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探讨
摘要:中学生处于“暴风骤雨”的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容易因其应激问题做出后悔莫及之事,因冲动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犯下无法弥
补之错误,留下遗憾。

因此,学校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了解危机出现的根源,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本文就中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影
响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应对之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应对方法
引言: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精神,开
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预防与干预两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减少和避免
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身体急
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变化,容易使其常常感受到焦虑、抑郁等痛苦的情
绪和行为,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学生正常的学
习和生活。

因此,学校必须认识和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并采取积极
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们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1、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危机源
人对同一刺激事件的反应是不同的,某一刺激可能对给部分人带来严重的困扰,也可能对其他人影响不大;即便这一刺激能够带给所有人困扰,但面对同一
困扰,不同的人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
危机的根源主要是课业压力繁重、考试成绩不如预期、人际关系如与朋友、同学、
老师闹矛盾、家庭压力等。

不同的危机源带来的困扰程度不同,学校需针对不同
原因设计相应的辅导方案。

1.2自身的心理弹性
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决定了其面对困扰、面对困难时的状态和心理,具备
良好的抗压能力,即便面对心理困扰、精神困境,也能尽快适应,积极应对。

反之,如果心理弹性较弱,则很容易被困难击败,自怨自艾、出现消极情绪与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自身的性格、成长环境、经历相关,学校可从抗压能力培
养着手,帮助其克服心理危机。

1.3处理危机的方式
处理危机的方式是面对心理问题时学生所选择的应对方式。

通过对我校学生
反复的调查发现在应对危机的方式中,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先尝试解决问题,其次
是逃避、求助、忍耐等。

对于危机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社会支持也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支持系统是学生本身所拥有的精神
与物质支持力量,能够为其提供帮助、支持、陪伴与交流,帮助其消化消极情绪,使其积极面对问题。

因此,拥有足够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提升中学生危机承受能力
的有效渠道。

2、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2.1结合危机源有效引导
经过对大量反复的实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心理
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1]。

对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可从其主要影响因素入手,
给予中学生积极引导。

例如:学校可积极开展中学生压力感知训练。

学业与人际关系问题会影响到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中学生的危机源与他们对压力的感知有着密切关系,也
就是说,中学生本身将其感知为压力事件,他们才会备感压力。

为此,学校应训
练中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其能够将压力变为动力,将问题看做成长的
考验与必经之路,乐观面对危机源。

其次,学校可积极干预危机源的频率与强度。

如果问题不断累积且强度不断提升,则会对中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

学校具
体可开展如下工作:多元评价中学生,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成绩不再是评价
中学生的唯一指标,要善于发现中学生的不同点与闪光点,让其闪光点充分发挥。

其次,开展人际交往训练,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加中学生与同学的交往,使
其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找到与自己性格、爱好相近的朋友,知己。

2.2训练中学生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的提升能够让中学生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心理危机,化危为安。


力也是动力,是中学生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面对压力则很关键[2]。

为此,学校可开展相应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

例如:学校可为其创造各种有意义的任务,让其在任务完成中增加成就感,
提升抗压能力。

如:以体育和艺术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与竞赛,篮球、足球等,唱歌、舞蹈等爱好类竞赛、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与竞赛中中学生能够收获自尊
与效能,感受到自身价值,深化责任意识,也能积极应对比赛,克服重重压力,
将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大家。

其次,学校可鼓励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收养流浪宠物,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兼职工作。

这样看似简单的活动,能够充
实中学生的生活,提升其社会技能,也能让其提升适应能力。

2.3宣传危机处理方式
危机处理方式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中学生采用不同危机处理方式关系到其
危机承受能力的强弱。

相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的应对方式是可
以培养的[3]。

因此,学校可加强宣传积极的危机处理方式,注重培养中学生危机
处理的能力,让其能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能从容妥善处理。

例如:学校可展开关于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危机的方式讲座,也可开设专门的
心理健康课程,将应对方式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进行讲授,加强对积极应对方式
的宣传,让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会积极的应对困扰知识,接受相应的训练。

其次,学校也可以将关于不同应对方式的优劣与介绍制成小册子,发给中学生,供
中学生学习与参考。

同时,学校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心理辅导、心
理研究会、应付方式研究等,让中学生能够学习沟通技巧、问题解决方法与路径
等,建立对应对方式的清晰认知,全面了解与认识应对方式,并能够选择积极的
应对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心理危机,解决相关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危机关系着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对于学习、生活乃至一生都
有直接影响。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其进行干预,教育,帮助其克服心理危机,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为此,学校需先了解学生心理危
机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以原因为基础进行有效干预,通过训练其压弹能力、
加强对积极应对方式宣传与教育、结合危机源有效引导等途径帮助中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云娇,孙业桓,郝加虎 . 安徽省职业院校新生负性生活事件、抑郁
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9,(10):1499-1502.
[2]韩黎,廖传景,张继华 .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情绪调节与心理
韧性的多重中介模型[J]. 中国特殊教育,2016,(11):75-81.
[3]赵连俊,吴国兰,葛维 . 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
的关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06):8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