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文学的区域叙事与生态智慧_以_狼图腾_为例.kdh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整体一部分的认识态度, 而不是将 圈自我保持协调一致, 数不清的组成部分彼此兼容互为整
自然对象化的简单认识态度。
体。这是经历了 45 亿年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Barry Common-
雷彻 尔·卡 森 在《寂 静的 春 天》中 说 ,“我 们任 致 死 的 化 er, 1994) 。生态智慧就是能够充分利用或契合于生态法则,
与自然的可能性”。( Farther Afield, 1) 。叙事展现人与地方环 健康地环环相扣形成的意象。其次, 狼本身的重要性是相对
境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在整体 草原而言, 没有了草原, 狼的重要性无从知晓。狼因为保护
联系中, 人类作为特殊的文明物种, 创造了充满生态智慧的 草原的功能而形成了它特有的品性, 狼与草原相互依赖。此
与现实相结合层面, 使区域文化叙事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 的民族性与狼的精神进行比照, 从而使广大读者将其视为
起到相应的作用。
关于狼的书, 引起了沸沸扬扬关于狼的精神与品质的讨论,
区域叙事
而 却 忽 略 了 书 中 叙 事 表 现 的 生 态 智 慧 内 涵 。《狼 图 腾》与 其
区域叙事是自然类文学的标志性特征, 自然类文学的 说是关于狼的书, 不如说是关于草原的书, 或者说是草原生
解生态世界复杂的过程, 而不是毁灭它的智慧。生态学挑战 成一个相互链接循环的食物链。在这样封闭循环的系统中,
人类走向更加有活力的复杂性, 而不是被动的简单片面化” 循环 的 一 端 产 生 的任 何 事 物 都“有 去处 ”, 都 会 在 下 一 个 环
( Joseoph Meeker, 1974) 他强调一种对待生存的认识态度, 一 节中被利用, 实现它的存在意义; 第三:“自然最知情”, 生态
学的区域叙事主要表现为地方色彩和乡土风情。这种区域 原上万物的合一关系, 以及他在合一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生
叙事带有很强的乡土意识, 倾向于表现区域的民俗风情与 态智慧。毕利格老人与草原及草原上万物形成合一关系为
文化。最显著的例子是我国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巴蜀作家群 我们理解区域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提供了生态智慧的可能
卡森 在 分 析 虫 害 的原 因 时 发 现 :“在 农业 的 原 始 时 期 , 与科学相结合的阐释, 可以说都在求解生态智慧。在揭示文
农夫很少遇到昆虫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是随着农业的发 学文本与自然环境隐含的联系的过程中, 生态批评力图阐
展而产生的— ——在大面积土地上仅种一种谷物, 这样的种 发人与自然成为一体时所感知到的自然节律以及与之相协
学药剂像下雨似地喷洒, 仿佛别无它法。事实上, 倒是许多 从而表现出整体生存智慧的能力与技巧。
办法可行, 只要提供机会, 我们的才智可以很快发现更多的
生态智慧需要将自我与生存所在区域结合在一起, 它
办法。”( 《寂静的春天》, 10) 自然界有其自己的法则, 在卡森 是在个体融入整体后, 与整体形成一个生命网络, 根据对整
写作与环境文学。就主题或者信息价值而言, 小的分类之间 运。因此,《狼图腾》中, 叙事的主体是草原, 生态智慧在草原
不存在等级差异”。( 10) 写作与文学在文类上表现不同, 写 叙事中体现出来。在草原叙事中, 毕利格老人是主要叙事
作通 常 指 历 史 文 章 、哲学 文 章 、游 记 、政 治宣 言 以 及 科 学 考 者。而围绕毕利格老人形成诸多的叙事关系; 毕利格老人讲
察文章, 文学指通常意义上的小说、诗歌、美文等文学文类。 述与狼的关系、知青们讲述与毕利格老人的故事、草原展现
这样的划分并非铁板一块, 一刀切那样分明, 自然文学与环 毕利格老人与包顺贵对待草原不同态度的冲突的故事。在
境文学既相互重叠, 彼此之间有交集, 也各自独立。自然文 不同的叙事关系中, 突出体现了毕利格老人与草原以及草
2007 年第 4 期
新学术 new science
生态文学散论
环境文学的区域叙事与生态智慧: 以《狼图腾》为例
◇ 宋丽丽
( 清华大学外语系)
比尔·布莱森在《万物简史》中对人类的科 技 智 慧 做 了 衡, 一个重要的自然格局就是对每一种类生物的栖息地予
一次 全 景 式 扫 描 , 认 为“我 们 对 大 宇 宙 的理 解 也 不 完 整 ” 以适当的限制。”( 9) 我们不能说原始时代的农夫更先进, 但
