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k l cos
2
H1 H A h H A ( D tg i v)
D k l cos
2
上丝减下丝
A
B
C
H1 H A h H A ( D tg i v)
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F
H F1 F1
食 堂 测 绘 单 位
H F3 F3
篮 球 场
H F29 F29
H F28 F28
(X0,Y0)
测图日期、方 法、坐标系统
1:500
测绘人员
2、梯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按国际上的统一规定,梯形分符应以1: 100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基础,实行全球统一 的分幅与编号。
(1)1:1000000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È ý ß ±À 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Ú ù ó ¡ Ä ²´ Ð 40× 40 50× 50 50× 50 50× 50 (cm) µ Ø æ ý Ê µ à » (km ) 4 1 0.25 0.0625 » ù Ò ² 1:5000 µ Í ² Ä ¼ ù ù ü ¬ ¾ ¼ ù Ä ý ¿ Ë °º ±Í ²µ Ê Ä 1 4 16 64
传统的测图的方 法是:
外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 地物地貌 的特征点
在图纸 上展绘碎 部点 按碎部点高程 ,手工内插描 绘等高线
按点之间关系 连线,显示地 物地貌
(一) 测图前的准备
1. 仪器、工具及资料的准备。
2. 图纸 :可用白绘图纸或聚酯薄膜。
3. 绘坐标格网
采用对角线法
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方格网的大小: 40cm50cm或50cm50cm 方格的大小:10cm10cm
比例尺: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其实地 距离之比,称为比例尺。
1.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2)图示比例尺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设图 则图的比例尺为
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
比值来衡量的,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
图符列号(数字码)组成”
...
I H G F E D C 1 2 3 4 5 B A 6 7 8 9 10 11 12 14
13
图10-6
附中

老干部 活动中心 幼儿园
土木楼 排 球 场
操场
流体力学 实验室
第七教学楼 环工楼
水泵实验室 设备处
学生处
水 0 0 2 班 学 生 所 测 部 分 校 园 平 面 图
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数字地图:指用全数字的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空间 位置和相互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 电子地图:是数字地物符号化处理后的数据集合,它具有
地图的符号化数据特征,并能快速实现图形的平面、立体和动
态跟踪显示,供人们在屏幕上阅读和使用。
(一) 地形图的比例尺
(5)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
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四)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为了便于测绘、使用和保管地形图, 需要按统一的规定和 方法, 将大面积的地形图进行分幅和有系统的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按坐标格网划分的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
另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梯形分幅法。
1
2 3
4
5
6
A B C
1:500、1:1000、1:2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及图 外注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图名、图号 图幅 接合 表
图名即本幅图的名称, 一般以所在图幅内主要地名来 命名。图名选取有困难时, 也可不注图名, 仅注图号。图名
和图号应注写在图幅上部中央,且图名在上,图号在下。
上述大比例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 编号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往往是小地区或带状地区的工程设计和施 工用图, 也可用各种代号进行编号。 例如:可以用测区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方法。如图所示, 将 测区按统一顺序进行编号, 一般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用阿拉 伯数字1、2、3、4...编定(如xx-15)
第九章 基础地理 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
内容提要:
一、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二、大比例地形图的传统测绘方法
三、数字化测图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
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显 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
地形图: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
外图廓是图幅最外边的粗线,一般起装饰作用。
(4)其它图外注记 外图廓线
测图日期、方法、坐 在外图廓的左下方应注记测图日期、测图方法、平面和 比例尺 标系统等 高程坐标系统、等高距及地形图图式的版别。在外图廓下方 中央应注写比例尺。在外图廓的左侧偏下位置应注明测绘单 位全称。
老学生食堂 X0,Y0
H F2 F2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高差
F2
β
F1
F3
F29 F28
1、经纬仪法测图
一)配置 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或水准尺、小钢尺、 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
尺员2人。
二)步骤
1)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即0度0分 0秒)。作为起始方向。
F2
1
β 实地距离D换算为图上距离d的简便算法:
d= D D ´ 1000 = = D 500 500 2mm
例1:500:
例1:2000
D D ´ 1000 D d= = = mm 2000 2000 2
F3
F29 F
整个地球表面用子午线分成60个6°系列,由经度180°起 ,自西向东用数字1,2,3…,60表示。同时,由赤道起分别 向北向南直到纬度88°止,每隔4 °纬度圈分成22个横行,用
字母A,B,C,…V编号。
每幅1:1000 000地形图 ,由纬差4 °的纬圈和经差6 ° 的子午线所形成的梯形,图号由“图符行号(字母码)和
0.50.5
1000
900
B 6.45
800
700
A 4.50
600
500 500
600
700 800 1:1000
900
1000
F1 F2 F3
F28 F29
(三)地形测图的方法
1、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观测立尺方向与某控制方向的水平角 极坐标法 测定立尺点与测站间的平距

