三 教 学 方 法
四 学 法 指 导
五 教 学 过 程
六 设 计 理 念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4、教具准备
本节课从实验探究入手 来认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 重点: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 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 ①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 ①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 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 质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用 氢氧化钠溶液、稀 ①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 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 ②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 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难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 明。 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 的酸碱性。 液、蒸馏水、 PH试纸、小烧杯、 动手操作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辩 承上启下的作用。 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胶头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 证唯物主义观点。 滴管 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 计 实 验 进 行 求 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 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 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
进行实验求证:
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 是否正确。
设 计 实 验 进 行 求 证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 并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给予解决。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 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 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会定 量的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
通过两个探究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结论?
归 纳 总 结 新 知 运 用
结论1: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结论2:向盐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
当滴入氢氧化钠不足时pH<7, HCl有剩余,溶液显酸性。 当滴入氢氧化钠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显中性。 当滴入氢氧化钠过量时pH>7,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
归 纳 总 结 新 知 运 用
·
课 堂 些收获?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 酸和碱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氢 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同时存在于 溶液中吗?这些问题即是学生头 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 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实验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实验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
·
问题: 根据实验结果,说说你的猜想 正确吗?如果你的结论不正确,导 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展开交流讨论。
交 流 反 思 归 纳 整 理
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该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 进行充分反思,并及时对探究方法和结果进行归 纳整理,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
新知运用 归纳总结
1.在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酸前 后溶液颜色依次为 ( ) A.红色、紫色 、蓝色 B.紫色、红色、蓝色 C.红色、蓝色、紫色 D.蓝色、紫色、红色 2.在实验室里,欲使碱性溶液变成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好 选用哪一种组合 ( ) ① NaOH溶液②稀盐酸 ③石灰水 ④酚酞试液 A. ①或③ B. 只有② C. 只有① D. ②和④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知识疏理,突出重点;当堂练习, 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
活
天 动 地
盐酸与氢氧化 钠反应过程中 溶液的酸碱性 怎样变化?
顺 水 推 舟 深 入 探 究
分组实验: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要提醒学生逐滴滴加,特别注意当接近完全中和 时应多次测量溶液的PH。
设计意图: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和方向,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极点。虽然PH试纸测 量的数据没有PH计测量的精确,可是通过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既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又能体验探究的乐 趣。
·
活
天 动 地
数 据 处 理 获 得 结 论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并参考教材,建立坐标系、描点、 连线作图。 教师引导学生对曲线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时pH<7, HCl有剩余,溶液显酸性。 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显中性。 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