“草原是大命, 可它的命比人的眼皮子还薄, 草皮一破,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 2005) ) 。环境文学最显著的特点 草原就瞎了, 黄沙刮起来可比白毛风还厉害。草原完了, 牛
是直接涉及环境问题, 表现作者对环境问题的自我意识, 强 羊马、狼和人的小命都得完, 连长城和北京城也保不住啊。”
域文化的联系, 表现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与地方生活特色。 慧。于是, 毕利格老人谈起草原、谈起狼、谈起腾格里、以及
而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文学叙事则是在乡土之中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在谈论自己的生命一样。
寻找人与自然生命的契合, 承继了陶渊明式的对自然持有
草原是大命
的怀 旧 与 归 隐 的 情怀 , 突 出 地 表 现 了“朴素 淡 远 审 美 旨 趣”
每天 3 米的速度迅速沙化, 这个现实向我们证实老人无法 圈。每一环都在下一个环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平衡维持循
用科学实验证明的生态智慧可信性。
环, 而节制保持平衡。草原叙事向我们展示世世代代草原人
《狼图腾》区域叙事的另一个特点是叙事转换 , 老 人 的 在节制中维系草原生态平衡的智慧。
智慧是草原叙事的主线, 这个主线通过知青们的认识一点
区域 叙 事 往 往 或 将“非 人 类 自 然 本 身视 为 主 体 、人 物 、背景 态学的书。首先书中主要展现的是草原整体, 生活在草原之
的主要构成, 或者讲述人类与非人类互动的故事, 讲述人类 上的狼、羊、人、马、鼠、兔、旱獭、草、天等万物相互依存的整
自然哲学, 或者讲述通过人类文化抑或抛开人类文化与参 体, 彼此之间一环套一环, 缺一不可, 相互关联。草原是它们
看来, 人类最大的才智应该是发现自然界的法则, 利用自然 体的感悟调节自身行为节律的能力。从英国生态批评家贝
界自身的法则管理自然界。那么对自然界自身法则的认识 特 对 浪漫 主 义 生 态 学 的研 究 到 美 国 劳 伦 斯·布 依 尔 对 环 境
一定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得吗?
想象的文化梳理, 乃至格兰·拉夫实践生态批评运用的人文
烈 的 环 境 忧 患 意 识 及 其 对 田 园 生 活 与 田 园 价 值 理 念 的 描 ( 《狼图腾》, 149) 老人熟谙万事万物紧密相连的生态原则,
述。环境文学的区域叙事主要表现为对区域的思考, 重在理 草原与草原上的动物彼此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关
性的思想表达, 叙事与主题的关系高于与情节的关系。当代 系。草原与草原之外的世界也彼此关联。保护草原不仅关系
合起来, 着重表现本土居民在长期与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 规模的农耕经济打破草原游牧经济的完整循环, 恰如殖民
10 新 学术
new s cience 2007 年 第 4 期
主义以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打破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一样, 养人, 人打狼为维护草原的平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其后果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大规模破坏。目前内蒙草原以 任何环节都不能被破坏, 草原的圆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圆
以及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作家。巴金、郭沫若、吴芳吉、刘 选择。这种智慧不是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而是来自于
盛亚 、艾 芜 、沙 丁 、何 其芳 、路 翎 、李 劼 人 都属 于 巴 蜀 区 域 写 生存于世界之中的生存者的直接感知, 将自身与生存世界
作。区域写作的叙事主要表现在文化意义上, 强调地区与区 合为一体的感知, 与区域形成一个生命整体后感知到的智
一点真令人沮丧”( 437) 。科技智慧的悖论处境指向对另一 精细的网络, 每一组成部分都与其它部分相连接, ……从进
种智慧类型的诉求: 一种让我们能够可持续地生存与发展、 化的意义上来说, 网络的大部分, 能够确立自身的位置, 就
并 且 能 够 保 护 我 们 生 存 环 境 的 智 慧 — — — 生 态 智 慧 。
