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岛
闻一多
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在右边崂山无数柱奇挺的怪峰,会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
进湾,先看见小青岛,就是先前浮沉在巨浪中的青点,离它几里远就是山东半岛最东的半岛——青岛。
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
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
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
但是在榆树丛荫,还埋着十多年前德国人坚伟的炮台,深长的甬道里你还可以看见那些地下室,那些被毁的大炮,和墙壁上血涂的手迹。
——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
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水泱泱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毁了。
堤岸上种植无数株梧桐,那儿可以坐憩,在晚上凭栏望见海湾里千万只帆船的桅杆。
远近一盏盏明灭的红绿灯飘在浮标上,那是海上的星辰。
沿海岸处有许多伸长的山角,黄昏时潮水一卷一卷来,在沙滩上飞转溅起白浪花,又退回去,不厌倦地呼啸。
天空中海鸥逐向渔舟飞,有时在海水中的大岩石上,听那巨浪撞击着岩石,激起一两丈高的水花。
那儿再有伸出海面的栈桥,去站着望天上的云,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过清明节以后,从长期的海雾中带回了春色,公园里先是迎春花和连翘,成篱的雪柳,还有好像白亮灯的玉兰,软风一吹来就憩了。
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
樱花落了,地下铺好一条花蹊。
接着海棠花又点亮了,还有踯躅在山坡下的“山踯躅”,丁香,红端木,天天在染织这一大张地毡:往山后深林里走去,每天你会寻见一条新路,每一条小路中不知是谁创制的天地。
到夏季来,青岛几乎是天堂了。
双驾马车载人到汇泉浴场去,男的女的中国人和十方的异客,戴了阁边大帽,海边沙滩上,人像小鱼一般,曝露在日光下,怀抱中是熏人的咸风。
沙滩边许多小小的木屋,屋外搭着伞篷,人全仰天
躺在沙上,有的下海去游泳,踩水浪,孩子们光着身在海滨拾贝壳。
街路上满是烂醉的外国水手,一路上胡唱。
但是等秋风吹起,满岛又恢复了它的沉默,少有人行走,只在雾天里听见一种怪木牛的叫声,人说木牛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
[注]“木牛”发出的声音其实是团岛上的汽笛声。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中的“海市蜃楼”本指虚幻的自然景象,文中用以形容青岛的美丽非凡,如同奇幻的仙境。
B.第二段末尾讽刺当时政府和权贵一方面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另一方面让人们淡忘当年外族战争的史实,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愤懑和抑郁之情。
C.第三段主要写为照晚景,用词新颖别致,语言典雅清新,运用多种辞格和灵活句式生动形象地摹景状物,体现出作者艺术创作中的音乐美和韵律感。
D.末段以“怪木牛”的叫声反衬环境的宁静,以“人说木牛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作结使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诸多回味和悬想。
2.本文对青岛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多样而层次分明,请联系全篇概括分析。
3.这是一则即景抒情散文,请结合景物类别简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公交车司机是众多公共服务岗位之一,他们的心理健康、驾驶技术与应急技能,直接关系着整车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个移动的公共空间里,乘客与司机本是“安全共同体”,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才会有公交车上的公共安全近年来,公共交通中的暴力之气一再出现,暴力行为屡屡上演,为树立“公交车司机不可侵犯”的社会共识,可以考虑将“妨碍公交车司机”的行为入罪,用法律的刚性条文保证驾驶员安全。
无论是在行驶的车辆上殴打司机,还是抢夺方向盘、拔车钥匙,都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引发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在呼吁文明乘车、呼吁见义勇为的同时,只有将殴打公交司机的违法成本提高了,才能真正保障行车安全,防止一车乘客成为一些人不理智行为的牺牲品。
(摘编自2019年1月3日法制网)
材料二: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邀请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学者、运营企业、制造厂商及协会组织等进行了反复论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标准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设置的主要原则有:不应影响驾驶员安全视线,不应影响乘客及驾驶员的应急撤离;不应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座位调节;不应影响驾驶员观测右侧前乘客门区域及后视镜、刷卡机、投币机等其中,标准规定“侧围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tntn”的要求,主要依据《中国成年人人
体尺寸》(GB/T10000-1988),当前中国95%的18-60岁成年人,肩部高度小于等于1455tntn因此护围门的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的最低值选取了数值1600tntn,基本能够保护驾驶员免受乘客直接攻击,并防止乘客接触方向盘数值设置也考虑到驾驶员的服务性质,便于坐在驾驶位置上与乘客沟通此外,还可利用车载媒体播放视频、语音等方式,提醒乘客遵守规则、文明乘车。
(摘编自2019年2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日前联合印发并实施《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进一步提升对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的法律保障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并未回避驾驶人员的责任如果驾驶人员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与乘客发生纷争后违规操作或者擅离职守,与乘客厮打、互殴,也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这一设置,既厘清了乘客与驾驶人员所负责任,也平衡了双方权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最大力度捍卫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向盘《意见》还提出:“对正在进行的妨害安全驾驶的违法犯罪行为,乘客等人员有权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行为造成违法犯罪行为人受损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有《意见》为依据,势必有更多的乘客勇敢站出来维护公共安全哪怕在制止过程中造成嫌犯受伤,也无须承担责任,原因很简单,可认定为正当防卫。
鼓励乃至激励乘客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意义深远群众参与监督和防范,有时比法律更管用,比执法机关的事后惩处更见效。
(摘编自2019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交车司机的举动直接关系着整车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要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公交车上的公共安全就有了保障。
B.标准规定的“侧围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tntn",是基于《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设置的相对安全数值。
C.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是经过多个部门组织,多次讨论论证后得出的结果,相对来说更具科学性。
D.乘客对公交车上妨害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可以勇敢地制止,若造成嫌犯受伤,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部门印发的《意见》明确了驾驶人员的职责,有效捍卫了公共交通}一具的方向盘,为公共交通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B.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殴打司机或者抢夺方向盘、拔车钥匙都属于侵扰驾驶员行为,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C.材料二中标准规定的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设置的原则都是基于保护驾驶员免于外界侵扰而考虑的。
D.材料三中最新实施的《意见》中并没有回避驾驶员的责任,平衡了乘客与驾驶人员的权益,体现出了公正和公平。
3.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保障公交安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
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
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
比如,《大江东去》以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国企厂长等人物为中心,聚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鲜活的中国形象;《中国铁路人》以铁路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书写了中国铁路事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他从暖风来》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造车》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历程;《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这些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
