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作者:郑育英王铁军方岩雄
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23期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文章介绍理工科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以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挖掘课程思政
元素、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专业课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化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193-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By design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m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methods, we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from "teaching" to "education", and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Realiz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reform in educ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内涵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入学率逐年攀升,现在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2021年教育部公布: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4.4%,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4 183万人[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的专业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轻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

放眼全球,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再者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尤其是“95后”和“00后”的大学生在思想、情感、观念及心理等方面与以往大学生有很大不同。

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势在必行。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其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课程思政不是新增的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方法。

课程思政不改变原有的课程属性,也不是要在专业课中生搬硬套政治教育,而是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于润物无声[3]。

二、加強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经过对师兄院校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了解,发现目前课程思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思政元素大多为零散思政点,缺乏教学体系设计和思政点的立体化发掘。

为了推广和落实课程思政,亟需提出教学体系设计以及思政点挖掘的构架和基本思路。

根据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化工专业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结合轻工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推进课程思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一)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化工专业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支撑,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化工为特色,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企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正确价值观,能从事化工领域特别是精细化工和新能源化工行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工程设计、产品和技术研发、安全环保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我院化工专业在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按照“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实施“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在四年本科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即“大类培养”阶段,构建“通识课”“公共基础课”模块;第二阶段为分流后的“学科教育阶段”,构建以“学科基础课”模块为主,兼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模块(第一和第二阶段为学生解决化工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必需的自然科学、化学化工学科及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和谐工程观);第三阶段为“专业培养”阶段,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模块,使学生掌握复杂工程问题分析、研究及解决方案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第四阶段为“个性化培养”阶段,设置专业特色选修课程,涉及化工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新产品与新工艺研发、经济与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

(二)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在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积极打造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及管理体系当中。

各专业和教学团队基于OBE教育理念,调查分析行业对化工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德育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挖掘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所蕴含的思
政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计划,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及评价课程思政目标达成。

学院目前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并有基础教学中心(四大化学)和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院的组织结构和课程建设情况,打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四个核心专业基礎课思政教学团队,同时打造专业课程群思政教学团队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在名师和知名教授的带领下,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多来年创建了基于赛教融合创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工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工程类实践课和主办岭南杯化工设计竞赛,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化工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化工安全与环保意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近年来,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学生作品质量和成绩逐年提高。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以化工专业最重要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为例,它是联系学科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等)与专业技术课程(如分离工程、反应工程等)的桥梁。

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研究化工生产中的单元操作过程及其设备设计、选型等,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并重的课程,课程承担着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工程的桥梁作用。

课程蕴含着众多的思政元素,比较容易将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为一体,我们的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其他专业课类似。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
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例如在授课时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专题嵌入式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增强课程思政的渗透效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寓德于教。

在教学组织方式方面,传统教学组织方式以教师教为主,缺少师生互动,课程评价较为单一。

当下互联网和教学技术信息发展迅速,采用雨课堂、慕课堂、超星等智慧教学工具,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

我院工程化学、化工原理和无机化学等课程,实施“雨课堂+BOPPPS”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获得学生极大好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推送与知识点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思政材料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5]。

(五)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育人平台
化工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目前我国化工行业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行业体量巨大、过往增长迅速,第二是当前的发展情况跟社会预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比如,一提起化工行业大家
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污染、想到事故,行业的社会形象还有待改善。

因此,化工产业面临着绿色制造风潮下产业升级与转型。

在以往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在专业育人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品格塑造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领。

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高校实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适应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各高校一直尝试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涵出发,化工专业构建了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应用能力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基础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专业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平台。

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各实践课程模块的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各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设计,扭转实践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促使思政教育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相互融合、相互助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三、课程思政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程思政是保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而且课程思政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事实证明,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有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结合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不畏艰难、爱学习、爱课程的内驱力,进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不少教师有些困惑甚至不理解,随着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教师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拓宽了专业课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了课程自信,从而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专业的每位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实现“教学”到“教育”的转变[5-6]。

参考文献:
[1]发展规划司.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1-03
-01].http:///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
_516062.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
00603_462437.html.
[3]苏碧云,赵益霏,邵彤,等.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设计和思政元素发掘[J].广州化工,2021,49(12):229-231.
[4]郑育英,方岩雄,刘全兵,等.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4):85-89.
[5]潘鹤林,黄婕,吴艳阳,等.理工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113-120.
[6]张伟,王世英.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课程的研究[J].创新教育研究,2021,9(2):456-45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乙酸乙酯合成反应虚拟仿真实验的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2020020113031);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专业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化类工科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粤教高函[2020]20号)
作者简介:郑育英(197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教学改革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