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他的经济政策是传统的“自由放任”,这一政策使美国出
,但这种政策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加深,为后来的经济大危机埋下了
;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
”这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所以也“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故选C项。
,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胡佛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其顽固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
,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20世纪30年代”,可知此时处于经济危机时期。
题干中的当红童星秀兰·邓
,这不能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故A项错误。
大量的民众观看电影是为了逃避现实,并不能体现淡定应对危机的精神,故B项错误,C项正确。
题干中
,并不是现代主义艺术,故D项错误。
5.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
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这样政府职能必然得到加强。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
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
A.提高农业产量的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产品的产量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要明确“旧民主秩序”指资本主义制度,“新应用”指政策调整。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可能包括()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项是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采取了社会救济措施,开始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不“福利国家”的弊端;“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40年代,有人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据此判断,此人的经济主张是()
A.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B.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反对“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在帮倒忙”,显然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
A.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美国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滞胀”阶段
,“鼓励资本家按照政”也是政府对经济的一种调控和干预行为,故选A项。
B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20世纪70年代。
·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
”“魔力”是指()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D.知识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发展速度放缓。
B项符合题意。
“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
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
,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
,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
,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信,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即知识经济转变。
(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 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
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
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他可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的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
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当时美国处于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中;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复兴;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
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当代世界五十年》(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
(8分)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4分)
相同点:都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减少政府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不
;撒切尔政府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
(2)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18.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分)
,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
: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