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比如,《都挺好》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展现新一代女性争取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奋斗过程;《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
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描写彝族生活的《我在弊乡的故事》,展现西北大漠风采及当地工厂发展的《又细又长的棉纱棉》等。
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
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数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作。
B.网络文学作品均既描绘人物个体,也塑造人物群像,描绘了一幅幅恢弘的社会画卷。
C.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聚焦社会热点,-些少数民族作者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D.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这中心论点。
B.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文章论证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着力点时,平均着墨,例证鲜明。
D.文章结尾指出了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价值、应秉持的写作理念和应切实担负起的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只要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B.《中国铁路人》《造车》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
C.《都挺好》描写新一代女性对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D.网络文学积极书写现实既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
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
劝人生业
..,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躬助丧事,赈恤穷寡。
期年称大化。
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
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
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
德化人,署为主簿
..。
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
..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
”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
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
览常自守,不与融言。
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邻房牖。
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
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
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
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
候览冠,乃敢升堂。
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
后征方正
..,遇疾而卒。
三子皆有文史才,少子玄,最知名。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
不义乎/
B.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C.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D.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业,指人们从事的某种产业,包括农业、渔业、狩猎、采集等。
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C.太学,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后开始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
D.方正,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一般由地方政府组织考试选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览初入官场,特别重视民生。
当上蒲亭长后,为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制定法令条文,甚至还规定了果树蔬菜鸡豚的数量。
B.仇览对待百姓,注重道德教化。
农事完毕,就令众子弟集合在一起,进入学校学习,连彪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也受到感化。
C.仇览进入太学,心无旁骛治学。
同郡的生员符融有很高的名声,常常宾客满屋,仇览坚守自己的心志,坚决不跟符融交往。
D.仇览学毕回乡,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平日闲居在家,也一定用礼法来约束,妻子儿女有了过失,他就用脱帽的方式来自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
(2)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日“过碛”既指出了事件,也点出诗人此时无奈的心情。
B.“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出了云天低垂,体现了人的压抑之态。
C.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绝句,诗的偶句押韵,内容上两两相对。
D.“行到安西更向西”写出了路途遥远,作者的叹息寓于其中。
E. 本诗用荒漠凄凉之景体现行客心情迷茫,无所归依的心绪。
2.本诗在刻画边塞景象时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的譬喻,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是“,”。
7、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
请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
不超过150字。
8、微写作。
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不超过100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
9、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1.B
2.①空间上,由远而近,先概写乘船远眺青岛状貌,再分别叙写近观青岛的风物人情,角度多元;②时间上,按季节推移,由春景到夏滩再到秋声,依次展示出青岛不同时令景物的特色,形象鲜明;③内容上,虚实结合,既有对现实情景的描摹刻画,又有由此及彼引发的对神话故事的联想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拓展意境。
3.①通过对奇峰碧海夕阳云彩、绿林鲜花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青岛美丽的自然风物的真挚喜爱之情;②通过对簇新的楼宇、笔直的柏油路、帆船的桅杆、海滩的伞篷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青岛人文景观的由衷赞叹之情;③通过对坚伟的炮台、被毁的大炮、血涂的手迹、日本的太阳旗、可怕的暗窟和烂醉的外国水手等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结。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曲解文意,“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愤懑和抑郁之情”刻意拔高了,第二段末尾写到“在青岛,有的是一片绿林下的仙宫和海水泱泱的高歌,不许人想到地下还藏着十多间可怕的暗窟,如今全毁了。
”其实第二段还是意在写青岛春景之美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明确题干要求,“本文对青岛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多样而层次分明,请联系全篇概括分析”,要求概括分析本文写景的角度,要回归文本,概括出作者描写青岛的角度,再结合散文写景状物常用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在空间上,第一段中作者写到乘船进入胶州湾,由“快到胶州湾时”看到的青岛之景,到“进湾”看到的青岛之景,再到后面几段详细描写近观青岛所看到的青岛风土人情,体现了由远而近,角度多元的特点;
②时间上,按季节推移,作者笔下的青岛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当春天”到“清明节过后”到“四月中旬”再到“夏天”,最后,写到“秋风吹起”,依次展示出青岛不同时令景物的特色,每个时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③内容上,本文既有对现实情景的描摹刻画,写出了作者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青岛,同时,又有由此及彼引发的对神话故事的联想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如“欧战时这儿剩有五百德国兵丁和日本争夺我们的小岛,德国人败了,日本的太阳旗曾经一时招展全市,但不久又归还了我们”,虚实结合,有利于丰富内容,拓展意境。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分析散文表现的情感,要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感悟。
答题时不可只回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还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对青岛美丽的自然风物的真挚喜爱之情:文中描写了奇峰碧海夕阳云彩、绿林鲜花等景观,描绘出一个自然景观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青岛形象,这样的青岛让作者为之沉醉,也让读者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