救区域环境生态智慧的倾向。他们往往在叙事中重新展现
老人的叙事语气既坚定又饱含无奈。他坚定地相信草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引导人们反思割裂传统的现代文明。这 原自有其平衡规律。草原牧业是一环套一环的经济系统, 而
种区域叙事将对人类生存的思考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紧密结 令老人无奈的是现代社会逻辑粗暴地重排草原规律, 以大
欣 赏 、负 责 的 情 感 与 想 象 、审 美 与 伦 理 联 系 。 生 态 批 评 旨 在
《狼图 腾》可 以 说 是 环境 文 学 区 域 叙 事 透 射 生 态 智 慧
论述文学与生态环境现实的联系, 旨在将文本研究与现实 的典型代表。《狼图腾》自 2004 年出版以来一直以畅销书的
问题相结合, 探求区域叙事与生态智慧之间的联系, 在文本 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再加上作者本人最终将中国汉民族
历史、文化信念以及伦理、审美理念。叙事讲述以区域为主 外, 只有在草原上, 狼与人之间才发生用道德与文化考量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 人类作为参与者融入本区域所发生的故事。根据帕特里 关系。草原是草原人文化的根基, 草原人的文化由草原的规
柯·墨 菲 ,“自 然 类 文 学还 可 细 分 自 然 写作 、自 然 文 学 、环 境 律所制约。无视草原的规律, 草原文化就面临着解体的命
人们却热衷于简化它。这样, 人们毁掉了自然界的格局与平 对于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拓荒者生活的叙事、埃德华·艾比
新 学术 9
2007 年 第 4 期 new s cience
对于大沙漠的随笔叙事等等。这些区域叙事与生存的自然 的把握与调整自身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智慧, 与现代经济在
环境 发 生 目 的性 联 系 , 一 种 叙 事者 对 所 在 区 域 保护 、尊 重 、 当地发展造成的环境现实形成发人深思的对比。
是因为它能够恰当的适应早已存在的系统”; 第二:“任何事
生态智慧
物都有个去处”,“去处”即指事物的功能, 事物的目的性。这
生态 批 评 家 约 瑟 夫·米 克 在《生 存 的 喜剧 : 文 学 生 态 学 表明生态圈内“循环”的至关重要性。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
研究》中 指 出 ,“人 类 必 须培 养 新 的 、更 精 深的 智 慧 , 能 够 理 有其恰如其分的作用。无论土壤还是海洋, 各种有机物都构
裂整体存在真实的偏执力。而偏执地发展人类不完整的认 生态智慧的基础。
识 必 然 要 打 破 完 整 世 界 的 平 衡 。“ 我 们 也 许 是 最 有 智 慧 的 。
生态 学 家 康 门 纳 在《与 地 球 的 战 争》中指 出 , 生 态 学 的
我们也许是万物之灵长, 同时也是万物可怕之噩梦, 想到这 法则有三:“第一: 万事万物紧密相连, 这表明生态圈是一个
环境 作 家 徐 刚 、哲 夫、杜 光 辉 、李 青 松 、郭雪 波 、姜 戎 等 都 将 着草原人, 也关系着草原以外的世界。老人对草原大命的认
区域叙事与理想思考结合起来。作者在环境意识的驱动下, 识是感性的, 它无法被科学实验证明, 而只能由时间无情地
从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出发, 表现出强烈的探寻拯 决断。在时间摊牌之前, 人类要经历智慧的选择与考验。
( 《万物简史》, 151) 。他担忧对不完整的认识加以开发利用 显然, 在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与运用上, 他们也许比受科技启
势必对整体世界造成破坏与分裂。如果将人类不完整的认 蒙的现代人表现出更多的生态智慧。
识神 圣 化 、绝 对 化 , 人类 认 识 的 局 限 就会 变 成 替 代 、或 者割
生态智慧与生态法则紧密相连, 认识生态法则是认识
植方法为某些昆虫数量的猛烈增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单 调的智慧。生态批评对生态智慧的求解最有利的文本对象
一农作物的耕种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 这种农业是工程 是自然、环境文学创作中的区域叙事, 例如华兹华斯关于湖
师想象中的农业。大自然赋予大地景色以多种多样性, 然而 畔 的 诗 歌 叙事 、梭 罗 对 于 瓦 尔等 湖 的 散 文 叙 事 、维拉·凯 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