视距测量
图书馆 计算机中心 机械实验室
二、大比例地形图的传统测绘方法
根据碎步测量的方法来划分,地形图成图方法主要分为
以下几种: 1)以平板仪、经纬仪或水准仪、光电测距仪或皮尺为主要 测量工具的传统测绘法; 2)以电子全站仪为主要测量工具,并辅以电子手簿、计算 机、绘图仪的数字化测量和自动化成图方法; 3)摄影测量方法。
悬崖
悬崖
冲沟
冲沟
g
h
陡 崖
悬 崖
某 区 域 等 高 线 图
典 型 地 貌 的 等 高 线 表 示






图10——3
2、等高线的分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的等高线。
每5倍等高距的等高线加粗描绘。
110 108.5 108
25
b
163.2
75.4
一般房屋 混--房屋结构 3--房屋层数

3
(三)地貌符号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它包括山地、丘陵和 平原等,在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等高线: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1)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之差称为等高距。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110 08 1 106 104 102 100 助曲线
3、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不能中断,如果在一幅图中不
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多幅后闭合。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 会相交。 (4)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其形状和大小依比例尺缩绘在图上,只能用特定 的符号表示它们的中心位置,称为非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对一些呈线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
可按比例缩绘,但其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的符号,
称为线形符号。
地物注记:采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 加以说明者,称为地物注记。
等高线注记 一般高程点及注记
a.一般高程点 b.独立性地物的高程 0.5 a
10 5
0
10 23.8m
20
30
40
50
18.9m
2、比例尺的精度
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称为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cm)
1 500 1 1000
5 10
1 2000
20
1 5000 1 10000
50 100
通常在工程建设的初步规划设计阶段: 1:
越小,比例尺越大。
(1)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 (2)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万、1:10万 (3)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1:100万
(2)图示比例尺
在地形图上绘制一条直线,并把直线分成若干等分段,每个
等分段一般为1cm(或2cm),再将最左边的一个等分段进行10等 分(或20等分),并以第10(或第20)等分处的分划线为零分划线, 然后在零分划线左右分划线处,标注按数字比例尺算出的实际 距离。
2、检查: 方格边长误差≤0.2mm,
各方格交点不在一直线 偏离≤ 0.2mm,
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 差≤0.3mm。
(二)展绘控制点:
例:展绘控制点A(647.43, 634.52,4.50); B(913.46,748.63,6.45)。
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 注记。
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格,按比例尺展出。 3、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 上0.3mm。
2000、1:5000和1:10000。 在详细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 1:2000、1:1000,1:500。
(二)地物符号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比例符号:对轮廓较大的地物,其形状和大小均可 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地形图图式中的规定符号绘出, 称为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某些地物的轮廓太小,无法将

i
则地面坡度等于90º。
h h h h h h d3 d4 d5 d6
d1
d2
1、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山丘、洼地
山头
洼地
2)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山的凸棱由山顶延伸至山脚者称为山脊。 山谷:相邻两山脊之间的凹部称为山谷。
3)鞍部(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称为 鞍部)
4)悬崖(坡度在70度以上的陡峭崖壁)
地面
106 104 103 102 100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助曲线
半距等高线(间曲线):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加绘的等高 线,用长虚线表示 辅助等高线(助曲线):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插绘的等高
线,用短虚线表示。
110 108.5 108
地面
106 104 103 102 100
3)立尺:立尺员把水准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A、 “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5.35
坚5
5.40



B、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 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 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2)图幅接合表(接图表) 图幅接合表绘在图幅左上角,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 的关系, 供索取相邻图幅时用。图幅接合表可采用图名注 出, 也可采用图号(仅注有图号时)注出。
(3)内、外图廓和坐标网线
内图廓线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采用矩形分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只有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就是地形图的边界线,也是坐 标格网线。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在内图廓的内侧, 测绘单位 每隔10cm绘有5mm长的坐标短线, 并在图幅内绘制为每隔10cm 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常用的等高距有1m、2m、5m、10m等几种
2)等高线平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h h h h h h
d1
d2
d3 d4 d5 d6
3)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愈陡,则等高线平距愈小,地形图上的 等高线愈密;反之,地面坡度愈缓,则等高线平距愈 大,等高线愈稀。即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成 反比。 如果等高线平距等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