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 2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黄海霞审核人:李慧
班别:姓名:学号:组号: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2.学习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体会“豪放”词的特点,背诵两首词。

【学习重点】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学习难点】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知识链接】
一、解题
念奴娇,著名词牌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妓“念奴”,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取念奴为词牌名。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共有一百字,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使用这一词牌填写的名篇,因句中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等句,该词牌又得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

在这里,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叫做怀古。

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二、衬托手法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正面衬托出跟汪伦
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三、双关手法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它分为:
(1)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有句云:“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实际上还暗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暗含感情的“情”。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皆精。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他从政约四十年,历经坎坷,几番沉浮。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次年遭受贬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人教版高中语文- 3 -
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

苏轼在黄州没有颓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得潇洒而成熟。

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堪称千古名篇,其中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黄州第三年写的。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 )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纶.巾(guān)樯橹
..(qiáng lǔ)华发.(f à)还酹.江月(lèi)
(二)整体感知:
请简要概括整首词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赤壁景物。

下阕:借助周瑜形象,抒发人生感慨。

【合作探究】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赤壁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阕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的景象,意境开阔雄壮,还囊括
- 4 -
人教版高中语文
了与此地有关的英雄豪杰,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2、结合对比、衬托手法分析下阕刻画周瑜形象的作用。

下阕刻画了周瑜春风得意,英姿勃发,从容领军,大破曹兵,少年得志的英雄形象。

周瑜这种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使词人满怀崇敬。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周郎壮威,以千古英雄豪杰作陪衬。

多少豪杰都被无情历史长河荡涤干净,只有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

与此同时,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对比映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的少年得志对比映衬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暮年之叹。

3、品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加以赏析。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是洞穿之意,“拍”是拍打、拍击之意,“卷”是翻卷之意,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的情景,画面壮阔,气势恢宏。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定风波
【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同行.( xíng )吟啸
..(yín )( xiào )一蓑. ( su ō )
料峭.(qiào)萧瑟.(sè)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谈谈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
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2、上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风雨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人教版高中语文- 5 -
上阕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的风雨,无所畏惧、淡定从容、旷达乐观的情怀。

从“莫听”、“何妨”、“吟啸”、“徐行”、“轻”、“谁怕”、“任”等词语可以看出。

【合作探究】
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

一语双关。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

“风雨”,既指自然风雨,又指人生风雨;晴既指自然的晴天,又指人生的顺利。

“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是说对天气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

此句强调了作者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顺逆的人生态度及豪放洒脱的情怀。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
- 6 -
人教版高中语文
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会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

赠送: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
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
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人教版高中语文- 7 -
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
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
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
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
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
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
6.多微笑。

(高效)
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
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
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
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
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
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
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
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
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低效)
- 8 -
人教版高中语文
16.私下里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高效)
17.当众令学生难堪。

(低效)
18.详细地准备教学细节,以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效)
19.重复使用同一套教学计划。

(低效)
20.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教学法。

(高效)
21.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效)
22.拒绝改变。

(低效)
23.勇于接纳并追求成长和进步所必须的变化。

(高效)
24.经常和学生谈论积极向上的话题。

(高效)25.经常和学生谈论负面的话题。

(低效)
26.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

(高效)
27.尽自己所能和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
况。

(高效)
28.重视学生的长处。

(高效)
29.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学。

(高效)
30.认为教学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低效)31.经常抱怨。

(低效)
人教版高中语文- 9 -
32.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促进提高。

(高效
33.为了学生的成功奉献一切。

(高效)
34.认为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高效)
35.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效)
我相信你看完上面的教学方式后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但如果你能无所畏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的做法。

- 10 -
人教版高中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